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主要通過紀律跟自由的概念,分別從三個方面論證了紀律和自由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
【關鍵詞】 紀律 自由 組織 管理
紀律是包含在組織中的一個概念,是組織為了維護集體利益并保持組織活動和正常進行而制定的要求每一個成員遵守的規章、條文,稱之為紀律。有組織就必須有紀律,紀律是組織本身的要求,也是組織成員個人利益的要求,任何一個組織沒有紀律是不可想象的,沒有紀律的組織會迅速崩潰沒有紀律任何個人的利益都等不到保障。自由則是相對于紀律而言的,是在紀律規定的范圍之內,隨自己意志活動的權力,稱之為自由。就是說組織內的每一個成員要把紀律和自由統一起來,在紀律規定的范圍內,自覺地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紀律的要求,而不是在紀律的強制性約束下活動。
紀律和自由的關系是辨證統一的,二者是既對立、又統一。作為事物統一體的兩個矛盾著的側面,我們不能片面地強調某一側面而否定另一個側面,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我們每一個人在組織內部享受著廣泛的民主和自由,同時也必須接受著紀律的約束,使自己在紀律的范圍內取得更多的自由。我認為在管理過程中紀律和自由存在以下關系。
1.紀律和自由從表現形式上看二者是對立的
首先,紀律維護組織利益帶有強制性,紀律要求組織的每一個成員必須遵守。自由則體現著人們維護組織利益的高度自覺性。其次,自由是人們高度覺悟的一種表現,看見在紀律上(規章制度上)有了漏洞,但他從不鉆這個空子,不做損害組織利益的事,紀律在具體行動上,指導人們應該怎么做,不應該怎么做,帶有規范性。可見紀律和自由在表現形式上是明顯對立的。
2.紀律和自由從內容和本質上看是統一的
紀律和自由體現著整體利益,是局部利益和個人利益的統一,這種統一性表現在相互包含和互相依賴和關系上。自由需要有紀律來保證,沒有紀律的自由人們之間的利益就要發生根本的沖突,那就是一種無組織的狀態,不是真正的自由。紀律并不排斥自由,排斥的是任意性和散慢性,人的行為中的任意性和散慢性,表面上起來是很自由的,無拘無束,隨意行動,但實際上是一種奴役,因為這種無拘束的行動,不是對客觀必然性的認識,而是被某種客觀必然性和主觀隨意性所支配,那種強調和大叫自由的人們,實際上是置組織和他人的利益于不顧,強調和大喊的是他個人的私利。在現實生活中那種個人民主主義者和個人自由主義者就是屬于這一類在喊自由而不要紀律的人。這種自由對于組織、對于個人都是有害而無益的。真正的自由是包含和依賴立著紀律的自由,一定范圍的自由是相對于一定范圍的紀律而言的,紀律是人們在行動上獲得自由的具體依據,紀律和自由又是一個歷史范疇,二者在發展中互相促進。一方面,紀律促進自由的發展,紀律的作用就在于幫助那些自由度較低不遵守紀律的人們放棄任意性和散慢性,盡快地在認識上和行動上獲得自由。另一方面,自由也促進了紀律的發展,人們對客觀必然性的認識發展了,能夠尊重客觀規律,所有的人們者能夠自覺地遵守紀律,到了那個時候,我們現在頭腦中所認識的紀律就消亡了,那時會有新的紀律出現,它將人們引向新的更高的自由境界,向著人類自身獲得全部自由全部自由的更高境界發展。
3.遵守紀律是獲得自由的必然要求和基本條件
從管理哲學的角度講,當人們沒有認識到管理和必然性和紀律存在的必然性時,對于接受管理總是盲目的,受紀律的約束也總是被動的,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是不自由的;而當人們認識了這種必然性,從管理哲學的高度認識到自己在社會活動和組織管理活動中的地位,以及個人利益的實現同管理同紀律有著直接的聯系時,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就會自覺地支配自己的行為,自覺地接受管理,自覺地遵守紀律,這時人們就獲得了自由。不遵守紀律就沒有自身的自由,遵守紀律恰恰是獲得自由的必然要求和基本條件。
現代化的管理者,在管理的實踐活動中,要深刻地認識紀律和自由的辯證統一關系,要正確地處理管理活動中紀律和自由的矛盾統一關系。紀律和自由這對矛盾的辯證關系原理和辯證運動,不管你管理者是否認識,是否承認,它將客觀地、歷史地、不斷地把人類的管理活動推向新的、更高的發展階段。
(作者單位:沈陽建筑大學城市建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