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歷經三年以中考為最終戰役目標的埋頭苦讀、奮戰學海的初中生涯,我對高中最大的期望來自于傳說中豐富多樣、放飛個性的社團活動。初中時學校組織的社團不多,文娛方面既沒有緊張系統的訓練、強手如林的較量與互相之間取長補短的學習,也沒有讓人收獲極大成就感的比賽。或許是巨大的學習壓力使然,樂隊的同學們寧愿浪費上交的學費,總能找到無數不上課的理由,或者帶著作業見縫插針地在課堂上不停地寫。
進入國際部以后,我對全新的美式學習與生活方式充滿好奇與期待之余,對社團活動強烈探索的興趣開始發酵了。當社團招新的布告張貼出來后,我看到了一個名叫Giver的志愿者社團,心里卻猶猶豫豫無法拿定主意。過了幾天,志愿者社團下達的通知卻直接發到了各班級,通知寫著高一年級所有學生必須參加Giver社團的招新活動。
原來,在實行美式教學理念的國際部,志愿者社團是強制參加的。在志愿者社團聯系下我們加入了“啟智”志愿者組織,我們的義務服務承諾書是“被”簽下的,承諾包括服務期不少于3個月,每月服務時間不少于4個小時。在這里沒有人宣告過參與志愿者活動的必要性,但是我們隱約明白,因為美國的優秀大學很看重學生服務社會的能力,所以學校要求我們從入學開始堅持參與志愿者活動。
有了社團方面的組織和安排,學生們參加志愿者活動就簡單多了。每一周Giver社團會貼出這個周末的志愿者活動,有興趣的同學在報名表上簽名,到時候準時出現在規定的集合地點就可以了。一般來說,志愿者活動大多是去老人院看望孤寡老人,到福利院陪伴孤兒,在醫院當引路人員,到流浪貓狗之家照顧流浪貓狗。我作為擁有多年養貓史的資深“貓奴”兼一切毛茸茸小動物的愛好者,決定將初次做志愿者的體驗交給照顧流浪貓狗。
依照報名通知,我坐地鐵到了芳村站,志愿者社團負責的學姐和啟智團隊分派給這次活動的領隊早已在那里等候。領隊帶著我們走過一個并不繁華的地段,最后到達一個偏僻的公交車站。領隊看了一下車牌,告訴我們要坐的車號。我們湊過去一看,那是去往一個叫作葵蓬的村子的。一時間也意識不到,想象中溫馨寬敞的流浪貓狗之家竟是在一個小村子里。我們各自買了車票,在公交車上張望著偏僻的村子中暗淡的商店招牌、破敗的小樓與路邊蔥郁的野草。到了站,下車,又在領隊的引領下步行了一段,最后停在一座溫室大棚前。幾個大字映入眼簾:華華動物救助協會。我們正在心中默默平衡著一座不怎么透出陽光的溫室大棚與想象中“動物之家”的溫暖干凈之間的些許落差,只聽見棚子里突然傳出此起彼伏焦躁的犬吠聲。那一聲聲咆哮讓我們有些傻眼,想象中流浪的小動物被收留后那楚楚可憐、溫柔善意的樣子頓時有些支離破碎了。怪不得領隊在路上警告我們不要輕易撫摸那里的小狗,否則一切責任自負。
幾個男生迫不及待地先走進去想看個究竟,一眨眼的工夫,全部以最快速度捂著鼻子沖了出來。“臭死了!”我與另外幾個人好奇地往里面走,一股難以形容、讓我的嗅覺大長見識的難聞氣味撲面而來,簡直無法呼吸。沖出屋子,大家都手忙腳亂地趕緊往臉上綁口罩。事實上,即使擁有口罩的庇護,濃郁無比的臭味仍然向我們發動不依不饒的沖擊。當我第二次踏進大棚往里面走了一兩步,幾乎就想沖到外面,逃離這個地方。意識到志愿者需要具有無私的奉獻精神,我屏住呼吸努力向大棚深處走去。
大棚前面的位置放滿了狗籠子,籠子的大小與每個籠子的“住客”數目不定。仔細觀察,不難發現這里狗狗的共同特征:無論是銘牌還是身材,都顯示它們年齡不小了,大多都有四五歲。顯然,原來的主人養過它們一陣子,但最終在壯年時期被遺棄了。許多的狗都不太親近人,茫然的眼神中透露出失望。我們在籠子前面向它們張望或揮手,它們有時會發出煩躁的嘶吼聲。有的狗狗吼聲讓我全身一震,不自覺嚇得往后退了一步,轉身離開它們的視線范圍。
我被安排的工作是洗盤子。來這里之前,大家想象中的照顧流浪貓狗就是撫摸小動物,喂食、洗澡、遛狗這樣輕松愉快的事情,幾乎所有選擇以照顧流浪貓狗為義工任務的人,包括我,都是沖著和小貓小狗玩耍來的。但是來到這里,只有“洗碗”、“剝菜”、“清理貓舍狗舍”的任務。
我們被帶到狗舍旁邊,一排排架子上雜亂地堆滿無數餐具,桌面上放著好幾大碗肉食。地上有一個極大的塑料盆,渾濁的水中隱約可見幾十個鐵盤子、鐵鍋鏟。我帶上手套,拿起洗碗布,在大盆中摸索了一下,發現水比我們看上去深得多。大水盆旁邊有小塑料盆和小凳,水龍頭下面有一個巨大的水桶接著水,拖地的、洗碗的人都在這里換水。每洗一個盤子,我們都要站起身接水,坐下來洗刷,蹲著把洗完的盤子排列整齊。雖然是給小動物吃飯的盤子,在清潔程度上我們也不敢怠慢,努力把每個盤子刷得干干凈凈。有的盤子里還殘留著剩飯剩菜,在污水里浸泡過后,難免給人一種很不適的感覺。還有那些裝滿被水泡壞的貓糧的盤子,許多飯粒黏住的盤子,邊緣滿是動物毛發的盤子,散發出動物異味的盤子。在倒掉食物殘渣的時候,我們盡量不去注意那些殘渣的模樣、盡量忽略種種怪味。也許是平時缺乏運動的原因,洗了一陣子后發現腰奇疼無比,幾乎直不起來。
乏味的洗盤子勞動仍然在繼續,不過專心勞作的時候其他事情都變得不重要了,我們漸漸習慣了遍布整個大棚的惡臭氣味(當然,這與眾多拖地的同學的勞動也是分不開的)。在家里從來沒有干過多少家務活的我們,剛洗了半個小時就已經感到疲倦,看著身邊的盤子疊成的一座座“小山”,以為已經累積了好幾個小時的工時了,沒想到才過去一個小時。再望一眼那一盆渾濁的水,還有無數個盤子在水盆中若隱若現。隨著干活時間越來越長,身邊洗完的盤子累積得越來越多,我們開始樂觀地估計剩下的臟盤子不多了。實際上剩下的工作量還是想象中的N倍!我們再一次拋棄了早點完成工作的妄想,投入到單調重復、似乎永無止境的洗刷中。兩個小時過去了。當大盆中再也看不到盤子的影子,我幾乎不敢相信,原來那一堆如山的盤子還是有盡頭的!
完成洗盤子的任務,我在里面逛了幾圈,在貓舍度過了喂貓、逗貓、給小貓拍照的歡樂時光,開完了分享會,就被允許離開了。
在分享會上,大家用或官方或隨性的語言交流了自己的感想。對我來說,這是第一次參與志愿者活動,相信國內像我這樣接受應試教育的無數學生,都不曾深入體驗過這類活動。無論是媒體的描述中、教輔書籍的美譽下還是他人的口口相傳中,所謂的志愿者活動都不如自己參與過后所感受到的那般真實。志愿者的存在本是不求他人贊譽、不為撈取報酬的,沒有人因為你不計回報的付出而感恩戴德,這一切都是自愿的,大家來到這里,都不是為了利益,好好干活是應該的。就如我們十幾個學生在流浪貓狗中心忙碌一個上午,中心的人員沒有對我們表現出任何的優待或是因此而和顏悅色。換洗臟水時不小心把臟水混進清水中,他們會抱怨我們不注意,一邊把不干凈的水倒掉。在我們詢問為什么沒有遛狗環節時,他們會直言不諱地說我們工作太不麻利、效率太慢,干完活已經是中午了,太陽太大,不是遛狗的時候。
第一次參加義工,我得到了一些唯有親身經歷才能夠獲得的道理。我希望自己可以堅持參加志愿者活動,不僅僅是在被要求做義工的學生時代,更是要將奉獻的精神延續到未來人生的漫漫長路中。
(作者系廣州華師附中國際部2012級高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