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本文以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為背景,通過駱駝評級體系的相關內容對招商銀行2008、2009、2010三個年度的資本充足率進行分析,從而針對目前金融環境提出解決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的途徑。
【關鍵詞】 商業銀行 資本充足率 權益報酬率
前言:
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是一個銀行能否持續、穩定發展的前提條件,代表了銀行對負債的最后償債能力。銀行用少量資本運營大量債權資產,以此來獲得高報酬率,但這也是銀行產生系統風險的根源之一。《巴塞爾協議》規定,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核心資本充足率不得低于4%。下面將以駱駝評級為依據,分別結合招商銀行2008、2009、2010三年的財務報表,對招商銀行的資本充足率進行分析。
1. 資本充足率分析
1.1近年來招行的資本充足率情況
2008、2009、2010年招商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1.34%、10.45%、11.47%,核心資本充足率分別為6.56%、6.63%、8.04%。2008年招行的資本充足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2008年招行表現出較強的資本內生能力,全年利潤增長對資本的補充可覆蓋加權風險資產增長對資本的消耗;并且2008年9月為應對新增股權投資對資本的消耗成功發行人民幣300億元次級債券補充附屬資本。2009年資本充足率下降較快,風險性明顯提高。主要原因是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銀行的壞賬率顯著提高。2010年資本充足率有所上升,主要是因為招行完成A+H配股后,募集資金全部用于補充資本,從而進一步鞏固了銀行的資本基礎。
1.2風險資產的規模
銀行的風險資產(Risk capital)指商業銀行未來收益率不確定且可能招致損失的那部分高風險資產。
從2008年以來,招商銀行的信用風險資產規模不斷擴大。然而這是合乎情理的。隨著銀行資產規模的擴大,風險資產是會隨著資產的增加而不斷增加的。
1.3銀行的留存政策
關于招行的未分配利潤。2008、2009、2010年招行的每股資本公積分別為1.47%、0.95%、1.68%,每股未分配利潤分別為1.75%、1.68%、2.27%,股利支付率分別為19.66%、32.26%、17.58%。從招商銀行的利潤分配中,可以大致看出,招商銀行在保留大部分利潤用于銀行自身成長的同時,也將部分利潤用于向股東支付股利,很好的保障了股東的利益。2009年的股利支付比率最高。
1.4銀行主要盈利能力指標
2008、2009、2010年招行的總資產利潤率分別為1.86%、1.23%、1.49%,凈資產報酬率分別為28.53%、21.13%、22.73%,總資產報酬率分別為1.46%、1%、1.15%。從上述指標可以看出:總資產利潤率、總資產報酬率和凈資產報酬率基本上都是從2008年起有所下降2010年又有上升趨勢。2009年下降的原因: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利潤減少;資產規模的擴大;國家緊縮性貨幣政策。2010年上升的主要原因:經濟復蘇;國家寬松型貨幣政策;招行順利完成二次轉型。
1.5銀行的凈利潤與資產增長
2008、2009、2010年招行的資產比上年增長分別為19.70%、31.57%、16.18%,凈利潤增長率分別為38.27%、—13.48%、41.32%。2009年凈利潤增長率下降甚至為負主要是受全球金融危機、經濟不景氣影響;而招商銀行2008至2009年間資產規模大幅增長主要是因為其間收購了永隆銀行。2010年凈利潤增長大幅增長主要是因為經濟復蘇、國家寬松型貨幣政策以及招行的二次轉型等。同時,2010年銀行的資產規模增速有所下降。
1.6權益報酬率
2008、2009、2010年招行的權益報酬率分別為26.25%、19.02%、18.37%。招行09年的ROE相對于08年大幅降低,主要是因為凈收益的大幅減少和權益的增加,其中凈收益減少是由于凈利息收入的大幅減少,受經濟環境的影響,09年招行貸款減少且貸款利息降低;而權益的增加主要是由于招行在09年擴股融資,發行H股。2010年也較09年有所下降,下降原因不是因為凈收益的減少,相反凈收益叫09年有較大幅度增加,ROE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權益的大幅增加,在2010 年4 月配股增資215 億元。
1.7資本充足率綜合評價:
招商銀行的資本充足率高,高出平均水平,沒有風險問題,業務發展穩健。
2. 增強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的方法
通過外部輸血補充資本渠道。例如,國家財政注資、上市融資,即要利用外部市場再融資。商業銀行可以通過股票市場實現再融資,包括有配股,定向增發,發行長期次級債、金融可轉債等。銀行還需引入戰略投資者。它不僅可以有效、穩妥地通過資本市場引入資金,同時有利于形成多元化的股權結構,完善公司治理。
銀行還需通過內部造血補充資本渠道。大力發展資本節約型的中間業務,改變傳統經營理念,將中間業務提升到戰略高度來認識和看待,使中間業務成為增強競爭實力,降低經營風險,提高、維持資本充足率的支柱性業務。
最后,必須引起中國銀行業重視的是,要促進銀行體系的金融創新。進行金融工具創新,是解決我國商業銀行盈利渠道狹窄、資金運用水平有限等問題的關鍵所在。從監管方到銀行管理層應該以實際行動鼓勵創新,以創新的金融工具為契機,提高銀行的業務收入,增強銀行抵抗資本風險的能力,從而不斷促進銀行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丹. 我國資本充足率方面的差距及完善 [J]. 經濟學家,2003,(02).
[2]徐一芳. 淺談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管理[J]. 金融會計,2004,(10).
[3] 牟亞怡.商業銀行提高資本充足率的有效途徑[J]. 經濟導刊 2005,(Z1).
(作者單位:中國礦業大學 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