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會計基礎工作是一項社會經濟管理工作,是會計工作和財政經濟工作的基礎環節。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和人們對會計工作的重視,會計基礎工作水平也不斷提高,它在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和提高經濟效益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即便如此,還是有一些單位放松對會計基礎工作的管理,嚴重影響了會計工作秩序和單位經營管理的正常開展,影響了會計職能作用的有效發揮所以我們認為加強和提高會計基礎工作是各級財務部門和單位的一項重要任務。針對會計基礎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本文對會計基礎工作、會計基礎工作的現狀、原因及必要性作簡要的探討。
【關鍵詞】 會計基礎工作 現狀 成因 必要性
1.會計基礎工作的范圍
會計基礎工作主要是對會計核算和會計管理服務的基礎性工作的統稱。主要包括會計憑證的格式設計、取得、填制、審核、傳遞、保管等,會計賬簿的設置、格式、登記、核對、結賬等,會計報表的種類設置、格式設計、編制和審核要求、報送期限等,會計檔案的歸檔要求、保管期限、移交手續、銷毀程序等,會計電算化的硬件和軟件要求、數據安全、資料保管等,會計監督的基本程序和要求,會計機構的設置要求,會計人員的配備和管理要求,會計人員的崗位責任制的建立和職責分工,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建立和執行,會計工作交接的程序,單位內部會計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實施等等。
1.1會計機構及人員設置的基本要求
會計機構的會計人員首先要有會計專業技術資格遵守職業道德熟悉國家財經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掌握本行業的業務管理知識。 各單位應當根據會計業務的需要設置會計機構,事業行政單位會計機構的設置和會計人員的配備,應當符合國家統一事業行政單位會計 制度的規定。
1.2對會計核算依據的基本要求
《會計法》第九條規定:“各單位必須根據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進行會計核算,填制會計憑證,登記會計賬簿,編制財務會計報告。任何單位不得以虛假的經濟業務事項或者資料進行會計核算。”而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為依據進行會計核算,是會計核算的重要前提,是填制會計憑證,登記會計賬簿,編制財務會計報告的基礎,是保證會計資料質量的關鍵。
1.3對會計資料的基本要求
《會計法》第十三條規定:“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必須符合根據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及其他會計資料,不得提供虛假的財務會計報告。”會計資料是記錄會計核算過程和結果的重要載體,是反映單位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評價經營業績、選擇合作對象、進行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
1.4對會計電算化的基本要求
《會計法》第十三條規定:“使用電子計算機進行會計核算的,其軟件及其生成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也必須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即用電子計算機生成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在格式、內容以及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等方面,都必須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
1.5對會計監督和內部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
會計監督是會計最基本的職能之一。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要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會計制度對本單位的經營活動進行監督。會計人員有權對偽造、變造、故意毀滅會計憑證及賬簿等行為予以制止和糾正,并參與單位預算的制定、業務計劃等的執行情況。除此之外,還要依法接受財政、審計、稅務等部門的監督。
2.會計基礎工作的現狀
近年來,我國十分重視會計基礎工作,相應制定的一系列規章、制度,以規范會計基礎工作,同時,通過加強在職會計人員培訓等措施,不斷提高廣大會計人員的基本業務技能,促進會計基礎工作的改善和提高。但是,會計基礎工作還存在許多薄弱環節,主要表現在:
2.1會計信息失真嚴重,會計秩序混亂、會計憑證不合法、會計數據不準確、會計資料不完整,帳簿記載不當,偽造信息、帳外設賬,私設“小金庫”。
2.2會計人員素質較低,會計人員往往只能按企業領導要求辦事,不能有效地按國家財會法規、財經制度獨立進行會計監督。
2.3會計監督力度不強。內部監督機構不健全,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普遍較低,內部審計制度難落實。
2.4會計崗位設置不規范職責不分應按照“互不相容”原則設置。無會計證上崗的中小企業較多,甚至在一些大的企業,也存在不按規定設置總會計師,不按規定設置會計工作崗位等問題。
3.造成會計基礎工作不規范的原因
3.1企業單位領導不重視會計基礎工作。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業單位領導總是把主要精力放到提高經濟效益,擴大企業市場占有份額上,很多領導認為會計工作做得好不好,最終要落到經濟效益的指標上,會計基礎工作做得怎么樣,沒有什么關系。
3.2企業單位財務管理制度有缺陷。一些單位沒有按規定制訂財務制度,或者有了制度不落實,常常為了自身利益及由于上級主管部門的壓力,人為調整會計報表數據。
3.3會計監督機制不健全。大多單位會計人員實際上隸屬于單位領導,難以獨立行使會計監督。
3.4會計法制建設難落實,一些企業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某些單位領導為了某部門或個人的利益,指使或強迫會計弄虛作假,侵吞國家財產。
4.加強會計基礎工作的必要性
4.1加強會計基礎工作是提高會計工作水平的需要。會計基礎工作是會計工作的基本環節,離開這一基本環節,會計工作就無從談起。會計工作是一項重要的經濟管理活動,它通過收集處理,利用和提供會計信息,對經濟活動進行核算和監督,從而為改進和加強經營管理服務。如果沒有健全的會計基礎工作,收集、處理、利用和提供會計信息就失去可靠保證,會計工作水平也就無法提高。
4.2加強會計基礎工作是規范會計工作秩序的需要。正常有序的會計工作,應當是以規范的會計基礎工作為前提的。近幾年,國家非常重視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隨著國有企業的資產重組和股份制的實行,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關心企業的報表,都要求得到企業真實可靠的財務數據,這在客觀上也要求會計工作要符合《會計基礎工作規范》。
4.3加強會計基礎工作是提高會計人員素質的需要。會計人員要認清形勢,認真學習并執行《會計基礎工作規范》,使自己從事的工作符合《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的要求,既要有危機感,又要有責任感,無論是從自身利益出發,還是從國家企業利益出發,都應努力學習《會計基礎工作規范》,認真執行《會計基礎工作規范》,不斷提高業務水平。
4.4加強會計基礎工作是改善經營管理,加強宏觀調控和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的需要。會計工作通過生成和提供會計信息為改善經營管理,加強宏觀調控和維護市場經濟秩序服務。會計工作在提供上述服務中,必須以健全的會計基礎工作作保證。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單位會計基礎工作比較薄弱、造成數據不準,不僅給單位內部管理帶來消極影響,也容易因提供虛假會計信息而給國家宏觀經濟造成失誤。同時,會計基礎工作的混亂無序,也會加劇社會經濟秩序的混亂。
總之,加強會計基礎工作,督促會計人員從會計工作的基本環節抓起不斷改進和加強會計工作提高會計工作水平,對提高會計人員素質起直接的作用。會計人員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較強的事業心,為企業的發展發揮其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顏秀文.淺論會計核算基礎工作規范[J].經濟研究導刊,2008,(13).
[2] 于崇玲,鄒小華.淺談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管理[J].2008,(21).
[3] 彭衛崗.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基礎工作中的問題及對策[J].業務技術,2008,(8).
(作者單位:阜新市交通局直屬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