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際關系方面,最為重要的就是鈍感力。”在中文版序里,他如是說。若細讀過他的小說《紫陽花日記》,你很難相信渡邊淳一會寫《鈍感力》這樣的有關心靈修養的書。
《鈍感力》的主旨是,人生需要遲鈍一點,從身體到心靈均如此;這樣的人更能抗壓、更可長壽,也更有機會獲得幸福快樂的人生。這本書寫得如此平易、樸素,故而它的好,不在文字功力而在于內蘊真實。
渡邊淳一在此書里,將“鈍感力”稱為“才能”,從有的人被蚊子叮咬無不適、吃不新鮮的東西也不腹瀉等生活小事例,到面對頻頻收到退稿信打擊的不同態度,終致有些敏感的天才作家湮沒在人海、有些堅持下來的人終于取得了大成就等,渡邊不斷強調,過于敏感未必是好事,有時遲鈍一些反而會帶來好運。渡邊時不時會擺自己上臺,似在心滿意足地宣告:“其實我就是這樣的一個家伙。”
也許正因為他學醫出身且做過10年的醫生,才可在文字方面如此回轉自如。在上述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字里,他展現了一個完整的自己,從文風到內心。渡邊還從人的身體結構和特點來闡述“鈍感力”的妙用。譬如說,鈍感力強的人常讓交感神經處于放松狀態,這也使得全身血液暢通,有利于身體健康。最好玩的是,他認為睡眠好否也與“鈍感力”有關。擁有了這些“能力”,長壽也就成為水到渠成的事。
此外,“鈍感力”還包括對表揚可以“得寸進尺”、很快適應環境、傷口愈合快等等。而鈍感力不僅有利于戀愛與婚姻關系,也有利于戰勝癌癥等頑癥,且對事業和人生的成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書中,渡邊還提出了一些新觀點。譬如說,在身體和感情的鈍感力方面,女性其實天生勝過男性,故他提出“男人的名字叫弱者”;母愛也是一種鈍感力;要感謝嫉妒與諷刺,因為“遭人嫉妒者大多生活幸福,而嫉妒的人通常都不如前者”。
渡邊在“適者生存”的小標題下寫道,“凡有宏圖大志,希望能在更廣闊的天地中成就一番事業的人,都應該首先確認一下自己的鈍感力,認為有的話,就要倍加珍惜;覺得自己缺少鈍感力的人,就要加緊培養”。他說得對,人生應該溫暖綿長,許多事都可以慢一點,包括情緒和感覺。對待瑣事,我們都不要太在意一時一事的得失,亦不要太在意別人的評價,只問自己是否遵從了內心的原則。希望就這樣漸漸成長,但也不要磨掉棱角,至少要外圓內方。
當風來時,如果我們是一根草,勢必“多邊倒”;但若有了樹的心靈,便可巋然不動,樹葉的搖曳便也是一種悠然的舞蹈。而擁有了鈍感力,便似擁有了“樹的心靈”。渡邊說,“一個人謹小慎微,凡事看得過重的自尋煩惱的時代,應該宣告終結了”。如此,天地開闊,心意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