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教育科學研究素質是現代教師素質結構的重要內容,研究教師教育科學研究素質的結構,掌握教育科學研究素質形式的基本規律與途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教師 教育科學研究 素質結構
良好的教育科學研究素質,是廣大教師進行教育科學研究,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指導教育教學實踐,大面積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保障。因此,研究教師教育科學研究素質的結構、形成規律與途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教育科學研究素質是現代教師素質結構的重要內容
教育的科學研究素質是一個綜合概念。它是教育者進行教育科學研究所必備的各種素質的質的要求,是教師在教育科學研究方面各種素質的集合體,它的作用是各種素質有機結合在一起的綜合反映。教師的教育科學研究素質是一個時代性很強的課題。因為不同時代、不同社會、不同國家,對于教師的素質要求不盡一致。從世界范圍看,人們對于教師科學研究素質的關注不過只有幾十年的歷史。在我國,人們倡導由“經驗型教師”向“科研型教師”的轉變,也是改革開放以來才有的事。應當說,重視教師科學研究素質的培養是近幾年來世界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
從傳統上看,人們對教師素質的論述幾乎都不涉及教師的科學研究素質,也就是說,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具有教育科學研究素質并不是一個好教師的必要條件。進入現代社會以來,隨著各國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競爭的加劇,各國對人才規格的要求也顯得越來越高,傳統的、單一型的教師素質結構遠遠不能適應現代多元化社會的需求,不能培養出適合現代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才。于是,國際社會紛紛提出了許多教育改革的方案。在這些方案中,一些新概念漸漸為人們所接受,如“完整型教師”、“創造型教師”、“專家型教師”、“科研型教師”等,并成為現代師資隊伍建設中的新焦點。這些改革方案的核心就是倡導加強對教師教育科學研究素質的研究與提高,以使教師素質實現完整化與科學化。
教育是一項極其復雜并具有高度創造性的實踐活動。教育活動的水平及實踐的質量,直接取決于其實施主體的素質。一般地講,教師的道德修養、知識結構、教育能力等素質,規定著教師在教育活動中做什么和怎么做。教師具備了上述素質,可以保證他們在一定水平從事教育實踐,并取得相應的效果。但要使教師的教育活動更具有創造性,不斷超越現有的水平,向更高層次發展,真正做到“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僅靠教師的上述素質是難以達到的。特別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知識更新的不斷加速,對教育提出的要求越來越高,使教育科學研究素質成為現代教師必備的素質。
2.教師教育科學研究素質的內涵
對于教師具備怎樣的教育科學研究素質,目前尚沒有一個統一界定。我們認為,教師的教育科學研究素質應當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2.1教育科學研究的理論素質
2.1.1基礎理論。教育科學研究的基礎理論是教師從事教育科學研究基礎條件知識,主要有教育學、心理學等教育科學方面的知識。它對教育科學研究最具有普遍指導意義。教育改革實踐證明,如果教師沒有教育基礎理論方面的素養作前提,教育改革很難獲得真正的發展,也很難把教育科學研究推向深入,后勁不足的問題不可避免。
2.1.2專門理論。教育科學研究作為一項具體的科學實踐,有其特定的研究對象、研究過程、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因而必然有其特定的研究規范和要求,形成為一門較為獨立的學科。教師掌握教育科學研究的專門知識是保證教育科學研究規范性、有效性和科學性的前提和基礎,教育科學研究理論涉及內容比較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關于教育科學研究原理與方法方面的知識。
教育科學研究原理與方法,是以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原理、規律和具體策略方法為研究對象的一門專門學科。它可以告訴廣大教師如何進行教育科學研究以及有哪些規律必須遵循。如果說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是教師從事教育科學研究的基礎性知識,那么教育科學研究原理與方法方面的知識則是教師從事教育科學研究的核心知識,離開了這一知識素質保證,任何一項教育研究都不能保證其科學性和有效性。
2.2教育科學研究能力
教育科學研究能力指把教育科學研究的知識運用于教育科學研究情境,解決相應問題的實際操作能力。它是保證教育科學研究項目進行的必要條件,教師的教育科學研究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2.1發現問題,恰當選題的能力
教育科學研究是從發現問題開始的。能否選擇對教學有重要意義和價值的問題進行研究,是教育科學研究必須首先面臨的一個問題,它關系到教育科學研究的進程和結果。這就要求教師應當具有良好的選題能力。
2.2.2查閱文獻,進行設計的能力
查閱文獻是貫穿教育科學研究工作始終的一項活動。教師能否有效地獲取必要的信息和資料,是影響教育科學研究質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師應當具備良好的查閱文獻的能力。查閱文獻的能力主要涉及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查找能力,即能夠迅速準確地找到所需要的資料。二是閱讀能力。查找的目的是為了閱讀,但由于時間和精力所限,教師不可能閱讀所有資料,必須能夠有目的、有重點、有選擇地進行閱讀。
教師選定研究課題之后,必須對研究的過程進行設計,如以哪些學生為被試,用什么方法進行研究,研究結果以什么形式表現等。只有這樣才能更有效、更順利地進行教育科學研究。因此,教育科學研究設計能力是教師進行科學研究必不可少的能力。
2.2.3搜集資料,整理分析的能力
教育科學研究離不開資料的支持。資料的豐富與否直接影響教育科學研究的質量。在教育科學過程中,教師認識事實主要是通過搜集事實資料而實現的。資料的搜集通常可采用觀察、調查、實驗、文獻等方法。在搜集資料時,教師應當盡量避免主觀意向、態度傾向性影響,力求注重搜集資料的客觀性;另外教師在資料收集時還應注意資料的全面性,不能僅僅收集對自己有利的資料,而不收集不利于證實自己假設的事實。
參考文獻:
[1]施良方,崔允淳.教學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陳伯璋.教育研究方法的新取向:質的研究方法[M].臺北:臺北南宏圖書公司,1990.
[3]王坦,張勝勇.現代教育科研[M].青島: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1993.
(作者單位:長江大學教育科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