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經濟環境下,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始終是每個企業所追求的既定目標,而納稅籌劃也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手段之一。稅收籌劃又稱為納稅籌劃,是指在遵循稅收法律、法規的情況下,企業為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或股東權益最大化,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自行或委托代理人,通過對經營、投資、理財等事項的安排和策劃,以充分利用稅法所提供的包括減免稅在內的一切優惠,對多種納稅方案進行優化選擇的一種財務管理活動。
國外企業的納稅籌劃一般不涉及商品課稅,除了增值稅、消費稅等商品課稅的稅款要加到消費者價格中去由消費者負擔因而籌劃的必要性較小以外,商品課稅的籌劃空間不大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國外實行增值稅的國家一般對商品和勞務一律開征增值稅,而且增值稅的課征往往只對商品通過零稅率或低稅率實行優惠,而不對特定的企業進行優惠,這樣企業從事同一種產品、商品生產和經營活動面對的增值稅待遇是相同的。另外有的國家(如美國)商品課稅實行在零售環節課征的銷售稅模式,生產和批發企業從事經營活動無需繳納銷售稅,因此也談不上納稅籌劃;零售企業從事經營一律要按本州統一的稅率就其銷售額納稅,所以基本上沒有什么籌劃的空間。
在歐美國家,一提起納稅籌劃,主要是指對所得稅的籌劃,所得稅需要納稅籌劃主要是因為它不容易轉嫁,納稅人一般要最終負擔自己繳納的稅款。這樣所得稅就成為企業從事經營活動的一種成本,繳納越多,其稅后實際收益越少。對此進行籌劃,可以降低稅收成本,提高投資的邊際稅后收益率。另外,由于所得稅稅款不能在稅前扣除,所以進行籌劃減少的應納稅額,不會相應增加其應稅所得額,換句話說,納稅籌劃帶來的利益是免稅的。所以在國外,所得稅的籌劃較為普遍。
我國納稅籌劃的現狀是:1.稅收籌劃目前并沒有被我國企業所普遍接受,許多企業不理解稅收籌劃的真正意義,認為稅收籌劃就是偷稅、漏稅。2.籌劃目標不明確,只考慮眼前利益,缺乏宏觀與長遠的眼光,準確的講,國外理論與實踐都普遍認為,納稅籌劃應該實現三個目標:(1)降低納稅成本;(2)減少納稅風險;(3)實現財務目標;我國企業進行納稅籌劃還僅僅停留在“少交稅”的低級水平,并沒有將納稅籌劃與企業的長遠發展,財務目標結合起來,納稅籌劃被當作一個獨立的事項,缺乏整體性考慮。3.漠視稅收籌劃風險。從當前我國稅收籌劃的實踐情況看,納稅人在進行稅收籌劃過程,包括稅務代理服務機構為納稅人實施的稅收籌劃中都普遍認為只要進行稅收籌劃就可以減輕稅收負擔,增加自身收益,而很少甚至根本不考慮稅收籌劃的風險。其實,稅收籌劃作為一種計劃決策方法,本身也是有風險的。4.稅務代理制度不健全,市場化程度不高,代理水平有待進一步完善。由于缺少相關方面的人才,我國企業納稅籌劃還停留在低級水平。但很多企業并不具備這一關鍵條件,只有通過成熟的中介機構代理稅務,才能有效地進行稅收籌劃,達到節稅的目的。
針對以上問題,我認為應該進一步明確納稅籌劃的目標認識,使企業的納稅籌劃與財務目標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納稅籌劃終究是一種財務活動,它不能超越財務活動總的原則和目標。完善稅務代理制度,提高稅務代理水平,培養高素質的稅務籌劃人才;稅務代理制度的完善有助于納稅籌劃的規范進行,而培養相關人才是重中之重。其次,要正確處理納稅籌劃的風險和收益的關系,雖然納稅籌劃可以減少企業的成本費用,但是從長遠來看,有可能會增加相關的機會成本,反而使成本高于收益。最后,對于企業來說,要重視稅務職能的建立和稅務人才的培養,首先,要建立一套適合企業的稅務人才的選拔機制,明確各崗位的職責;第二,要建立配套的培訓機制,包括定期培訓和不定期培訓;第三,稅務人員要持續關注出臺的稅收法律政策,建立其內部的知識更新和交流渠道;第四,稅務人員要熟悉企業的經營目標和業務發展,并能夠根據經營活動提前進行納稅籌劃,使企業充分享受各項稅收減免和優惠政策。
總之,納稅籌劃工作是每個企業的必修課,企業家們必須重視起來,通過這一合理合法的手段,減輕企業稅負,增加企業收益,從而使企業得到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 周培豐.淺談我國企業納稅籌劃[J].經營管理者,2010,2.
[2] 程斌.新企業所得稅法下小型微利企業的納稅籌劃[J].會計之友(上旬刊),2010,2.
[3] 于舒淼.新企業所得稅法下的納稅籌劃探討[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0,1.
(作者單位: 華北電力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