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起美軍在沖繩強奸當地女性的案件在日本國內激起眾怒。目前沖繩縣當地對于美軍部署“魚鷹”運輸機一事仍然怒氣未消,強奸案可謂火上澆油。沖繩縣議會將通過決議案,要求日美兩國政府嚴懲被捕的美軍士兵,并從根本上修改《日美地位協定》。而當地居民對于美國士兵長期在日本的胡作非為的憤怒情緒也被推向了高點。
沖繩再爆強奸案
當地時間10月16日凌晨,一名下班后獨自回家的沖繩女性遭兩名美國海軍士兵當路輪奸,日本警方當天緊急逮捕了兩名嫌疑人。警方第二天搜查了兩名美軍士兵的住處,找到了遇害女子隨身攜帶的部分物品。警方認為二人是在作案后將受害女子的物品帶回住處的。據共同社披露,此次被捕的兩名美軍士兵原定在事件發生幾個小時后趕赴下一個任務地關島。根據《日美地位協定》,美國軍人無須辦理日本的入境管理手續。當地女性團體代表憤怒地指出,美國軍人“具有像透明人一樣過來犯罪的可能性”。因此要求修改《日美地位協定》。
1972年美軍歸還沖繩后,沖繩發生的涉及美軍的刑事案件已超過5000起,僅殺人強奸等惡性事件就超過560件。對此,美軍曾一度出臺多項整肅軍紀的措施,但惡性事件依然未能被阻止。若想從根本上解決此類問題,就必須修改現行的《日美地位協定》。
根據協定,對于美軍基地軍人犯罪的第一審判權,執行公務時在美方,非執行公務時在日方。而即使是對于非執行公務時發生在基地外的犯罪行為,如果美方先逮捕嫌疑人,也可以不用交出嫌疑人,直到日方提出訴訟。
《沖繩時報》稱,在協定的保護下,美軍幾乎不受日本法律的約束,與“治外法權”無異。沖繩縣議會提出決議案,要求日美兩國政府嚴懲被捕的美軍士兵,并從根本上修改《日美地位協定》。共同社分析說,此次強奸事件是在人們對“魚鷹”的安全性頗感不安、對美軍基地的反對呼聲日益強烈的當口發生的。日本政府對此感到頭疼不已,美方也頗為煩惱。
正在歐洲訪問的日本外相玄葉光一郎指示外務副大臣“向美駐日大使魯斯強烈要求切實處理”。日方10月17日在外務省召見了魯斯并表示抗議。魯斯稱“能理解沖繩縣民的憤怒”,表示正與美國政府官員商討善后措施。
共同社認為,如果此次事件處理不慎,不僅會影響日美合作與駐日美軍整編計劃,甚至可能給美國重返亞太的新國防戰略蒙上一層陰影。因此,美方表態積極,但目前的實情是美方并沒有可平息事態的有效措施。
駐日美軍的品行調查
事實上,駐日美軍已經不是第一次爆出如此獸行。2008年3月2日凌晨3點45分,來自美軍三澤空軍基地的22歲的美軍士兵詹姆斯·利特爾約翰,在日本八戶市街道上猥褻一名19歲日本女孩。當時這名女孩離開一個朋友聚會獨自返家,被利特爾約翰從身后突然抱住并強行撫摸。
女孩受到侵犯后立即打電話報警。路人目擊嫌疑人乘掛著美軍車牌的汽車逃逸。警方隨后根據線索在附近道路上將嫌疑人攔下。經檢查,嫌疑人體內酒精含量超標。
隨后,美軍基地發言人拒絕對此事發表評論,稱尚未獲知事件詳情。但日本當地政府卻不罷休。三澤基地周邊町內聯合會副會長黑田進二表示:“美軍士兵接連肇事,市民無法安心生活。美軍的管理是否太松懈了。只有徹底嚴肅軍紀才能實現基地與居民的共存共榮。”
而當時,受駐日美軍強奸少女、殺害平民等一系列負面事件影響,駐日美軍司令部于2008年4月29日宣布,從5月起對全體駐日美軍士兵及家屬展開品行調查。
日本共同社報道說,美軍當次調查對象包括所有駐日美國海軍人員,此外還有以日本橫須賀基地為母港的美國第七艦隊全體軍人及家屬,總計約2萬人。駐日美軍司令部正研究是否也在駐日陸軍、空軍和海軍陸戰隊中開展類似調查。
調查采用問卷方式,旨在全面了解海軍士兵及家屬的社交關系和業余生活,以確認他們是否有飲酒或使用違禁藥物的情況。此外,調查還將包括心理測試,分析士兵及家屬的性格以及他們對生活的滿足程度。
這是繼駐日美軍2008年2月20日在沖繩基地和山口縣巖國基地實施人員外出禁令、4月2日橫須賀海軍基地實施酒類銷售和人員外出限制措施后,美軍又一項旨在規范駐日士兵行為的舉措。美軍官員說,這種普查在美國軍界尚屬首次。
宵禁也不管用
在亞洲,美軍的駐扎主力除了集中在日本,還有一部分駐扎在韓國。而走到哪兒,禍事就闖到哪兒的美國大兵,在韓國也不例外。
據韓國《朝鮮日報》2011年報道,由于駐韓美軍士兵強奸女性等犯罪越演越烈,駐韓美軍司令決定自2011年10月7日起,嚴格控制美軍士兵在夜間走到營外活動。為此,駐韓美軍第八軍司令約翰·約翰遜10月8日凌晨2時利用約一個小時徒步巡察了首爾龍山區梨泰院一帶。駐韓美軍司令親自巡察梨泰院等美軍經常光顧的娛樂街實屬罕見。
對職業軍人實施宵禁令,是美軍通常在戰時才采取的最高水平的管制。實施宵禁令,平時從子夜到清晨5時,周末和假日從凌晨3時至5時禁止走出營外。駐韓美軍方面還希望軍人家屬積極響應禁止夜間通行。這次發出宵禁令,是2001年爆發“9·11”恐怖事件后一直實行至2010年7月以來,時隔1年3個月來的第一次。
但據媒體調查,此禁令形同虛設。當地記者在宵禁令實施的第一天夜間,就在首爾街道上發現多名酗酒的美軍士兵。據韓國《東亞日報》2011年10月10日報道,在駐韓美軍“夜間通行禁令”實施第一天的凌晨3時許,首爾梨泰院附近出現了幾名剛從酒吧走出的美軍士兵。一名士兵說:“真討厭回部隊。”另一名士兵一邊喝著啤酒一邊說:“今天是周末,按規定必須在3點前歸隊,真是郁悶。”
在駐韓美軍主要聚集的梨泰院、弘益大學和江南區狎鷗亭洞等地的調查結果顯示,街道上時不時會出現一些喝得酩酊大醉的美軍士兵。他們不但酗酒,而且還調戲過往的韓國女性。這種現象與宵禁令實施前并無太大差別。
有輿論指出,近期駐韓美軍性暴力犯罪接二連三發生的主要原因,是美軍隨意挑選士兵,致有犯罪前科或精神障礙的人入伍。據2008年美國眾議院政府改革委員會公布“美國國防部數據”顯示,有盜竊或暴行等犯罪前科的美國新兵從2006年的249名增加至511名。
面臨伊拉克、阿富汗兩大海外戰場的窘境,美軍兵源吃緊,不得不破格招募一些有犯罪或不良記錄的人入伍,其中甚至包括有殺人前科者。根據《今日美國報》的數據,美國目前每8名陸軍新兵中就有1人有前科,這一比例較2004年增長兩倍以上。
美聯社獲得的美國陸軍一份報告顯示,因有犯罪或不良行為記錄而破格入伍的士兵在參軍后確實更容易違反紀律。這份報告說,陸軍2003年至2006年間招募了總計27.6萬名“前科兵”,他們在服役期間發生不良行為的比例遠高于其他士兵。其中,“前科兵”開小差的比例是4.26%,而其他士兵開小差的比例則為3.59%,“前科兵”因犯罪受軍事法庭審判的比例是1%,其他士兵為0.71%。與普通士兵相比,“前科兵”酗酒比例更高。他們因酗酒被開除的比例是0.27%,其他士兵為0.12%
不過,雖然美國駐外軍隊胡作非為、劣跡斑斑,然而對于日本和韓國來說,由于地緣政治的原因,使得兩國政府都不敢輕易對美國政府駐軍說No。雖然玄葉光一郎在訪歐期間對美國方面表達了強烈的意見,但由于美日兩國盤根錯節的同盟關系,這樣的情緒或許更多的只能繼續持“保留意見”,而日韓當局不可能借此要求美國政府撤軍,因為對于他們而言,美軍就是地區安全的“保護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