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對丹東地區的地熱溫泉資源進行實地調查,了解溫泉資源的基本情況與開發應用現狀,并提出溫泉資源利用存在的問題,對溫泉資源的整合與配套開發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 丹東 溫泉 旅游
1. 溫泉資源自然概況
丹東地區地熱資源豐富,分布廣泛,自然流量位居遼寧省第三。全市共有溫泉井39眼,在用26眼,日開采量在5000~6000m3,現已開發利用的地熱溫泉有9處,其中丹東市區2處,即振安區五龍背溫泉和元寶區炮守營溫泉;東港市三處,即湯池溫泉、北井子溫泉和椅圈溫泉;鳳城市四處,即東湯溫泉、草河溫泉、寶山溫泉和北湯溫泉,其中以五龍背、東湯和椅圈三個溫泉最為著名。
1.1 五龍背溫泉
丹東的五龍背溫泉自古就有“五龍神水”之稱,唐太宗親征高句麗時已久負盛名,至今已1300多年歷史。境內溫泉分布多處,四季噴涌,是著名的溫泉療養圣地。其水質細膩如脂,淡綠似玉,溫度在4.2~78℃之間,略帶點硫磺味道,呈弱堿性,含重碳酸鹽及鉀、鎂、鈣、鈦等,以水質純凈,硫磺氣體少而飲譽全國。水溫高達69攝氏度,內含20余種微量元素和化學物質,含有礦物質碳酸鹽,重碳酸鹽及少量放射性元素,對各種疾病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對關節炎、風濕癥及皮膚病等療效顯著。
2. 丹東溫泉資源利用存在的問題
2.1溫泉資源盲目過量開采,造成水量、水溫下降,影響溫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2.2溫泉水質的理化指標不同直接影響溫泉對各類疾病的療效,因此應該因人、因時而異變換對溫泉水質的選擇,丹東地區對溫泉資源的健康利用引導缺乏理念引導,缺少對溫泉水化學知識、特點等方面的宣傳,致使許多有特色的溫泉水質無法發揮自己的特殊因素,喪失了許多溫泉資源利用的市場機會。
2.3丹東市的地熱水資源保護工作起步較晚。在勘查、鉆井、使用、收費等諸多管理環節不統一,沒有建立起對地熱水資源的評估、監測等管理信息系統,全地區的地熱資源基數不清楚,資源量概數模糊,可采資源量掌握不完全,因此,開發地熱水資源缺少科學依據。
2.4丹東地區溫泉資源有1300多年的歷史,是有文化內涵的,溫泉旅游的實體表現形式應以溫泉文化為主題,但丹東溫泉旅游資源開發尚處在初級開發階段,因此,溫泉旅游結構單一、形式雷同,缺少相應的溫泉文化內涵是其致命的硬傷。
※2010年度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L10BJY024:丹東市地域性溫泉建設方略研究。
(作者單位:遼東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