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企業內部完善的財務控制執行制度可以為企業在市場競爭發揮著更大的作用。當前企業在財務內控執行力上存在著企業管理體制不完善、內控制度設立和執行不力及執行檢查和考核獎懲制度缺失等諸多問題。文章從進一步加強企業內部組織控制、建立財務內控責任追究、完善會計委派制度及強化企業財務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等措施入手,提出了提升企業財務內控執行力的對策。
【關鍵詞】 企業財務 內控執行力 提升對策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對于企業的發展和層級躍升而言,內部完善的財務控制制度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該制度有利于提升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和控制的具體執行力,也有利于高效的管理企業內部資產的安全,還能夠避免企業內部員工出現瀆職、貪污、受賄或者挪用企業資產等不良行為的發生。基于此,我們就企業財務內控在執行中存在的問題予以分析,并有針對性的求解企業財務內控執行中存在問題的應對之策。
1. 企業財務內控在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1企業管理本身在體制層面有自己的缺陷
我們知道,《會計法》第十條規定:各單位的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對本單位實施會計監督。按照本條規定,會計人員肩負雙重身份,其一從國家要求的角度約束企業的經營行為;其二從企業內部的角度而言,他們是企業的內部人員之一。這兩個身份之間的矛盾性一目了然。會計人員本身服務于企業,衣食住行源自企業的薪資,他們還怎么能夠有效的幫助國家對本企業實施會計監督呢?
1.2內控制度的設立并不規范和完善
在企業運營中,企業對財務內控本身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足,致使在財務內控管理中或多或少的存在各種不足:比如對內控制度本身的健全沒有很好地把握,比如內控制度本身并不規范。在具體的工作中,遇到問題時還可能并不按已經制定好了的規定處理,造成制度本身的存與形同虛設的情形時有發生,內控制度本身的嚴肅性被褻瀆。
1.3內控執行力度低
對企業的部分領導而言,他們認為財務內控對象是企業下屬或員工的行為,與自己似乎沒有關系。這樣,在表面上,內控制度也建立了、完善了,但具體到操作層面,領導往往自己做主,領導還是一人說了算,將財務內控管理的程序化、規范化流于形式,內控效力被大打折扣。
1.4缺乏足夠的執行檢查力度和考核獎懲力度
在企業日常財務行為中,內控執行如果缺乏考核輔助的話,財務內控本身亦會越來越流于形式。雖然部分企業在財務內控執行的考評上設有獎懲制度,但并沒有規范化,最終造成出現財務內控執行與否無關緊要的現象。同時決策層的決策因為缺失了監督,內控的執行效力本身也就被大大削弱。
2.提升財務內控執行力的主要措施
2.1進一步加強組織控制,深入強化內部監管
2.1.1建立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不斷建立健全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對于企業財務內控制度的建立和實現來講是一個基礎。實踐證明,企業的經營者,也就是企業的負責人在會計控制領域,不但為內控的對象,還是內控的主體。企業經營者自身對內控的態度、企業經營者本身的素質直接影響和決定著財務內控制度的運作與執行。縱觀部分財務內控非常薄弱的企業,主要的原因可以歸結為治理的不科學、不完善,對經營者本身沒有給予理性的制衡和約束。在部分經營者眼中,制度就是擺設,規則就是裝飾,使得管控本身流于形式。而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不斷建立健全,有助于企業內部的三權分立和制衡。這三權也就是經營權、決策權和所有權,對于企業內部的控制和監督而言,這也是一個重要的舉措。
2.1.2強化不相容職務相分離制度。我們知道,對組織進行控制,一個最為關鍵的內容就是分離彼此之間互不相容的職務。具體可以進行環節性的解剖,最終做到:授權人不批準,批準人不執行,執行人不監督。對于會計人員參與經營管理的模式,可以描述為借助財務信息進行具體的參與管理。無論在組織還是經濟的層面,財務人員扮演的都是“內部人角色”,這樣就非常容易沉入“內部人控制”之泥沼。[1]會計控制權的彼此分離能夠保證人員職權、職責獨立,也是會計監督的基礎,還是會計信息得到較高質量保證的基本前提。
2.1.3加強以授權批準控制為中心的會計控制。在企業日常的會計行為中,會計控制的實質為借助會計活動,對企業的業務、對企業的資產、對企業的人員實行較好的管控。具體可以剖析為如下幾個不同的方面:一是完整性,讓經濟業務都處于內控的監督管理之下;二是合法性,借助與咨詢專業人員,確保建立的所有文件和程序的運作都是合法的、可行的;三是正確性,對各種賬務的數目進行比對,確保數目本身的準確完整,為后期的檢查做好信息儲備和準備。
會計控制中的授權批準控制即是只有在授權批準的基礎之上,員工才可以處理相關的經濟業務,任何人都不能在自己的權力之上行事。而在授權控制的層面,企業要做到如下三點:一是未獲得合法授權就不能給予授權;二是未經授權企業就不能對相關的制度予以執行;三是一經授權,必須執行。如出現導致執行不能的情況,須及時匯報匯報。而實物資產控制的目的就是為了安全、完整的保護相關資產,避免相關領域出現瀆職舞弊行為。控制實物資產主要注意如下四點:一是限制接近實物資產,即為單位內部某個部門或某個職員在處理經濟業務時如果未經授權,就不能直接接觸相關的實物資產;二是實物保護,妥善保管實物資產,避免出現不必要的實物資產流失;三是實物資產定期盤點需要建立和完善相關制度,對資產進行盤盈盤虧的具體處理,做到賬實相符;四是資產投保,為了更好的提升實物資產本身的安全性能,可以對其進行投保。
2.2建立財務內控責任追究制度,完善會計委派制度
2.2.1建立必要的財務內控責任追究和考核機制。對于在企業財務內控中工作不力和有失職瀆職行為的人員,企業中負責財務工作的主管部門必須要對上述工作人員的行為予以追究責任,觸犯刑律的,追究相應的法律責任。同時要對企業中從事財務內控的在崗人員予以績效考核管理,做到賞罰分明,進而做到企業財務內控行為的規范化。
2.2.2健全和完善會計委派制度。會計委派制度作為全新的一種會計管理模式,也是解決目前財務領域一些問題的有效舉措。在企業財務內控執行中由于會計委派制能夠從組織形式上保證會計人員在不受企業行政和經濟制約的條件下獨立開展會計工作,使會計監督深入到直至資金使用各個環節,充分發揮會計的理財監督作用,從而有助于解決會計信息的失真問題,幫助企業更好地實現經營層面的發展。[2]
2.3強化企業財務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
提升企業財務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文化素養是實施企業財務內控制度的一個重要因素。故對企業財務會計人員予以道德規范的教育,在加強其法律意識的同時,強化其職業操守,有助于提升企業在關于財務會計內控執行力方面的企業文化建設。在企業財務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普遍提高的情況下,即使企業財務監管制度存有漏洞,他們進行投機經營的概率也會大大降低。故而,企業財務內控建設中吸納職工的道德素養建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讓員工以前的“不敢為”演變為現在的“不想為”。實踐證明,建立在良好道德約束之上的企業財務內控才能夠從操守的層面更好的約束相關人員的工作,內控執行力發揮的作用才會更加深遠。
結論
總之,建立健全企業財務內控制度,提升企業內控的具體執行力,提高資產管理的效率,對資產予以有效的保護,獲得客觀真實的財務信息,強化企業財務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對于企業的長遠發展而言,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 楊滄濤.我國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初探[D].西南財經大學碩士論文,2001.
[2] 鄂秀麗.企業內部控制與財務風險相關性研究--基于吉林省省直企業的調查[D].吉林大學博士論文,2008.
作者簡介:陳文(1972-)女,山東莒南人,碩士,衛生部人才交流服務中心會計師,主要研究方向:企業內部控制、財務管理。
(作者單位:衛生部人才交流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