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裝飾藝術是中國文化和中國藝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悠久而燦爛的歷史。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并不是一個格格不入的內容,而是一個促進其不斷發展和進步的有效形式。我們在學習西方的現代設計理念的同時,需要把我們國家傳統的裝飾藝術精華融入其中,在設計中追求東西方文化的統一,追求傳統與現代的統一。
【關鍵詞】 傳統 裝飾藝術 現代藝術設計 統一
1.中國傳統裝飾藝術
裝飾藝術是中國文化和中國藝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悠久而燦爛的歷史。在它長期發展、演變的過程中,由于歷代勞動人民和能工巧匠的創造實踐和藝術大師的錘煉概括,逐漸形成了鮮明的藝術特色,它不僅參與和塑造了中華民族的民族性也憑其獨具特色的東方美對全世界的文化、藝術的演變和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在我國悠久文化歷史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裝飾藝術形式,從史前的陶彩、商周的青銅器、戰國及秦漢的漆器、漢代的畫像磚、魏晉隋唐的石窟、唐宋的陶瓷、元朝的寺觀、明代的家具等,歌舞、器樂、漆畫、泥塑,蠟染,皮影、繪畫、剪紙、木雕等,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藝術特色及民族特征。隨著歷史的不斷變遷,每個時代所呈現出的風格也是大不相同的。作為傳統裝飾藝術的表現形式全部是來源于廣大人民的生活當中,是藝術與生活結合的很好的體現。品類繁多的傳統裝飾藝術形式主要都是為了裝點環境、美化生活空間。
2.現代主義設計的形式
現代主義設計在形式上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崇尚簡潔反對裝飾,簡潔的設計最初確實能夠給人以震撼的力量,并且在設計上采用了新材料和新工藝,為適應現代工業生產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生命力,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的話,極簡的現代主義設計也造成了歷史文化發展的斷裂,人文環境中未來擁有的歷史感和時間性,被日趨統一化的傾向所沖淡。人們在世界各地到處可以看到相同的面孔,“少即多、少即無”的理念讓我們看到生活的環境雖然簡潔時尚,但是缺少了更多的內涵,更多的時候是外在的形式取代了內在的涵義。至少80年代以前的現代主義環境藝術設計給人們留下了這樣的印象:環境藝術設計所起到的新作用消除了藝術方法的歷史性,變革了藝術方法的內涵,使環境設計象工廠中的產品一樣被到處“生產”,人類文化的激情被鋼筋混凝土所遮蔽,當形式充分體現生活的需要時就不可能再承認價值的永恒標準,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受到壓抑,現代主義設計一的普及化,使地域文化的發展受到了強烈的沖擊,許多帶有濃郁地方特色的人文環境在現代設計中被忽視,使世界環境日益趨同。
3.中國傳統裝飾藝術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體現
20世紀以來,人類對空間的概念有了新的發展和理解,工業化的發展引起一系列的環境問題,人類的環境保護意識也隨著變化在加強,環境藝術設計的概念逐漸形成了。現代環境藝術設計改變并重構著人類的活動方式以及思想模式。一般地理解,環境藝術設計是對人類的生活空間進行設計。其設計需要滿足人們的生理空及心理方面的感受,需要綜合地處理人與人、人與環境等多方面的關系,需要在為人服務的前提下,綜合解決使用功能、經濟效益、舒適美觀、環境氛圍等種種要求。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是一個促進其不斷發展和進步的有效形式。隨著國外各種新思潮的涌入和滲透,在藝術和設計領域,空間設計曾一味地追求和模仿現代主義時尚的風格的設計形式已發生的翻大覆地的變化,現代主義所提倡的極簡的設計風格既失去了設計師及環境的個性,也喪失了民族文化的內涵。所以我們要正確的認識傳統裝飾藝術與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關系,使中國的傳統文化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
在我們生活的周圍到處可見到傳統裝飾藝術的表現手法。如很多現代建筑的立柱都會采用建筑材料的原色或者漆繪上丹青彩畫來進行裝飾,在題材的選擇上,則是大多數采自具有吉祥涵義的中國神話,歷史故事及動植物紋樣、人物或文字等。在自然中尋求秩序美,從規矩中取得自由化,通過實踐摸索出許多的空間裝飾方法,使裝飾藝術形式從二維的形式轉化為三維立體空間的表現形式,充分運用環境自身的每一個條件,對原始空間進行調整,以強化整體的裝飾效果,使裝飾藝術走向空間化、立體化、流動化,使人產生審美聯想。
傳統裝飾藝術在造型的運用上也很注重點、線、面等基本造型要素的關系處理,講究形式美法則。在具體的表現上,傳統的裝飾藝術還會通過借物抒情來表達某種觀念和寓意,色彩的使用與搭配也隱含著象征性和寓意性,它經歷了從繁雜到單純、由絢爛到淡雅的發展過程。
結論
我們在學習西方的現代設計理念的同時,需要把我們國家傳統的裝飾藝術精華融入其中,在設計中追求東西方文化的統一,追求傳統與現代的統一,而不是不盲目追求西化,能夠在現代設計中既表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裝飾的精髓,又讓設計作品更具說服力,融會貫通才是我們現代設計師的長遠目標。
(作者單位:長江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設計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