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經濟全球化是一種客觀的歷史進程,而加工貿易的迅速發展可以被看作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表征,我國加工貿易的快速發展正是對經濟全球化的積極反應。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抵制全球化是沒有出路的,而迎合全球化則會帶來發展的機會,中國加工貿易發展迅速,為我國積累外匯、吸收就業、經濟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加工貿易的迅速崛起和結構升級,改變了我國傳統的貿易模式,為我國參與國際分工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力圖分析影響我國加工貿易的結構升級的因素,試圖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深入分析,找出加工貿易結構升級存在的問題,對突出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和對策,力求對有關政府部門制定相關政策提供參考。
1. 計量檢驗
1.1建立模型
1.2變量及數據
在對加工貿易結構影響因素進行相關性分析之前,需要對所選的相關變量進行說明:其中,LNMANU代表中國貿易加工結構,LNINDU代表中國的產業結構,LNFDI代表外商直接投資,LNKH代表物質資本與人力資本之比,LNKL代表物質資本與勞動投入之比,LNPOLL 代表環境污染,LNOPEN代表貿易開放度,r是隨機擾動項,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其他未考慮因素對加工貿易結構的影響。
本章選用數據均來自《中國統計年鑒》或由其中原始數據整理獲得。
1.3計量結果分析
在計量模型截距處理方式方面,首先選擇有截距的模型,若常數項不顯著,則改用零截距模型。估計方法采用OLS,逐步回歸得到回歸結果
2.關于促進我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一些建議
2.1利用國際技術轉移,推動加工貿易結構升級。在世界性信息技術革命的帶動下,新一輪的國際產業轉移呈現出高度化的趨勢。據有關學者統計和研究,目前國際產業轉移的重心已開始由原材料工業向加工工業、由初級產品工業向高附加值工業、由傳統工業向新興工業、由制造業向服務業轉移,高新技術產業、金融保險業、貿易服務業、電訊、信息等日益成為國際產業轉移的重點領域。中國應充分利用國際產業轉移結構高度化這一機遇,推動國內加工貿易產業結構升級,進而推動中國加工貿易結構升級。即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高技術含量,增強中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進而提升加工貿易結構。
2.2合理引導外商直接投資的投向,優化投資結構。根據統計資料,中國外商直接投資的70%流入制造業部門,這就決定了外資企業的出口幾乎全為工業制成品,這對中國加工貿易結構的優化發揮了明顯的作用。而中國雖然在比較優勢由自然資源向勞動力資源轉化過程中,外商直接投資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由于加工貿易貿易的很大部分都是由外資企業完成,本土企業的技術水平和競爭力還有待提高。因此,應鼓勵外資向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和高新技術產業投資。
2.3提升國內技術水平,增加研發投入,實施核心技術自主研發戰略。實證分析表明,技術水平與加工貿易貿易結構升級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30年的實踐經驗表明,以資金換技術戰略和以市場換技術戰略的實施,大大提高了中國的整體技術水平,但是,中國并沒有獲得核心技術。21世紀是知識時代,也是知識產權和科技時代,在關系國家命脈和國家安全的關鍵領域,真正的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
2.4提倡出口商品多元化戰略。一旦中國的主要加工貿易因為貿易摩擦導致貿易中斷,就會影響到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影響到中國的就業,甚至導致經濟危機和社會動亂,因此必須實施出口商品多元化戰略。
參考文獻:
[1] 賴明勇、許和連、包群《出口貿易與經濟增長理論、模型及實證》,上海三聯書店,2003年8月第1版.
[2] 沈玉良、孫楚仁、凌學嶺.中國國際加工貿易模式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7.
[3] 朱啟榮、孟凡艷.中國加工貿易就業效應的實證分析[J].商業研究,2007(10).
[4] 沈坤榮、李劍“中國貿易發展與經濟增長影響機制的經驗研究”,《經濟研究》2003年第5期,第32-40頁。
[5] 顧建清“加工貿易與產業結構調整”,《南京經濟學院學報》2000年第6期,第27一28頁.
[6] 馬強“我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問題研究”,經濟研究參考2005年第1期,第34-39頁.
[7] 龐大同“深圳加工貿易產業結構優化的思考及建議”,《企業改革與管理》2001年第1期,第9一11頁.
(作者單位: 山東經濟學院國貿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