



如果科學家們對智力機制的了解有對肌肉了解程度的一半,尋找大腦的優化方案就會容易多了。從神經元的角度出發,弄清楚了舉起重物是如何提高人的力量——化學信號和電流信號增加肌肉細胞內絲束的數量——我們就會很容易找到增強力量的方法。而對于想要鍛煉大腦的初學者,我們應當糾正幾種對大腦的誤解:上訓練大腦的網站,吃藍莓,嚼口香糖或者廣交好友等等,都不會讓我們變得更聰明。
但是神經學家們在研究認知機制中難以攻克的難題才是重點所在——所謂聰明的大腦和遲鈍的大腦到底在器質上到底有多大的不同,以及怎樣把后者訓練得更像前者呢?只要去搜索跟神經相關的信息(比如在谷歌上搜索“大腦訓練”)或者直奔主題(搜索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尋找跟“增強認知”相關的信息),你會發現鋪天蓋地的信息。但這也帶來了很多問題:首先,許多健腦建議來自于觀察研究。這些研究一般會找到做了某件事的人,然后以某種特定方式得知他們是否比沒做這件事的人更聰明。這種研究方法的弊端是,即便得到肯定的答案也不意味著你做這件事就會變聰明。總的來說,去健身房鍛煉的人要比不去鍛煉的人更健康,但是優化大腦可不像鍛煉身體那么簡單。因為幾乎還沒有確切的研究表明做某件事能夠確定使人變得更聰明。如果不了解認知機制的具體細節,我們就很容易被各種說法騙來騙去。布朗大學醫學院的神經學家皮特·斯奈德說:“現在新聞中出現了很多能快速得到結論的研究,但是設計嚴謹、操作合理,能夠經受得起時間考驗的研究始終是鳳毛麟角。這項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說還處于拓荒階段。”
2010年,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對自稱能夠改善認知功能的研究進行了評價。該評價揭示出許多認知能力的研究實驗或報告都是拼湊出來的。那些所謂能夠改善認知能力的因素:維生素B6、維生素B12、維生素E、貝塔胡蘿卜素;葉酸;還有名為黃酮的新潮抗氧化劑——都不靠譜;酒精、脂肪酸(魚體內的脂肪酸)或者廣泛社交能夠提高認知能力的說法也缺乏根據。觀察研究發現,地中海沿岸的飲食或許能預防認知能力下降,但這一點并沒有得到嚴謹的隨機對照研究的證實,并且還未弄清楚當地人究竟是因為吃了什么(橄欖油、魚類、蔬菜和葡萄酒)還是沒吃什么(紅肉、精制糖和動物脂肪)減小了認知能力的下降率。
他汀類藥物和雌激素或者非甾體抗炎藥(阿司匹林或布洛芬)也不能提高腦力。對于那些通過增加腦供血就能使你變得更聰明的宣傳說辭一定要保持警惕,因為沒有證據表明腦供血量跟大腦聰明與否有關。的確,在某些個案中,你會發現進行這樣或那樣的干涉對大腦有益,但是任何一個單項研究的結論,其錯誤率絕對比正確率要高很多(比如,科學家們和期刊都喜歡有積極結果的研究,而忽略有消極結果的研究)。只有做到像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那樣的客觀評估——把所有試驗取得的所有結果放在一起比較,真相才會浮出水面。
然而,提高認知能力并非毫無希望。神經學的迅速發展正在緩緩揭開認知機制的神秘面紗。德克薩斯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詹姆斯·比伯說:“我們在研究神經突觸和神經電流的過程中積累了足夠多的認知機制和認知分子的知識,所以我們能夠確定一些有助于提高認知能力的因素。”詹姆斯·比伯在2010年的神經學會議上組織了一場題為“認知增強策略”的研討會。哥倫比亞大學的神經學家雅科夫·斯特恩說,更好的認知能力意味著有更多的神經元或神經突觸,以及更高水平的神經發生(產生新的神經元,尤其是跟記憶形成有關的海馬體),更多可以刺激神經元和突觸生長的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提高神經發生和神經突觸的數量都有利于改善人的學習、記憶、推理和創造能力。斯特恩的神經影像研究顯示,在某些任務上能力突出者的大腦回路,不僅效率更高,處理信息能力更強,思維也更加靈活。
神經可塑性指大腦改變自身結構和功能以應對持續接收到的信息,近年來這方面最重大的發現就是——注意力有神奇的力量。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不僅可以改變大腦的物理性狀,還能增加大腦功能電路。科學家們發現,如果讓一只猴子反復進行高度觸覺感知,相關的大腦區域就會擴大。這跟人們學習盲文或者小提琴時大腦的反應是一樣的。比如,當我們反復聽一個音調時,負責聽覺的大腦皮層就會擴張。(是的,你聽手機鈴聲的區域正在侵占旁邊的區域。)但是當猴子碰觸某件東西和聽音調同時發生時,只有經過特殊訓練的區域擴張了。也就是說,完全相同的信息——觸覺感知和聲音感知——在大腦中產生了不同的結果,這意味著大腦相關區域是否擴張取決于注意力是否集中在那方面信息上。
那或許可以解釋為什么做擅長的事情并不能讓自己變得更聰明,因為我們對那些事傾注的注意力不夠。相比而言,如果參加一種全新的、對認知要求高的活動——跳交誼舞,或者說外語——則更有可能提高大腦處理信息的速度。
科學家們在確定了認知的基礎之后,就可以從各種宣稱能促進大腦智力的藥物中分離出合理的藥物。2010年,國家藥物濫用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在分析了41項雙盲(實驗者和受試者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后宣布(盡管結果可能跟政治正確性導向有分歧),尼古丁的確有助于集中注意力。尼古丁在摩托車技巧、短時記憶精確性、某些形式的注意力和工作記憶方面的確能產生更大的積極作用。尼古丁之所以能產生這種作用,是因為它很接近大腦接收組織中的神經遞質乙酰膽堿,而神經遞質乙酰膽堿正是皮質回路中的核心物質。(警告:吸煙也會提高患老年癡呆的風險,所以盡管煙草可以在當下提高記憶力和注意力,但是過后你就要為之付出代價了——心臟、呼吸系統以及腸胃都會處于致癌的高風險之下。尼古丁貼片能否做到兩全其美還有待研究。)
神經學支持在某些特定目的下,對特定人群使用苯丙胺混合鹽制劑(又稱安非他明鹽) 和利他林 這些藥物。這兩種藥物(以及咖啡因)都可以顯著提高大腦的多巴胺水平,而多巴胺正是產生反饋動機和感覺的一種激素。總的來說,賓夕法尼亞州大學的心理學家瑪莎·法拉的研究發現,這兩種藥物都有助于回憶曾經背過的單詞,也能增強工作記憶(大腦的中間緩存區,在流體智力 中起重要作用)。然而,瑪莎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發現,這兩種藥物不能改善口語流利度,推理或者抽象思維,也不能進一步提高那些本身多巴胺活性就很高的人的智力。
流體智力是不依文化知識、經驗的能力,表現在空間定向、知覺操作等方面,成年后開始衰退。
由此可知,首先,如果你本身多巴胺含量就很高,并且十分活躍,比如僅僅從源代碼就能夠推斷出一個網站是怎樣建立的,那么用藥物的方法提高多巴胺水平就很可能起不了什么作用。法拉發現,分別服下苯丙胺混合鹽制劑(又稱安非他明鹽)和安慰劑的兩組志愿者在一系列的認知實驗中表現無異,這就說明只要你相信自己能夠做好,即便不服藥,自信滿滿本身就能讓你產生足夠的多巴胺。其次,該實驗表明藥物能夠通過影響人的心理因素來幫助提高記憶力,但是對于更高層次的能力,如抽象思維,就少有作為了。她總結說,這些藥物“能夠在某些事件上幫助某些人,但是并不是對所有人、在所有時間都適用”。同時,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醫生給病人開提高智力的處方時感覺非常別扭,其次才是開提高性能力的藥。
我們現在知道了苯丙胺混合鹽制劑和利他林作用原理的興奮作用,其實通過解答一個數獨游戲也能夠帶來動力和成就感——這就意味著其他能夠帶來這些感覺的方式也可以提高人的智力。這大概就是游戲的魅力。以“祖先效應”為例:一篇發表于《歐洲社會心理學雜志》的論文指出,“想一下我們的基因源頭”——祖父是如何艱難度過大蕭條時期的,祖母是如何躲過哥薩克人的等等——“就能夠提高人的智力”。提高智力機制的本質就是增加信心和動力——不需藥物就能獲得的苯丙胺混合鹽制劑。《心理科學》期刊上最新刊登的一篇論文發現,愉快的心情——即使是通過看YouTube上的《噴嚏熊貓》獲得的愉快心情——也能提高人們解決問題的創造性。在這種情況下,減少壓力以及壓力產生的皮質醇(皮質醇能夠損壞覆蓋在神經元上的髓鞘,進而破壞信號傳遞)就能夠讓人們發揮出更大的潛力。最后,如果還讓你知道你被分在了表現較好的組,那無異于錦上添花——正面積極的鼓勵會給你更多的多巴胺,這樣你就能夠堅持不懈的前進。
但是,(通過移除壓力等不利因素)達到自然潛力跟提高潛力之間還是有區別的。后者必須借鑒神經學領域最知名的現象之一——某個神經回路用得越多,神經電流就越強。這意味著你集中注意力訓練的那項技能會得到提高,該區域的神經甚至會占用更多的神經元資源,相應地你的潛能也會得到提高。2003年,倫敦大學的神經系統科學家埃利諾·馬圭爾發現,能夠熟記錯綜復雜的倫敦街道的當地出租車司機(其中的25000名),擁有更大的、位置靠后的海馬區域——相比普通倫敦人,該區域能存儲更多的記憶。由此可知,若把記憶出行線路的能力都交給全球定位系統(GPS)的話,人就會喪失這種能力。
神經學里還存在這樣的規則:神經元的活動具有連鎖效應。這意味著認知訓練可以增強智力。目前一些研究只是有了如此發現,但是都附有重要的告誡。一項政府資助的名為“積極性”的研究項目發現,記憶力、推理能力和處理信息的速度的確能夠通過訓練得到提高。但不幸的是三者之間缺乏必然聯系:改善了處理速度,但未改善記憶力;改善了記憶力,但未改善推理能力。所以填字游戲充其量只能提高某一項能力。但是,哥倫比亞大學的斯特恩說:“就目前的研究成果看,認知訓練只能對訓練中的具體能力有所提高。這種改善效果不能擴展到其他能力中。”
現在有三種受到神經學家一致推崇的健腦方法:第一種是做運動。伊利諾伊州大學香檳分校的阿特·克雷默發現,簡單的有氧運動,如每天慢走45分鐘,每周堅持三天,就可以將人的情節記憶和執行控制功能提高大約20%。首先,運動可以促進海馬區生長出新的神經元——而海馬區正是存儲經驗和新知識的區域;其次,運動可以刺激神經元營養物質的分泌,如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刺激承載大腦信號的神經遞質的生長,還可以促進前額皮質灰質的生成。最后,運動可以刺激產生新的突觸,而突觸正是構成功能腦電路的連接物質,其功能和效率是高智商的基礎。克雷默發現,一年的體育鍛煉可以使一個70歲的老人擁有30歲年輕人的思維活力,他們的記憶水平、計劃能力、分辯歧義和多任務的工作能力都有顯著提高。但克雷默的研究對象主要是中年人,所以這一研究結果可能只適用于大腦生理功能已經開始退化的人——除非這種退化在我們二十幾歲的時候就開始了。他說:“人們可以把鍛煉身體看作是可以改變分子和細胞構成的過程,而這兩者是許多認知技巧的基礎。這種鍛煉帶來的益處就可以擴展到其他認知領域,而不僅僅局限于訓練人的記憶力或者決策力。”
第二種全面的大腦訓練法就是冥想,這一過程能夠增強注意力,并且能夠增厚處理外界信號的大腦區域。在一項邁阿密大學阿米什·吉哈所做的名為“基于注意力的大腦健康訓練”項目中,參與者通過集中注意力與某一個對象,如某種身體感覺,來形成專注能力。她說:這項訓練已經“通過改變大腦結構和功能,使大腦處理信息更具效率——這是與高智商相關的品質”,在提高大腦敏捷度和注意力方面取得了成功。
第三種方法就是玩電子游戲。有些電子游戲也能夠從總體上提高大腦的靈敏度。斯特恩曾訓練中老年人玩一種名為“太空堡壘”的復雜電腦動作游戲,這個游戲要求玩家一邊發起射擊,摧毀堡壘,一邊保護本方的太空飛船免遭地方導彈和水雷的襲擊。這個游戲需要玩家良好的動作控制能力、眼睛搜索能力、工作記憶、長時記憶和決策力,同時對注意力提出了要求,尤其是控制注意力和在不同任務間轉換注意力的能力。斯特恩說:“受試人群在記憶力測試、動作速度、視覺空間技巧和對認知靈活度有要求的測試中表現得更好了。”克雷默也發現,像“帝國崛起”這樣的任務型的電子游戲能夠提高中老年人的任務轉換、工作記憶、短期視覺記憶和推理等方面的控制能力。
每天留出一部分時間給以上三種活動,說不定你會因此變得更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