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全球化挑戰
Evernote CEO菲爾·利賓:
在中國 就要按中國游戲規則玩兒
來中國之前,我們并不是特別清楚是否要開發中國市場。因為許多人告訴我們,中國對硅谷的企業可能有一些誤解。
但是,優質企業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都能取得成功。Evernote希望做的是“百年老店”,而不是掙點錢就賣出去,中國一定是我們百年戰略中不可或缺的市場。
當然,要進入中國市場,就得按照中國游戲規則來玩兒,不是說把我們的產品搞一個中國版就行了,而是要結合中國市場實際情況研發產品。我們希望既幫助自己,也能夠幫助中國企業,在西方市場和美國市場取得成功。(郭婧)
UC優視董事長俞永福:
移動互聯網有三個重要戰略市場
移動互聯網時代,所有人都面臨著一個巨大的歷史機遇:移動互聯網全球化。我們判斷,移動互聯網產業有三個重要的戰略市場:中國、美國和印度。中國擁有超過4億人的移動網民,是全球最大的移動互聯網市場,但中國的網絡技術、操作系統等環境都非常復雜,而且競爭激烈,抄襲成風。
美國是傳統PC互聯網的高地,創新速度非常快,市場高手林立。進入美國市場要與Google、Facebook這樣的頂級高手競爭,壓力非常大。
印度有超過12億人口,市場發展潛力很大。在過去的半年里,UC在印度市場的占有率提高了一倍。我相信到2013年,我們在印度會成為NO.1。(周強)
實戰企業崛起心得
斯凱網絡CEO宋濤:
沒有商業模式或許才是最好的模式
一個公司做到一定規模后,內部的活力和創新動力就會嚴重不足。為此,我們提出了“大平臺,小公司”的理念。
我們根據公司的發展和團隊的興趣提煉出幾個項目,針對這些項目簽一個協議。給這些項目團隊一定比例的股份后,就把項目里面的人事權和方向定位全部交給他們自己處理。兩年之后,用市場估值的方法對項目進行估值,用公司股票換市場股權。
如今,移動互聯網進入高速發展周期,但是它的商業模式還不是非常清晰。就像在互聯網初期,很多企業在做,但是真正的盈利模式很長時間才摸索出來。也許,開始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沒有商業模式才是最好的模式。(郭婧)
高德軟件副總裁郄建軍:
讓地圖“活”起來
在移動互聯網上,高德希望打造出一個“活地圖。”“活地圖”有三個層面的意思:
一是動態地圖。以前的地圖都是靜態的,但現在,我們要加入一些動態的元素。比如,每天的路況擁堵程度?某個地方有沒有停車位?某個地方有沒有折扣券、秒殺、團購?
第二,活地圖是為生活服務的,包括日常消費等生活的各方面,是生活地圖。
第三,加入簽到等社交元素,讓用戶活躍起來。
未來,我們可能整合成移動生活的位置服務門戶。通過我們,讓用戶可以一站式得到他生活中所需要的信息。(陳然)
趨勢未來大膽預測
AE音樂集團創始人劉曉松:
未來終端三大趨勢
對于未來的終端,我認為有三大趨勢:第一是無邊界。各種終端,包括Pad、手機的界限已經分不清楚;第二個趨勢是全體驗。硬件、軟件和應用,包括開發應用以后的運營、內容服務等,這些都要整體提供給消費者一個體驗;第三,輕型化會是一個趨勢。過去,廠商在手機里面裝什么應用,用戶就用什么應用,到了智能機時代開始有下載,但又很麻煩。以后,用戶一鍵點擊下載,并立即得到應用體驗將是一個趨勢。(艾琴)
摩托羅拉副總裁沈斌:
兩年后高端廠商會吃掉低端廠商
有人問,今后智能手機行業怎么樣,能容納多少廠家。我覺得這可以從兩點分析:第一,現在的智能手機公司和計算機公司都在互相融合,很多大的計算機公司都在進入這個行業,蘋果和微軟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第二點,智能手機的門檻比較高。不是簡單拿一個Android界面做個智能手機就可以了,還有升級的問題、芯片的問題等等。高門檻和激烈的競爭就是一個優勝劣汰,我感覺,兩年以后,做智能手機的廠商會減少,高端廠家會把低端廠家逐漸吃掉。(黃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