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會計職業判斷貫穿于會計工作的始終, 其判斷的過程體現了會計技術性與社會性的辯證統一,它的作用主要體現在能夠恰當地處理不確定性經濟事項。通過會計職業判斷,可以使得會計人員在面對不確定性經濟事項時,能夠選擇一種合理的方法對復雜的會計對象進行分析和處理,從而得出最接近客觀事實的結果。
【關鍵詞】 會計人員 職業判段 因素 提高
隨著市場經濟飛速發展,經濟環境日益復雜,企業經濟事項的不確定性日趨增多,對提供信息的要求及處理辦法隨之豐富,使得會計職業判斷的空間越來越大。從而使會計信息質量更加直接的受到會計人員對會計信息判斷的影響。因此,作為會計人員,在日常會計事項處理和財務報表的編制過程中對法規、制度和準則的正確理解與把握是非常重要的。而這種理解和把握能力就是人們所說的職業判斷力。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力是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因素。在此,就會計人員職業判斷進行簡單論述。
會計職業判斷是會計人員按照會計準則、制度的要求,根據企業理財環境和經營特點,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職業經驗對日常會計事項的處理和財務報表的編制應采取的原則、方法、程序等方面進行判斷與選擇的過程。
1.產生職業判斷的原因及具體表現
會計職業判斷涉及會計工作的多個環節。其存在是由經濟事項的模糊性、未來結果不確定性決定的,會計自身理論和技術上的缺陷亦是會計判斷存在的原因。最突出的表現在對不確定事項的會計估計和會計政策判斷性選擇等方面。
1.1受經濟事項自身影響
某些會計交易和事項本身具有模糊性、不確定性。交易和事項的實質內容在有些條件下難以清楚認知,很難確定其最后結果。而且,隨著經濟活動的復雜化,會計信息使用者對提供的信息要求越來越高,促使會計職能進一步向前發展。在核算、監督基本職能之外向事前預測、決策方向延伸,對會計人員判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是因為未來交易和事項的結果有多種可能性,依照將來可能存在的不同條件,結果有一定差異。比如或有事項、提取減值準備、批露關聯方及其交易等。
1.2會計處理方法的選擇
會計人員在對會計事項進行確認、計量、揭示時,經常要對會計處理方法進行選擇,合理披露會計處理結果。這種選擇空間,可以使不同企業各項經濟業務的會計處理更符合實際。但對同一經濟事項采用不同會計政策、會計估計或核算方法時,所反映的信息可能相差甚遠。從這個意義上講,在某種情況下,即使嚴格按準則行事,對相同的會計原始資料進行處理,不同的會計人員也會得出不同的結果,有時很難有一個絕對標準。不過,只要本著公允的原則,判斷所產生的會計資料能客觀、公正地反映會計主體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不同的處理結果也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2.如何準確運用會計職業判斷提供會計信息
在進行會計職業判斷中,我們可以從職業判斷的特點入手,以期做出較為準確合理的判斷,從而提供會計信息質量。
2.1要有明確的目標性
判斷總是有其特定的目標指向,有了目標我們才能進行判斷。會計最基本的目標就是真實的反映實際情況,在這個基礎上,可靠性與相關性、穩定性與適用性、企業利益和公允公正等等,需要會計人員有一個明確的目標。
2.2結合實際,降低主觀性
會計職業判斷是在有限制和要求下的相對主觀。它主要受以下因素制約:①受制于法規、政策、國情和技術水平等外在約束機制;②受制于各行業某些自身特征;③受到會計制度、原則及相應的理論框架的要求;④依賴于一定的會計信息(包括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等)。所以,在進行職業判斷時應綜合考慮這些實際情況。
2.3對各方案反復權衡
會計人員在進行判斷過程中,是對多個方案的優選,是一種比較、權衡、取舍的過程。一般而言,會計人員選擇方案的結果應當及時、恰當地反映出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和現金流量外,還應該在條件確認、計量和揭示方法的選擇與運用上能有效地維護企業的自身經濟效益。因此,會計人員在進行會計職業判斷時,不能純粹從技術會計角度出發,還應從更廣泛和更開放的角度出發,更多地考慮各方面因素(包括經濟影響和社會影響)聽取各方面的意見,較好地處理它的“客觀中立性”與“經濟影響性”之間的平衡,提供真實的會計信息,從而使會計職業判斷能夠盡量滿足各利益團體的共同需要。
2.4完善會計監管體系
一是要完善監督機制,二是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企業應從各自具體環境出發,依據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的一般規律,針對其內部控制系統運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或漏洞,建立健全企業的內部控制系統。企業外應完善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評價標準及監督機制,充分利用行業自律、政府監督、法律規范的作用。
3.會計人員如何提高職業判斷
職業判斷能力的強弱是一個會計人員綜合素質的全面體現,它不僅需要會計人員對會計理論知識和會計方法的全面理解與準確把握,也需要會計人員對企業客觀經濟環境與經營管理目標進行透徹了解,同時還應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
3.1轉變觀念,認識會計職業判斷的重要性。在以往的工作中僅需根據會計制度的規定作出簡單的是非判斷,并參照會計制度的現成模式進行記錄,很少或根本不需要深入思考各個會計問題蘊含的經濟實質和可選擇的方法,隨著會計環境的變化,會計人員必須轉變觀念,更新思維方式,提高對會計職業判斷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認識。
3.2強化職業道德建設。由于會計判斷空間越來越廣闊,會計欺詐的隱蔽性就越來越強。會計人員的行為取向受其經濟利益影響,可能會做出不當行為,而且這種行為不易被察覺。所以會計人員應具較高職業道德素質,依照會計規則規范自己的行為,強化職業道德建設。
3.3牢固掌握專業知識。只有精通專業知識,了解各種會計法規、原則、核算辦法,從而對備選方案的結果有正確的估計,才能對某一經濟事項作出正確的判斷。
3.4學習行業相關知識法規,了解企業文化。要作出正確的判斷,與會計事項所處的外部環境有著緊密的聯系。外部環境中一個重要的直接背景就是所在行業,會計判斷直接受行業特點的影響。隨著經濟發展,各行業都有很大變化,出現許多新興行業,法律法規也作出相應的修改,外部環境也隨之不斷變化。而企業是會計工作服務的土壤,了解企業文化,才能作出符合企業經營管理政策的判斷,才不會南桔北枳。這就需要會計人員對所處的行業、企業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作出符合實際的判斷。
3.5重視會計實踐活動,積累經驗。會計人員不僅要掌握理論知識,通過考試取得具備從事本專業的資格,更重要的是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在書本學習中,憑以判斷的條件都已經列明,但在實際工作中這些條件很多是需要會計人員自己去尋找,能否把這些關鍵點一一尋找到決定著判斷是否準確。這種職業敏感不是與生俱來的,只有在復雜多變的會計環境中,根據不斷變化的客觀現實,運用會計基本原理去解決問題才能有所提高。
通過內修外練,提高綜合素質,才能增強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力。也只會計人員有擁有高水平的職業判斷力,才能更加客觀的反映經濟業務,提供更為準確的會計信息。
參考文獻:
[1]王紅潔; 提高職業判斷力 盡快適應新準則 [N];財會信報; 2006年.
[2]劉穩志; 淺談會計職業判斷力 [N];現代物流報; 2006年.
[3]羅曉瑜; 關于會計職業判斷的思考 [N];經濟信息時報; 2005年.
(作者單位:中鐵十二局集團第三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