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企業財務會計問題存在于不同類型的企業,貫穿于公司運作的各個不同階段,財務會計問題需要一個系統全面的整理和分析,本文就上市公司、證券市場和公司重組等方面對企業會計制度做出概述,并綜合分析,對企業財務會計問題的整體把握提供參考。
【關鍵詞】 財務會計 上市公司 證券市場 重組 問題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分工日漸相互貫穿滲透,不同領域的財務會計制度已經不再是各自獨立的一個單元,他們相通而相似,發揮不同作用的同時又有著內在的必然聯系和共同基礎,因此對不同的企業財務會計問題的整合分析很有必要。
1.上市公司財務會計問題綜述
上市公司的財務會計問題在會計行業具有代表性,上市公司為了及時了解公司的發展狀況,制定了財務會計報告制度,這一方面完善了會計制度,另一方面也產生了負面作用,有的上市公司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指使會計造假,導致會計舞弊、會計信息失真之風日漸盛行,違反會計相關立法的行為也越來越多,本世紀初的三次會計“信任危機”就是由此產生,誠然,在立法方面我國已經取得了顯著地成果,1997年財政就發布了《企業會計準則-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披露》,這是第一部會計準則;緊接著在1998年財政部又頒布了《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在2001年頒布了《企業會計制度》,至此,我國的會計立法可謂基本到位,這些規定基本上為會計各環節提供了法律準則,然而為何仍然出現各種問題呢?原因在于法律和準則是有相對滯后性的,法律和規章制度的制定是在問題出現后,會計立法往往在會計行業狀況相對穩定的基礎之上;再者是會計業務操作中情況是復雜多樣的,而法律所能規定的范圍只能是概括性范圍,這就使會計操作當中仍有很大的變動空間,給違法分子創造大量機會。基于以上分析,在上市公司財務會計問題反面給出以下見解。
上市公司財務會計問題產生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基于股權結構的缺陷,大股東對公司大部分股權的占有,致使股權過度集中,股東之間相互約束的局面難以形成,小股東更是對大股東無力制約,監理會也無能為力,原因在于掌握大部分股權的大股東實際上已經對董事會、監事會有了操縱權,使上市公司的監督機構形同虛設,缺乏健全有力地監理考核機制。
對于上市公司財務會計問題的缺陷,首先要改進會計管理機制,改變上市公司管理層對會計部門的權力控制,保護會計人的合法職責上的權力,為會計人員設立權力申訴制度,在權力受到制約后可以及時向有關部門申訴并主張權力。其次要想方設法改變上市公司配股狀況,改變大股東對上市公司享有絕對話語權的局面,使各股東之間形成有效的權力制約和監督機制,完善企業的監督制度,如,可以為了增加財務操控的難度,股權資格可以改單變量控制為多變量控制,把有違規操作行為的股東股權按違規次數和程度進行折扣。另外,要杜絕地方政府對上市公司財務的施壓,使其不為了地方招商利益而影響公司運行。
2.我國證券市場財務會計問題概要
上述關于上市公司財務會計問題的簡述可以為證券市場財務會計問題提供參考。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經濟發展呈現出巨大的活力,經濟活力的體現方式為多元經濟的發展,然而隨之而來的也有證券市場財務會計的多方面問題。上述上市公司的財務會計問題其實是證券市場財務會計問題的映射,因為上市公司的股份即是證券市場的元素,上市公司的財務會計問題和證券市場財務科文存在著同源性,但不能等量而視之,財務會計體系相對滯后,使財務會計制度很難適應實踐中的需要。
證券市場財務會計問題來自上市公司的財務會計問題,體現在上市公司財務資料內容的局限性、可參考性和及時性上。具體來說上市公司給出的財務資料應該包括年度報告、半年報告、季度報告和每月分析,但實踐中總是出現某個環節的遺漏,市場經濟千變萬化,在數據的及時性上也很難把握,上市公司給出的財務數據往往難以反映公司的即時信息,再加上上市公司財務會計信息的失真問題嚴重,是財務會計數據參考性下降,給證券市場的財務會計工作在成了很大的難度。另外,證券市場不僅需要企業財務會計數據的全面性,還要求數據的客觀可靠性,是證券市場財務會計工作中能做出正確的市場分析,公布及時正確的指標,如果上市企業的各項財務指標不健全,必然影響到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給證券市場的運行造成阻礙。此外,自2008年以來世界范圍內發生的幾次經濟危機也造成巨大影響,金融危機背景下,上市公司的交易性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應收款項、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負債負債問題影響了證券市場的靈活性。最后,由于我國企業界普遍存在的會計長期分部門管理,造成會計工作死板無創意,這體現在證券市場上尤為致命。
從上市公司的財務會計問題來看,缺乏必要的審查監督系統,上市企業的財務會計資料很難保證準確無誤,使證券市場會計實效性受挫。加強上市公司財務會計監督是強上市企業的財務會計監督,是保障證券市場會計工作運行的當務之急。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會計師的重要性已經逐漸受到重視,要建立一套較為規范的會計師簽證標準和簽證制度,提高會計師的質量。另外要加強法律監督,盡快制定證券市場會計準則,明確規定會計職責義務,明確規定懲罰措施。這樣才能根治證券市場會計工作出現的問題
3.股份制改制重組的財務會計問題析要
股份制改制重組中的企業財務會計問題涉及到兼并收購、資產剝離、股權轉讓、還是資產置換、資產托管,企業改制包括兩大方面,一是對原有企業整體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另外一種是保留原國有企業而將其優良資產剝離出來組建新的股份有限公司,新有股份有限公司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獨立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在前一種方式的改制中,會計工作要做好轉型承接工作,在后一種方式中,則要根據評估結果建立新賬,在企業改制中,企業資產評估前必須進行清產核資,徹底開展清產核資工作有助于全面估量企業資產,避免有的企業管理者局部利益的驅動下瞞報謊報資產信息,在這過程中對于大企業的核資,可以采取上級部門負責制,避免當地部門與企業內部聯合舞弊。在資產評估環節有的企業圖省事,直接以貨幣資金注冊新設,而繞過資產評估、資源置換等程序。在實際操作中,由于受到改制方案的限定操作不免出現漏洞。在企業改制中的呆壞賬、不良資產的財務處理上,企業會計應當按照相關部門的批準意見,把呆壞賬先從企業凈資產中劃分出來,核實估算清楚之后,將信息如實轉交給相關部門,使相關部門依法做好企業資產繼承,債務償還工作。
從整體來說,企業股份制改革中涉及很多財務會計工作,涉及大量財務會計信息,有關財務會計的問題大部分為務實性問題,改制企業必須意識到,有關的財務會計問題,絕大部分為剛性的原則規定,因私利而擠占會計操作空間是不被允許的。在務實中,主要有企業職工經濟補償的會計問題和會計報表基礎編制問題。關于職工的經濟補償,可以采取兩種形式,一是直接經濟補償,二是間接補償。會計工作的中心是將企業的資金按照不同情況以現金形式發放到職工手中,在間接補償上,基于前面對企業資產的估量,給與職工物質性的利益,如分配企業原有地皮,房產等,改革成股份制后,可采用西方資本主義股份制模式,給企業職工一定的股份,給職工以長遠的利益。在會計報表的建立,由于企業股份改制,采用的會計制度、會計準則和會計政策將會隨之改變,會計工作必須把這三者綜合起來,使會計工作適合股份制企業的發展。
結語
綜上所述,會計工作錯綜復雜,涵蓋多個領域,并且在不同的時期面臨不同的工作問題,要全面把握會計行業的運行狀況,,就要采用總—分方法,不僅要對會計行業有整體把握,還要對各行業各時期的會計狀況有了解,橫縱相互貫穿,才能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使會計工作更好地服務于國民經濟建設。
參考文獻:
[1]姚紅 上市公司財務會計問題研究 2006.
[2]孫雨林 論我國證券市場財務會計問題 2005.
[3]顧瑛 企業改建股份制的探討 2001.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山河農場計財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