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發展突飛猛進,經濟全球化趨勢日益增強,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越來越重要。而會計作為一門世界通用的商業語言,其國際化趨勢日益明顯。像我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和轉型經濟國家如果直接套用國際會計準則,未必完全適合,所以我國需要建設出一條適合我國經濟發展、有中國特色的會計國際化道路。
【關鍵詞】 會計國際化 中國特色 建設
國際協調
會計信息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國際通用的商業語言,提供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是加入WTO必須遵守的基本原則。中國自“入世”后,跨國公司數量和規模不斷擴大,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也越來越大,這就要求各國會計盡可能協調,通貨膨脹、偷漏稅款、環境污染、會計信息失真等會計國際公害協調行動,共同治理。因此,會計國際化問題已經成為各國不能回避的現實問題,對于像我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和轉型經濟國家如果直接套用國際會計準則,未必完全適合,所以我國要建設出一條適合我國經濟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會計國際化道路。
1. 中國特色會計的客觀表現
在全球各國經濟合作的時代,中國會計國際化是否應該保持一定中國特色的問題,對此應該從會計工作整體出發而進行具體分析:國際會計準則的制定,如果只是太多地考慮美國、英國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情況,而不考慮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情況,國際會計準則是很難指導全球的,因為這涉及到國家特色的問題。如果國家存在,國家的會計準則存在、利益權衡存在,全球使用一個會計準則這是不可能的。
進入新世紀以后,隨著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中國只能充分利用后發優勢,在堅持中國特色及植根于中國實踐的基礎上,借鑒與吸收國際會計經驗,建成一個既能服務于中國經濟發展需要,又符合國際會計發展要求的中國特色會計國際化準則體系。
2. 建設國際化會計的必要性
像我國這樣一個典型的發展中國家幾乎難以完成資本原始積累、走上工業化發展道路。對中國的歷史和現實分析來看,可以肯定,中國要想實現經濟增長,除了引進外資或對國有企業進行徹底的改革之外,幾乎別無選擇。
2001年末中國成為WTO的第143個正式成員,加入世貿組織使失去改革勢頭的中國經濟重新獲得前進的動力,中國與世界各國的經濟合作越來越頻繁,世界經濟的大門已向中國打開。隨著全球經濟合作中國的會計制度必須跟上國際化的步伐,由于差異,中國傳統的會計制度一定會阻礙外國投資者在中國的投資,所以,中國會計的國際化是必然的。
3.如何建立出一條屬于自己的會計國際化道路
會計是一門社會科學,各國政治、經濟、法律、教育、文化等諸多社會環境因素都各盡不同,在國外被證明是合理的會計研究成果,在中國未必就能行之有效,所以中國要依據本國國情、背景和社會環境,建立一條適合我國經濟發展的、有中國特色的會計國際化道路。
3.1中國市場本身的發展方面
我國市場經濟處于成長階段,企業之間的交易不是十分正規,沒有形成良性競爭,公允價值在這樣的一個市場環境下很難形成,其中國有企業交易出現的問題較多,以及上市公司的對于此風的跟隨,使得中國的市場環境越來越惡劣。面對中國市場這些問題,非貨幣性交易準則的修訂已是當務之急。
3.2企業監管和業績評價方面
從我國的有關法律規定可以看出,我國是以公司過去的會計信息來作為評價和監督公司的主要指標。國際財務報告是按照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通過資產負債表來預測企業未來的現金流量,對于企業的未來發展的定向有著很大的導向作用。同國際標準不同的是我國現行會計準則規范只單單依據利潤表來對一個企業進行評價和監督。我國的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側重點有著很大的不同,一個是更側重于規范利潤表,一個是更加關注資產負債表。我國與國際上所遵循的會計原則也各不相同,所以說我國的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要想在會計要素方面上完全達成一致似乎很難。
3.3中國的法律制度方面
世界的法律體系有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2大法系,我國則是屬大陸體系。故法律體系的不同,也會影響到各國會計準則的制定。我國在會計準則制定首先要遵循本國法律條款規定的內容,再次國家法律規定的內容要在制定會計準則中有所體現和內容涉及。
3.4中國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方面
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是當代最主要的兩種價值觀,也是當代最基本的兩種社會制度。基于中國社會主義的社會制度,中國國有控股企業占據很大比例,以社會人員為代表的投資者只是一些非常離散的小股東,國家則是企業最大的股東,由于中國社會制度與西方國家的差異,使得中國的上市公司與他國有著很大的區別。
結束語:
在新經濟時代,中國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驕人的成績,得到世界的矚目,越來越多的外國企業來中國投資,中國會計的國際化已是必然。基于中國國情和我國的會計情況,我國不可能完全采用國家財務報告準則,而我國也是一直以積極地態度參與國際會計協調,這對于推動我國會計趨于國際化有著很大的幫助,通過研究國際會計準則和國際會計協調的重點問題對我國的投資環境加以改善,企業會計信息透明度的提高,有利于外資的引進,對中國的經濟增長極其重要。在立足于中國國情和我國的會計情況的基礎上,我們應該隨時關注國際會計準則的最新發展動態,積極研究國際會計準則和國際會計協調的重點問題,緊跟我國經濟發展的進程及其對會計信息的需求,與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充分利用國際會計資源解決我國的現實問題,同時也推進我國的會計國際化進程,建設一條適合我國經濟發展、有中國特色的會計國際化道路。
參考文獻:
[1]曲曉輝.中國特色的會計解讀[J].會計研究,2000(4).
[2]陸德明,王鵬.論中國會計的特色[J].上海會計,2000(7).
[3]欒甫貴.關于中國會計特色的幾點認識[J].財務與會計,2001(3).
[4]李心合.中國會計學會中國特色的會計理論與方法體系研討會綜述[J].會計研究,2001(1).
(作者單位:黑龍江龍煤礦業集團七臺河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