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國企業執行新《企業會計準則》受到的影響不容低估,尤其對經營成果的短期影響最大。筆者分類、分項地(每一項具體會計準則)分析了可能對公司短期會計利潤產生較大影響的準則規定。
【關鍵詞】 企業會計 利潤 經營成果
1. 可能使短期會計利潤增加的影響分析
1.1 存貨準則
新準則允許在滿足一定條件下將用于存貨生產的借款費用資本化,此舉對于生產周期較長的行業影響較大,如造船、某些機械制造和房地產等行業。如果借款較多,執行新準則后,允許將用于存貨生產的借款費用資本化,計入存貨成本,將大大降低公司的財務費用,提高當期的會計利潤。
1.2 長期股權投資準則
原準則規定,初始投資成本與享有被投資單位凈資產的份額出現貸方差額時,作為資本公積列示。出現借方差額時,作為股權投資差額,并予以逐年攤銷;新準則規定,當初始投資成本大于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份額時,不調整初始投資成本;小于該公允價值時,其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同時調整投資成本。這樣,新準則不僅將投資成本小于享有被投資單位凈資產相應份額的差額計入損益,而且,當投資成本大于享有被投資單位凈資產相應份額時,將原規定的以其差額按不低于10年的期限攤銷逐年減少會計利潤的規定改為將其作為被投資單位的商譽直接計入投資成本,未予確認股權投資差額。
1.3 投資性房地產準則
原準則規定固定資產及存貨的計量屬性一般均為歷史成本,并定期計提折舊或攤銷;新準則規定,在有確鑿證據表明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能夠持續、可靠取得時,采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后續計量,以資產負債表日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為基礎調整其賬面價值,并將二者的差額直接計入當期損益。此舉不僅直接減少了折舊或攤銷費用,相應增加了利潤,而且在當前房地產市場呈現牛市的情況下,因其公允價值與原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也將相應增加當期會計利潤。
1.4 無形資產準則
新準則規定,對于企業內部研發項目開發階段的支出,在能夠具備準則提出的條件時,應確認為無形資產。開發費用的資本化將顯著提升科技及創新類企業在此期間的利潤水平。
1.5 債務重組準則
原準則規定,重組債務的賬面價值與支付的對價或用以償債的非現金資產賬面價值及相關稅費之和的差額,計入資本公積或當期損失;新準則規定,債務人應當將重組債務的賬面價值超過清償債務的現金、非現金資產的公允價值、所轉股份的公允價值、或者重組后債務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在滿足《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所規定的金融負債終止確認條件時,將其終止確認,計入營業外收入(債務重組利得)。另外,用以清償債務的非現金資產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應視同銷售或轉讓,計入當期損益(一般為收益)。
1.6 收入準則
新準則規定,合同或協議明確規定銷售商品需要延期收取價款如分期收款銷售商品時,其實質上具有融資性質,應當按照應收的合同或協議價款的現值確定其公允價值。應收的合同或協議價款與其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應當在合同或協議期間內,按照應收款項的攤余成本和實際利率計算確定的攤銷金額,沖減財務費用。
1.7 政府補助準則
國家撥入的專門用于技術改造、技術研究等的撥款,原準則規定是先作為負債,待項目完成后轉入資本公積;新準則將這種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確認為遞延收益,并在相關資產使用壽命內平均分配,計入當期損益。但是,將按照名義金額計量的政府補助,直接計入當期損益。鑒于目前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接受政府補助的較多,準則允許將其作為收益處理,而不是作為資本公積,將使公司業績有所提升。
1.8 借款費用準則
新準則不僅擴大了借款費用資本化的借款范圍,由專門借款擴大為一般借款,而且擴大了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范圍,由固定資產擴展到存貨和投資性房地產等。這對房地產公司、生產周期長的先進制造業公司而言,可使其資產增加、費用減少,對業績產生較大的正面影響。
2. 可能使短期會計利潤減少的影響分析
2.1 固定資產準則
新準則規定,在確定固定資產成本時,應當考慮預計棄置費用因素。在固定資產存在高額棄置費用時,按其相應現值計入固定資產初始成本并追溯調整。此舉會增加資產價值,導致折舊費用增加。
2.2 資產減值準則
新準則規定,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后期間不得轉回,這樣避免了部分公司提取秘密準備,在以后年度突擊轉回減值準備的可能。所涉及的資產是指除存貨、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消耗性生物資產、建造合同形成的資產、遞延所得稅資產、融資租賃中出租人未擔保余值、金融資產、未探明石油天然氣礦區權益等八類資產之外的資產,包括商譽和資本化的開發支出。此項規定導致企業減值費用只能增加,不能減少。
2.3 職工薪酬準則
新準則規定,企業在職工勞動合同到期之前解除與職工的勞動關系,或者為鼓勵職工自愿接受裁減而提出給予補償的建議,在滿足一定的條件下,應當確認因解除與職工的勞動關系給予補償而產生的預計負債,同時計入當期損益。
3.對企業短期會計利潤的影響視具體情況而定的分析
3.1 存貨準則
新準則取消了移動平均法和后進先出法,對原采用該類方法的公司而言,改變存貨計價方式將對存貨成本的結轉產生較大影響,至于對利潤是增是減,將視當期物價變動趨勢而定。
3.2 長期股權投資準則
新準則將對控制子公司的股權投資,由以前的權益法改為成本法核算。這樣,如果該子公司處于盈利狀態,會相應引起母公司會計報表利潤數額的減少和資產數額的減少;如果其投資子公司處于虧損狀態,將使母公司會計報表的利潤和資產同時增加。
3.3 固定資產準則
新準則取消了固定資產“單位價值較高”的定性標準,對于企業來說,意義重大。企業可以重新修訂固定資產目錄,修訂后報稅務部門和財政部門備案,為納稅調整打好基礎,由此可能引起企業固定資產確認范圍、相應折舊費及所得稅費用的變化。
結語
在新會計準則體系中,第5號(生物資產)、第10號(企業年金基金)、11號(股份支付)、13號(或有事項)、第15號(建造合同)、第27號(石油天然氣開采)、第28號(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及第29號(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對企業短期會計利潤的影響,盡管并不直接和具體,但其潛移默化的影響也是需要關注的。
需要說明的是,僅僅討論影響企業短期會計利潤的波動是遠遠不夠的。因為企業的價值取決于企業的未來現金流量。從單一、靜態的角度來看,準則的修定只是改變了會計利潤,并沒有改變現金流。比如,減值準備的沖回雖然可以帶來不少的會計利潤,但只是將以前隱藏的會計利潤轉回而已,不會帶來真正的價值。因此,如果只進行簡單分析,則會計準則的變更在短期內不會影響企業的價值。
參考文獻:
[1]郭永清,劉永澤.企業會計政策變更的揭示[J].中國農業會計,1998-10-10.
(作者單位: 哈爾濱鐵路局財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