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港口不僅僅是貨物轉運中心和工業生產基地,同時也是現代物流網絡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代綜合物流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本文以此為背景,較為系統地分析荊州港口物流的背景、現狀,并且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的提出讓港口物流更好地服務荊州市區域經濟的策略。
【關鍵詞】 港口物流 荊州市區域經濟 經濟貢獻 策略
1. 荊州港現狀
荊州港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漢平原腹地,是長江中游重要港口和交通樞紐。主要承擔礦建、煤炭、石油、糧食、鋼鐵、輕紡、機械和化工等內外貿物資水陸轉運。經過數十年的建設發展,港口規模已居湖北省第三位,是長江航運重要戰略通道,是江漢平原唯一的對外開放港口,擁有自然岸線長度21.5公里,碼頭總長5.83公里,泊位104個,共有倉庫面積173 658平方米,堆場面積406044平方米,港口裝卸機械306臺,最大起重能力45噸。
2.荊州市區域經濟發展現狀
據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生產總值突破千億元大關,達1043.12億元,成為全省第四個進入千億元俱樂部的城市,全市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3.4%。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265.15億元,增長4.4%;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448.83億元,增長21.6%;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329.14億元,增長11.4%。三次產業結構比為25.4:43.0:31.6,三次產業在GDP增長中所占份額分別為 16.5%、60.0 %和23.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農民人均純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隨著壯腰工程的實施,經濟發展不斷提速。
3.港口物流在荊州市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地位
荊州港是荊州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源動力,在荊州市經濟的發展上具有重要的先導作用和帶動作用。經過幾年的全面建設,荊州口岸集裝箱吞吐量由2005年的2.2萬標箱,增長到2011年的6.5萬標箱,在全省僅次于武漢港,外貿貨物進出口吞吐量由9.4萬噸,增長到20.3萬噸。經過改造,口岸得到了較大發展。通過培植出口大戶推動外貿出口高速增長,2008年出口過千萬美元的企業有石首楚源、沙隆達等12家,過百萬美元的出口企業達45家。隨著出口的高速增長,涉外高端物流發展較快,原材料和產成品的“大進大出”已經起步。2011年全市外貿出口7.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4.1%實際利用外資逐年擴大,外商投資企業投資領域不斷拓寬,外資結構逐步優化。
4.荊州市區域經濟發展中港口物流制約因素分析
4.1 技術因素:港口基礎設施水平的落后
由于荊州港口發展和國外相比處于基礎階段,基礎設施比較薄弱,物流技術水平較低,特別是集疏運配套設施不能充分適應現代港口物流在的發展的需要。如在荊州港口附近的很多物流公司,以前都只是經營簡單的運輸、倉儲,經過簡單的改頭換面就成了物流公司,其規模較小,設備比較落后,很多公司還停留在紙筆時代,有些企業雖然配備了電腦,但還沒有形成系統,更沒有形成網絡,同時在物流運作中也缺乏對EDI、個人電腦、人工智能/專家系統、通信、條形碼和掃描等先進信息技術的應用,制約了港口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4.2 體制因素:港口軟件水平和管理體制上的落后
荊州港由于政府及相關投資部門扶持及招商引資力度一直不強,在港口管理體制、法規、信息化上相對發達地區城市港口存在差距,如管理組織結構、收費水平、績效考核、掛靠港時間安排等方面一直未形成一套完整的體系,港口的海關、衛檢、商檢、海事、船檢、邊防、醫院、海事法庭、貿易、貨代、船代、銀行、修造船能力、海上救助、外輪供應、娛樂和生活服務設施等綜合服務不高,影響著港口的投資和發展環境,制約著港口經濟的發展。
5.港口物流更好促進荊州市區域經濟的政策性建議
5.1 政府應進一步加強政策支持,推進港口建設投資主體多元化
現代港口物流的運作橫跨不同的行業和地區,必須協調動作,形成合力,將港口物流、旅游、農業作為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加強對發展現代港口物流的統一領導,建立必要的綜合協調機制,推進港口物流發展的市場化進程,為各類物流企業參與市場公平競爭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遵循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高質量的物流服務需求為依托,最大限度的降低全社會物流總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同時政府應在管理制度、產業政策等宏觀方面給予支持,并統一規劃,合理布局,促進促進港口物流業的健康發展。
5.2實施資源整合,發揮產業集群效應
荊州市應充分利用該市內河水運資源的優勢,發揮港口優勢,以集裝箱物流為重點,以物流園區為載體,積極采用先進的物流管理技術和裝備,實現港口從單純的運輸港向工業港再向貿易港的轉型和升級,延伸港口物流產業鏈、價值鏈和服務鏈,推動傳統物流產業向現代物流產業的轉變,從而帶動荊州城市功能的完善、產業的升級、地位的提升和綜合競爭力的增強。進一步加強港口結構調整,優化集裝箱、原油、礦石、煤炭等專業化碼頭布局,形成層次分明、功能互補、競爭有序的格局;以企業為主體,以資本為紐帶,通過聯營、入股、兼并等方式對港口碼頭資源進行整合,統籌區域港口協調發展,發揮產業集群效應。
結束語:
荊州作為長江中下游的重要港口城市,有必要讓三大產業齊頭并進,以產業集群建設發展工業,以農業產業化為重點發展現代農業,以城建商貿旅游聯動發展第三產業,同時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構建完善的電子信息平臺,制定共同發展戰略、完善臨港產業體系、發展現代港口物流業,實現荊州港由單一功能的運輸系統由多功能的現代港口轉變,打造長江中下游物流集散基地和集裝箱運輸中心,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高鴻麗,長江三角洲地區港口與區域經濟關系及港口群合理定位研究,上海海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2.
[2]馬士華、林勇,《供應鏈管理》,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
[3]李開,發展現代物流,提升港口能力[J].物流技術,2006.
[4]蔣長兵、吳承建、彭建良,《運輸與配送管理理論與實務》,中國物資出版社, 2010.
[5]湖北省統計局,湖北省交通運輸統計年鑒,2007,中國統計出版社,2007.
(作者單位:長江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