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自治區政府第5次將保障農村群眾飲水安全列入10項民生計劃為民辦30件實事之首,水利廳按照新時期治水思路,以保障農村人飲安全為目標,調引黃河水、攔蓄地表水、開發地下水,因地制宜建設城鄉一體化、集中供水和分散供水三類工程,解決了全區34萬農村群眾的飲水安全問題。】
2011年,全區建成了平羅縣北部、賀蘭縣金鑫、西吉縣大沙河等72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其中生態移民供水工程42處,解決了34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占年度任務的113%,同時解決了127所農村中小學4.07萬師生的飲水問題,累計完成資金2.72億元;開工建設農村自來水“百村千戶”入戶工程20處,解決了150個村3.52萬戶17.3萬群眾的自來水入戶問題,完成年度任務的101%。全區農村飲水安全人口達到330萬人,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65%。
狠抓前期工作,突出一個“早”字及早著手,統籌規劃,下達批復了35處飲水安全工程初步設計或實施方案。積極爭取國家農村飲水專項資金17160萬元,其中中央預算內投資12878萬元,地方配套4282萬元。通過自治區財政廳落實農村自來水“百村千戶”入戶工程資金7900萬元。
狠抓建設管理,落實“四個到位”
分解任務,把農村飲水安全的責任落實到位;規范管理,把促進度和保質量的制度落實到位;實行項目公開公示,把政府監督和社會監督職能落實到位;保障水質安全,水源保護和水質監測到位。
狠抓運行管理,努力“實現五化”
標準化建設,按照“取、輸、凈、配”完善工程配套,強制推行聯戶水表井、鎖閉閥等實用技術與產品;規模化發展,根據水源條件,建設城鄉一體化工程,努力實現規模化發展;專業化管理,健全農村飲水管理總站,落實工程管理機構,完善管理制度,明確管理責任;陽光化操作,根據群眾的承受能力,科學核定供水水價,積極推行“水價、水量、水費”三公開,讓群眾吃放心水、交明白費;優質化服務,通過建設服務大廳,公開報修電話,公示責任人,承諾限時服務等方式,不斷提高民生水利服務水平。
狠抓項目落實,凸顯“五項成效”
改善群眾生活條件。項目實施前,受水區長期缺水嚴重,群眾吃水困難,嚴重影響了群眾身心健康,項目實施后,受益群眾告別了遠距離拉水;飲用苦咸水、高氟、砷水的困境,生活用水得到保障,同時,促進了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條件的改善,直接減少了水介傳染病和其他相關疾病的發病率,提高了農民群眾的健康水平。
減輕群眾生活負擔。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成后,極大地方便了群眾生產生活用水,讓群眾從繁重的拉水、擔水負擔中解脫出來,既節省了取水工日,解放了勞動力,又降低了日常生活費用。據統計,項目區每年戶均節省拉水、擔水勞動力122個工日,戶均節省拉水費用300多元。
促進農民豐產增收。農村飲水工程的實施,為發展庭院種植業、家庭畜牧養殖業和加工業提供了水源條件,農村群眾積極參與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在家門口打工務農兩不誤,加快了農村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隨著一批農村飲水工程的建設,部分群眾用上了洗衣機、衛生潔具、太陽能熱水器等生活設施,生活品質得到顯著提升,精神面貌發生了巨大改變。整體呈現出屋內清潔、屋外整潔、窗明幾凈、綠樹成蔭、鄉風文明、人水和諧的新景象。
樹立政府良好形象。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各級黨委、政府及廣大基層領導干部、工程技術人員急群眾所急,想群眾所想,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解決了群眾最基本、最實際的生活和生產問題,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樹立了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良好形象。(文圖由自治區水利廳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