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會計電算化應用的深度和廣度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會計電算化所涉及的領域已經從企業的財會管理向企業整體的內部管理延伸,會計電算化軟件也從部門級核算軟件向企業管理軟件發展。可以說電子計算機的誕生及發展,引起了會計手段的革命性變革,對會計的發展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 會計電算化 計算機技術 問題及對策
會計電算化是以電子計算機為主的當代電子技術和信息技術應用到會計實務中的簡稱,是一個應用電子計算機實的會計信息系統。它實現了數據處理的自動化,使傳統的手工會計信息系統發展演變為會計電算化信息系統。
1. 會計電算化的重要作用
1.1減輕會計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會計工作的效率。
實現會計電算化后,只要將原始會計數據輸入計算機,大量的數據計算、分類、校驗、加工、存儲、歸集、匯總、分析等工作,全部由計算機完成。
1.2促進會計工作規范化,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在手工記賬中由于工作量大,容易出現操作不規范、不統一,為了避免錯誤出現,就要求會計人員必須嚴格按程序辦事,在整個工作過程中加以控制,促進會計工作的規范,從而保證會計信息的合法性、合理性,以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1.3提高會計人員素質
實施會計電算化后,要求現在會計從業人員不僅要有專業知識和經營管理的知識,還應具備相應的計算機知識,成為適應會計電算化工作的復合型人才,從而有利于提高整個會計隊伍的素質。
1.4促進會計工作職能的轉變,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
會計作為管理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具有核算、監督的基本職能,而且還通過分析,進行預測并參與經濟決策。
1.5推動會計理論的研究和創新,促進會計工作進一步發展。
實施會計電算化后,改變了會計工作的業務處理流程和組織結構,加強了會計數據的處理能力、數據采集的范圍和數據處理的實效性,擴展了企業經營的空間和經營方式。針對這些改變,需要加強會計理論的研究和創新,建立完善的會計理論體系,滿足會計電算化的需要,從而促進會計工作的進一步發展。
2. 會計電算化在我國的問題
2.1相關法規不完善,思想意識比較落。
我國會計電算化事業起步較晚,國家在相關方面所出臺的政策法規還較少,政策制度還不夠健全,漏洞較多。
2.2數據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差,存在許多安全隱患。
財務上的數據是企業的絕對秘密,但卻沒有幾家軟件廠商認真研究過數據的保密問題。由于許多單位對會計電算化檔案的組成內容不甚了解,缺乏管理經驗,造成存儲會計檔案的磁盤和會計資料未能及時歸檔, 已經歸檔的內容不完整。
2.3會計人員業務素質較低
目前,單位上的會計人員在計算機技能方面素質較差,他們只能機械性的使用財務軟件。對計算機的軟硬件知識了解甚少,一旦計算機出現故障,就束手無策。
2.4財務軟件的使用較混亂
由于財務軟件的開發未能實行統一的標準,再加之單位使用的財務軟件是各自向軟件開發商購買的,甚至有的軟件開發商還別出心裁地搞出各自的特色,結果使會計電算化所用財務軟件比較混亂,就是同一行業的不同單位使用的財務軟件也不盡相同。
2.5不能滿足審計要求
電算化會計軟件不能完全滿足電算化審計的要求。目前,電算化會計軟件的功能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轉變,其功能越來越強,結構越來越復雜。但是,軟件對如何滿足電算化審計要求的考慮還不夠,這為電子數據的自動轉換帶來困難。
3. 會計電算化發展的對策
3.1加強相關法規的建設,提高思想意識。
隨著會計電算化的普及與財務軟件功能的不斷增加,針對會計電算化工作出現的新問題對現有的相關法規作進一步補充和完善。通過準則類法規對會計電算化作進一步約束,使會計電算化工作走上規范化的道路。國家應加大宣傳力度,使人們意識到使用電算化的好處,提高企業領導人和會計人員對會計電算化的正確認識,完善會計電算化相關的管理制度。
3.2加強數據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在實行會計電算化后,會計資料是由電子計算機按照規定的程序生成的。因此對會計人員人品的要求更加嚴格。建立必要的內部控制制度,實行用戶權限分級授權管理,建立崗位責任制。財務人員應認真學習相關法規,提高自身素質,保守單位商業秘密及財務秘密,不能隨意泄漏密碼以防他人隨意進入自己的軟件系統。另外為了加強數據的保密工作,可以在進入系統時加一些諸如用戶口令、指紋辨認等檢測手段和用戶權限設置等限制手段。企業也可以制定相應的硬、軟件管理制度。從電算化軟件的設計入手,建立完善的會計軟件服務體系,增強軟件本身的限制功能。建立會計信息資料的備份制度,對重要的會計信息資料要實行多級備份。
3.3培養復合型的會計人才,適應會計電算化的要求會計電算化要求財務人員不僅應掌握扎實的會計知識和技能,還應對計算機和財務管理知識有比較深刻的了解。只有掌握了比較扎實的管理知識,才能根據單位自身特點,設計最為適用的會計制度,利用電算化會計的特點,為單位預測、決策和控制等管理工作服務。因此在會計電算化進程中,應注意培養“會計-計算機-管理”型的復合型人才,以促進會計電算化的正常發展。
3.4建立一個通用統一的財務軟件協議
此協議可以規定相同的數據接口(譬如輸入輸出數據庫名稱、格式、類型、字段名稱等),或者規定公共的轉換接口,使不同的數據可以相互轉換,且可以被識別與接受,這樣不同軟件系統下的數據可以直接使用,不必再作處理,使不同系統實現數據共享。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做好系統實施工作。在確定系統目標與規模的基礎上,編制實施策略和方案,制定具體規劃、實施的步驟與進度安排、機構的設置、各階段的任務及經費預算等。對手工模式下的業務流程進行調整和優化,制定解決方案,對各個處理環節的功能、數據處理特點、權限和職責作出規劃,提高實施的成功率,充分體現現代信息技術力量的優越性。
3.5完善電算化會計的內部控制制度
內部控制的目標及其對財務管理的重要性并不因計算機的采用而改變或削弱。除手工操作下的內部控制同樣適用外,電算化會計系統還必須從系統控制方面給予加強。
參考文獻:
[1]陳艷郁.會計電算化.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08.
[2]連慧利.會計電算化環境下的內部控制[N]. 大眾科技報2008.11.11
[3]張獻英.試論網絡經濟的財務管理[J].財務與會計-導刊. 2005.[03]
[4]張輝.會計電算化[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5]王景新.計算機在我國會計工作中應用的發展變化[J].會計研究.2000.[5].
(作者單位: 哈爾濱華夏計算機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