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在當今競爭日趨激烈的時代,大學畢業生就業壓力日趨漸長,為了能夠更好的應對競爭的需要,大學生應在保證個人硬實力的前提下注重自我軟實力的培養。
【關鍵詞】 大學生 就業 軟實力
綜合分析調查數據及相關材料表明,隨著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遞增,就業形勢越發嚴峻。面對此種社會現狀,作為大學生應該更加清晰的認識到在保證自我硬實力的前提下提高個人軟實力是大勢所趨,更是我們實現自我的必然途徑。分析表明,“軟實力”是指一種吸引力和影響力,包括個人思想品德、團隊精神、人際溝通能力、敬業精神、創新精神等在內的個人素質。
面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式及超強的競爭壓力,“提高自我的軟實力,增強就業競爭力。”應成為當代大學生認真思考且急需重視的問題。
1.良好的個人修養品德
個人修養品德是一個人素質中最根本的部分,是人的綜合素質的靈魂。政治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法制觀等都會在個人修養品德的引導下向前發展。其不僅決定著人才成功的方向, 而且對科學文化、身心、創造審美等素質起著主導作用。
1.1培養良好文化道德素質
人的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其知識水平和工作能力發揮的程度。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唱響積極思想文化的主旋律,努力宣傳科學真理、傳播先進文化、倡導科學精神、塑造美好心靈、弘揚社會正氣。在大學生群體中努力形成一批具有中國氣派、體現時代精神、品位高雅的文化陣地,有效推動文化發揮滋潤心靈、陶冶情操、愉悅身心的作用。加強個人道德素養旨在形成積極向上的主流輿論。倡導和營造文明健康、積極向上的文化道德氛圍,營造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園。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正確的思想道德指導是正確人生方向的保障。正如“意識決定行動”所言,積極的精神力量和高尚的道德規范將引導個人知識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擁有和正常的智慧發揮。
1.2樹立高尚學習動機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競爭面前實力是永遠的通行證。大學生應該腳踏實地的潛心提升自我的個人素養,要分析自己的優勢和劣勢,結合自己的專業和興趣,確定以后的發展目標,積極努力的學習與深造,真正實現術業有專攻,通過系統的專業課程的學習,將自身的創造能力、思考能力、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真正提升。
1.3確立正確就業理念
正確定位自己,不能盲目短淺的認為暫時不利的工作條件是對自己才能的委屈。應該安心踏實的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努力通過初期的嘗試歷練自己,讓自己有更多的機會認識和適應社會,在沒有深厚的資質和閱歷的前提下應該放低姿態,堅信即使在暫時低微的崗位中自己仍然可以改變和創造,應該抓住更多機會讓自己真正有所提升,在進入社會初期應該將自己良好的工作理念鍛煉出來,為以后自己的職業道路添磚加瓦。
2.強力的團隊合作精神
團隊合作精神是大學生適應當代職業發展趨勢的一個重要軟實力。所謂團隊,是指互助互利、團結一致為統一目標和標準而堅毅奮斗到底的一群人。團隊不僅強調個人的業務成果,更強調團隊的整體業績。我們要學會揮灑個性、表現特長同時保證團隊成員共同完成任務目標,樹立明確的協作意愿和協作方式,產生真正的內心動力。只有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和良好的管理才可以通過合適的組織形態將每個人安排至合適的崗位,充分發揮集體的潛能。我們要清醒的認識到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時才能最有力量,所以在就業過程中只有將自己的團隊合作意識培養出來才能夠走的更高、更遠。
3.友善的個人溝通能力
3.1良好的溝通能力是立足的重要資本
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事業成功的需要,良好的人際關系是獲得信息的重要途徑。只有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我們才能夠具有與人合作的意識,學會在新的環境下適應新的角色。與此同時,當今社會知識的發展變化進程也在加速向前推進,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尤其是在社會競爭十分激烈的今天,信息就是時間,就是效率,就是財富。有效溝通獲得的思想和信息,往往比從書本上獲得的知識更直接、更廣泛和更迅速。大量新信息的獲取,可以使我們不至于因為“孤陋寡聞”而被時代淘汰。根據近年來相關調查表明,企事業單位招聘新人員時首先著重考察個人溝通交往能力。在工作過程中不能實現與他人信息的有效溝通,久而久之必將出現嚴重問題。如果不能有效開啟與他人溝通的大門,那么我么就會逐漸被邊緣化,逐漸被封閉。所以,友善的個人溝通能力是個人立足的根本,是當今信息化社會中必要的個人素養。
3.2良好的溝通能力是求職就業的重量級砝碼
良好的溝通能力能夠通過交流和表現將自己的劣勢轉化為優勢,將優勢轉化為勝勢,進而締造成功的個人事業。而缺乏與人有效溝通的技巧可能會限制個人事業的機會和發展,現代企業需要的是能夠合作無間、同心同德的人。只有真正具有溝通能力的人才可以將自己所擁有的專業知識及專業能力進行充分的發揮。憑借自己的交往水平和能力,解決許多別人難以解決的問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反之則舉步維艱,處處碰壁。只有實現主動有效的溝通后我們才能夠真正認識自己,進而改變自己,塑造更完美的自己。個人的優勢與劣勢均是通過與外界進行溝通后的反饋得知,只有將自己的溝通能力逐步提升,個人才能夠真正有效的展示自己,揚個人所長,避個人避短。
4.實足的敬業精神
敬業精神是指人們基于對職業的熱愛而產生的工作責任心,是對所從事職業精益求精、一絲不茍的盡職盡責的精神。只有具有敬業精神的人才會在內心形成對自己職業的高標準要求,進而使自己在從業過程中盡職盡責,保證工作高質量完成。實現敬業精神要講究職業道德,提高職業素養。敬業精神是社會對其工作態度的道德要求。職業道德是人才的根本,大學生要講究職業道德,培養良好的品德、樹立正確價值觀。用人單位十分看重畢業生的敬業精神。在就業之初,敬業精神是獲得社會認可的“金鑰匙”。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畢業生進入社會后靠能力吃飯、靠本事生存,如果缺少敬業精神,即使有一定才華,也談不上有競爭力。愛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的演講中曾說,第一流的人物對于時代和歷史進程的意義在其道德方面,也許比單純的才智成就還要大;即使是后者,他們取決于品格的程度,也遠遠超過通常所認為的那樣。
參考文獻:
[1]鮑新龍, 等. 淺談IT 相關專業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軟實力[ J].咸寧學院學報,2008( 02).
[2]李慧波.團隊精神[M].新華出版社,2005.
[3]石俊.體驗式培訓--做學習的主人[J].學習與培訓.
[4]戴國強.論大學生就業軟實力[J].華南 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2007(4).
[5]張曉慧.“ 軟實力”論[J].國際資料信息,2004.
[6]黃蓉生.思想道德修養[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7]田光哲,張春林.職業與就業政策指導[M].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3.
(作者單位:長江大學 地球物理與石油資源學院 測井10901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