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所有醫院在面向市場化的過程中,勢必存在著各類財務風險,只有建立和完善與之相適應的財務管理機制,才能在經營活動中有效地防范財務風險。
【關鍵詞】 醫院 財務風險 財務管理
當前醫院財務的風險防范問題,表現為風險意識淡薄。如今醫院作為獨立的經營單位,與企業一樣存在著風險。過去,醫院的各項事務基本由國家包辦,各項支出所需資金主要來源于財政,不存在市場經營風險,更不存在經營危機問題。為此,造成財務管理人員風險意識淡薄。另一方面則表現在缺乏相應的風險防范機制。對于如何識別風險、如何防范規避風險沒有相應的制度與手段。
1. 關于醫院財務風險
所謂醫院財務風險,是指醫院財務活動中由于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使醫院財務收益與預期收益發生偏離,從而產生蒙受損失的機會和可能。醫院如何防范財務風險,已成為提高醫院服務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重要內容。醫院財務活動的組織和管理過程中的某一方面和某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出現財務風險,導致醫院出現經營危機。
2. 醫院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
當前醫院的財務風險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從投資上看,目前不少醫院在進行固定資產購置和更新時,缺乏投資項目的效益分析評價,可行性分析流于形式,缺乏科學的依據和方法,導致盲目購置、更新固定資產或投資項目工期長、資金回收慢、投資效果差,造成資金浪費。
從資金的使用上看,目前醫院的藥品支出在全年支出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藥品管理直接影響資金的使用效益。雖然目前醫院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但是只片面地通過降低藥品的進價來降低藥品的購置成本,而忽視了藥品的儲存成本和缺貨成本,形成了部分藥品大量積壓,部分緊俏藥品庫存不足,資金運用不合理,醫療資金使用效率低下的狀況。
隨著醫保制度的推行,醫保病人費用結算方式就會引起相應財務風險。根據當前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規定,醫保病人在住院期間的費用得由醫院墊付,在病人出院后醫院才能從醫保中心取得收入的約75%,同時往往還會因藥品超標、平均費用超支、總費用超盤等問題被扣款。這樣既影響醫院資金的正常周轉,也使醫院承擔了過多的財務風險,很容易造成不良的經營后果。
3. 健全財務管理機制,有效防范財務風險
為此,現代醫院財務管理必須加強風險防范,提高風險意識。首先,面對醫院經營、投資風險,我們應每月對醫院的經營狀況進行財務分析,尤其要加強對營運資本、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資產報酬率、資產保值增值率等的分析,了解醫院經營成果、經濟償債能力、資金運營情況。
具體來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3.1實行預算控制。應當加強預算編制、執行、分析、考核等環節的管理,明確預算項目,建立預算標準,規定預算的編制、審定、下達和執行程序,及時分析和控制預算差異,采取改進措施,確保預算的執行,嚴格控制無預算的資金支出,以此保障資金支出有預算可依,避免盲目投資。
3.2加強成本核算。成本核算的目的是控制支出,節能降耗,降低服務運營成本。成本控制可通過制定定額成本或標準成本,對材料消耗、水電消耗、公務費消耗等實現事前控制,對服務質量、單位成本費用等進行量化考核,從而實現成本的全過程控制。要切實發揮成本核算在獎金分配中的作用,通過建立一套權、責、效、利統一的、真正具有激勵機制的獎金分配方案,結合醫院的實際和各科室的特點,在統一的成本核算實施辦法的基礎上,針對不同科室的特殊情況作局部的調整,某些核算因素應做到因科而異。
3.3業務收入管理。根據衛生部《醫院收支兩條線管理規定》,醫院要在嚴格界定各項業務收入性質基礎上,分別將各項業務收入計入醫療收入和藥品收入科目中。醫療服務和藥品經銷的各項直接費用,要分別列入醫療支出和藥品支出。醫院的管理費用,要按制度的規定合理攤入醫療成本和藥品成本。要依據有關規定嚴格控制費用支出,嚴禁亂攤費用、擴大成本。各臨床科室要堅持不多收、不漏收的收費原則。
3.4醫療欠費管理。建立信息共享制度和欠費預警制度。可以在一個地區建立患者失信記錄,將患者欠、逃費情況和病情建立檔案,在區域內實行信息共享。同時,對多次惡意欠、逃費者將其列入黑名單,下次再遇到這種情況時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并提供證據。當其在醫院就診時,如非緊急情況,必須交足住院押金。病人醫療費用的擔保應堅持擔保負責原則。患者應先交錢后入院,預交款不足時應提前及時催交。若因病情危重、急救或無主等特殊情況,也應由醫務處主任或分管業務的副院長書面通知收費處,方可限時開通欠費的綠色通道。但財務處應負責催繳因此所形成的欠費。
3.5逐步建立財務風險預警監測指標。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財務危機由產生到惡化,并非瞬間所致,通常都是經歷了一個漸進積累轉化的過程。因此通過觀察這些財務指標變化,便可以對醫院的財務危機發揮監測預警作用。目前主要可以采用以下七個指標,其中指標1至3屬于財產效益狀況,而4至7屬于資金運營情況。
(1)總資產收益率。總資產收益率指標可以分析醫院盈利的穩定性和持久性,確定醫院所面臨的風險。對醫院來說,經營性資產收益率至少不應低于醫療市場或行業的平均值。若實際資產收益率達不到市場或行業平均水平,將會導致醫院在資本市場上融資危機的連鎖反應,所以一般認為該指標不應高于50%。
(2)所有者權益收益率。所有者權益收益率是從所有者角度考察醫院盈利水平高低;而總資產收益率則從所有者和債權人兩方來共同考察整個醫院的盈利水平。所有者權益收益率反映所有者投資的獲利能力,該比率越高,說明所有者投資收益越高。
(3)資產負債率。從財務角度看,舉債太多,超出債權人心理承受程度,則醫院將很難再借到錢;但舉債太少,則表明醫院比較保守,也表明經營者利用債權人資本進行經營活動的能力很差。因此在利用資產負債率制定舉債決策時,充分估計預期利潤以及舉債風險以作出最優決策。
(4)流動比率。從一般財務觀點看,流動資產高于流動負債,表示企業有償債能力,因此流動比率指標是衡量醫院短期償債能力的一個最通用的財務指標,通常這個指標合理的評價標準為150%左右。這個比率越高,表示短期償債能力越強,流動負債獲得清償的機會越大,安全性越大。
(5)資金安全邊際率。資金安全率>0,而安全邊際率<0時,醫院財務狀況尚好,但營運效率欠佳;安全邊際率>0,而資金安全率<0時,醫院財務狀況已有危機,應加大賬款回收力度;而若2個比率同時<0,醫院財務危機隨時可能爆發。
(6)速動比率。速動資產為變現性較高的流動資產,等于流動資產減去藥品、庫存物資、在加工材料加藥品進銷差價,可以以此評估醫院償還短期負債能力。
(7)應收款周轉率。應收款周轉率反映醫院應收醫療款的變現速度和管理效率。應收款周轉快,說明醫院資產流動性強。
總之,現代醫院的財務管理應當從過去僅有收入支出管理,轉變為資本運用的管理,從被動的風險處理到主動的財務風險防范,如此才能滿足現代化管理的需要。
(作者單位: 黑龍江省鶴崗市興山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