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06年福建省十一五規劃明確提出加快“推進我省由海洋資源大省向海洋經濟強省轉變”的目標。依托福建廣闊的海域、豐富的海洋資源、有利的對臺優勢,建設成為海洋經濟強省的目標是具有可行性的。本文將對福建建設海洋經濟強省的可行性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 建設 海洋經濟強省 可行性
1. 關于海洋經濟強省的涵義
海洋經濟強省的界定主要是通過對海洋經濟產值占全省GDP的比重、海洋三次產業結構比例、海洋科技貢獻率大小、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好壞、海洋法律法規體系完善程度等五個海洋經濟要素指標所達到的一定數值要求來定義的。目前學界內仍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要實現海洋經濟強省一般要求:海洋經濟產值占全省GDP比重的45%以上,海洋經濟三次產業結構比例大致為20:30:50,科技對海洋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在60%以上 ,海洋生態環境狀況要做到全民化、科學化、自覺化、現代化,海洋法律法規體系要較為完善。
2. 福建建設海洋經濟強省的重要意義
2.1符合我國海洋經濟大發展趨勢的要求
開發海洋發展海洋經濟已成為21世紀全球經濟發展的新的必然趨勢,而中國的海洋經濟也將逐步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福建山多地少,人口與資源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陸地經濟發展受限,卻有著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條件,要贏得21世紀經濟和社會的大發展大繁榮,發展海洋經濟是福建的必然選擇。
2.2是推進兩岸繁榮和祖國統一的戰略需要
福建建設成為海洋經濟強省對于建設海峽西岸繁榮帶,推進兩岸“三通”和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只有大力發展海洋經濟,才能更好地發揮和實現福建的沿海區域優勢和資源優勢,加快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縮小兩岸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的差距,加快推進兩岸海洋經濟的合作與開發,從而增進兩岸往來和友誼,密切兩岸經濟和人文關系,促進兩岸三通和祖國和平統一。
3. 福建海洋經濟發展的現狀分析
3.1海洋綜合經濟實力
2005年福建海洋產業總產值達2144.6億元,年均增長15.6%;海洋產業增加值924.0億元,年均增長14.9%,高出同期的全省生產總值增長速度4.1%;海洋產業增加值占全省生產總值的14.1%,比2000年提高2.3%①。到2011年,福建海洋生產總值達4420億元,比上年增長20.11%,占全省生產總值的25.2%,海洋生產總值居全國第四位。
3.2海洋經濟產業結構
福建海洋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由2000年的31.0 : 16.7 :52.3調整為2005年的21.0:13.2:65.8再優化為 2010年的9.53∶41.15∶ 49.32。已形成海洋漁業、交通運輸、濱海旅游、海水產品加工、船舶修造五大海洋支柱產業,多項發展指標已躋身全國前列。例如,海洋漁業等五大產業占全省海洋產業總產值的 83 % 以上, 其中水產品總產量居全國第三位, 人均占有量穩居全國第一位。
3.3海洋科技水平
全省海洋科技創新力持續提升。福建現擁有國家海洋三所、省海洋研究所、省水產研究所、廈門大學海洋學院、集美大學水產學院、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及福建農林大學、省農科院等一批海洋科研院所,在海洋藥物、海產品精深加工等技術研發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全省海洋科技貢獻率從2000年的50%提高到2010年的59%。
4. 福建建設海洋經濟強省的可行性分析
4.1有多個“國家戰略”的強力助推
2009年5月6日,國務院正式頒布《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這充分表明了黨和國家對海峽西岸經濟區在全國發展大局中所占據的重要戰略地位的高度重視,也標志著海西戰略逐步從地方決策上升為中央決策,從區域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為福建的建設和發展增添了強大助力,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迎來了新的重大機遇。
2011年3月,“加快平潭綜合實驗區開放開發”被寫入國家“十二五”規劃。同年3月8日,國務院正式批復了《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設立平潭綜合實驗區,開展兩岸區域合作綜合實驗,努力把平潭建設成為兩岸同胞合作建設、先行先試、科學發展的共同家園”,平潭綜合實驗區開放開發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為地處海西“橋頭堡”的平潭加快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
目前,已先后有70多個國家部委和中央企業與福建省簽署了支持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的合作協議、會議紀要或備忘錄;多個省市特別是與福建接壤的周邊地區主動融入對接,臺灣百大企業在閩投資已增加至50多家②;2011年平潭綜合實驗區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03.5億元,地區GDP增長17.1%,達111億元③,增幅居福建省全省第一。在“國家戰略”的帶動下,各項經濟指標增長勢頭活躍,尤其是涉海經濟指標尤為突出,為福建建設海洋經濟強省奠定了堅實基礎。
4.2富有潛力的資源優勢
福建是個海洋大省,擁有13.6萬平方千米的海域面積,3324千米的海岸線(全國第二),大小港灣125處,深水港灣22處,面積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1374個(全國第二);擁有“漁、礦、油、景、能”五大海洋優勢資源:近海探明有海洋生物2000多種,其中魚類752種;已發現礦產地300余處,礦產60多種,其中有工業利用價值的20余種;海峽油氣資源豐富,已探明油氣資源總量近3億噸;沿海區域風景秀麗,蘊含著風韻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資源;沿海風能資源豐富,且具有利用潮汐、海流、波浪和溫差發電的廣闊前景。2010年福建海洋漁業等五大主導海洋產業增加值占全省海洋經濟總量的83%④。這些資源優勢彰顯了福建建設海洋經濟強省的潛力所在。
4.3福建獨特的地域和人脈優勢
獨特的對臺合作優勢。海西地處兩岸交流合作的前沿,與臺灣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源遠流長。福建是大陸距離臺灣本島最近的省份,其中平潭島距離臺灣新竹僅68海里。臺灣居民80%以上祖籍地在福建,臺灣的民間信仰和民俗文化大多源于福建,閩南、媽祖、客家等文化在臺灣地區有著廣泛的影響。福建與臺灣的商貿往來密切:據統計,2011年上半年臺商來閩投資強勁增長,有137家臺企增資11.68億美元,分別占福建外商增資總家數、增資總額的73%和87%;已有臺資企業3849家,累計投資總額93.94億美元,注冊資本55.82億美元,外方認繳額49.13億美元。⑤
強大的僑胞力量。截止2007年,福建籍海外僑胞總人數已達1264萬人,居全國第二。據統計,改革開放30年來,福建省共吸引僑資473.3億美元,興辦僑資企業27861家,占引進外資的67%;僑胞在福建省捐贈的公益資金達174.64億元。⑥此外,僑胞還給福建帶了來先進的科技、教育、管理經驗和機制等。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實踐和經驗表明,福建的發展離不開其海外僑胞的關心和大力支持,僑胞已成為福建各項事業建設和發展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注釋:
①來源于《福建省建設海洋經濟強省暨“十一五”海洋經濟發展專項規劃》.
②數字來源:福建省工商局.
③數字來源: 平潭綜合實驗區統計局.
④數字來源: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
⑤數字來源:福建省工商局.
⑥數字來源:中國僑商投資企業協會.
參考文獻:
[1] 唐永紅.《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的意義與作用[J].兩岸關系,2011,(7):43-44.
[2] 李閩榕.大力發展海洋經濟 構建藍色經濟示范區[J].發展研究,2011,(6):13-19.
[3] 林麗娟.加快福建海洋經濟發展的若干思考[J].福州黨校學報,2007,(2):52-55.
[4] 劉常標.關于福建建設海洋經濟強省的若干思考[J].海洋開發與管理,2003,(2):74-78.
(作者單位:福建農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