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集網與窩窩團達成戰略合作,F團與高朋網開始“共同搭建新的更強有力的團購平臺”,再聯想一下聚劃算的平臺整合……平臺合作似乎已經成為團購行業的最新趨勢。那么,是否只要團購網站入駐平臺就能大展宏圖?當下大型團購網站紛紛轉型,綜合型團購網站越來越少,是否證明綜合型網站的市場空間正在逐漸變小?團購網站究竟應該堅守綜合,還是發力垂直?這都是問題。
本期網絡導報特邀嘀嗒團副總裁朱敏,大眾點評網董事、資深副總裁龍偉,F團品牌總監李云龍,共探團購網站的合作與轉型之道。
平臺優勢VS平臺合作
朱敏:企業尋求平臺合作需有標準
嘀嗒團最近都在和業界的知名平臺進行溝通,而且正在考慮與這些平臺進行合作。雖然我們認為,獨立的團購網站也有自己很大的生存空間,但我們也不排除去和資源上能夠互補的伙伴進行合作。
平臺整合,對于平臺來說,是提供給用戶更多的One stop shopping(指一站式購物)的概念,用戶可以一次買到更多的東西。對于團購企業來說,跟平臺合作可以幫助其獲取到更多的用戶和更大的交易量,但在選擇平臺合作的時候團購企業需要有自己的標準。
以嘀嗒團為例,首先,我們在考慮進行平臺合作時十分慎重,盡量不選擇太多的平臺進行合作;第二,要注意資源互補,比如,類似京東商城、當當網這類的綜合電商平臺,他們的用戶更多的是購買3C家電或其他產品,但同時,這些用戶也有吃、喝、玩、樂的生活化需求,所以我們可以起到對平臺補充的作用,讓用戶更滿意。同時對我們來說也達到了更快的拓展市場份額的作用。第三,要認識到平臺合作最重要的基石——合作雙方均以用戶的利益為導向,如果選擇的合作伙伴在這方面沒有達成一致,在未來肯定會發生很多的問題,最后變成雙輸的結局,也正因如此,嘀嗒團十分注重平臺在用戶體驗上的專注程度。
目前,就嘀嗒團而言,這樣的合作還處于嘗試階段。未來能走多遠,還要看嘗試的效果。
龍偉:平臺合作、優勢互補是互聯網趨勢
團購本身還是一個新事物,它不是一種單一的商業模式,當下的一些團購網站開始尋求平臺合作恰恰印證了這一點。而且,開放合作、優勢互補是現在互聯網行業的普遍趨勢。
大眾點評經過9年發展,已經積累了龐大的活躍用戶群、客觀公正的用戶點評以及線下商戶資源。2012年第一季度,大眾點評每月活躍用戶數超過4500萬,收錄的商戶數量超過150萬家。消費者可以在大眾點評找到吃喝玩樂的信息、消費參考以及優惠,并將之與人分享。同時,可以幫助消費者在團購前查詢團購商戶的相關信息和消費評價,從而更好地保障團購消費的安全性及滿意度;而對于商戶來說,大眾點評網是一個整合營銷的平臺,除了團購,還有電子優惠券等精準營銷方式,也可以滿足商戶在不同階段的營銷需求。
品牌粘性VS平臺粘性
李云龍:當前團購品牌粘性多源于產品
當下,團購網站處于建立初期,用戶的粘性來自于產品,網站有什么好的產品是消費者關注的。就拿F團的品牌主張“團團有品質”來說,就是要通過過硬的產品品質滿足消費者的團購需求,讓消費者認為,來到這家團購網站一定能團到滿意的產品。與團購企業建立初期不同的是,隨著團購企業的不斷成熟以及團購行業的發展,今后很可能是團購品牌來襯托產品品牌。
龍偉:平臺優勢有助于積累品牌粘性
就大眾點評網而言,促進品牌粘性的主要方式就是平臺的優勢。大眾點評網作為連接消費者和商戶的龐大的本地生活消費平臺,在餐飲、購物、休閑娛樂以及生活服務等各個垂直領域擁有大量商戶,這也使得大眾點評網能夠擁有4500萬活躍用戶。
而點評團恰恰是有效積累品牌粘性的一個產品,它是為商戶提供的一站式精準營銷解決方案中重要的一環。對消費者來說,點評團是為消費者提供的更大優惠力度的“優惠券”;對商戶來說,為商戶提供的在特定階段集中的“精準營銷”方式。
堅守綜合VS發力垂直
李云龍:更看好綜合性團購
目前,本地生活團購的主要產品就是圍繞人們的吃喝玩樂轉,但這些品類是很難垂直化的。因此,F團將會一直做綜合性的團購為主。我們看到過一些類如奢侈品、辦公小零食為主打的垂直電商網站倒掉。總結其在垂直領域的失敗經驗,主要源于兩個要素:第一,在該領域內缺少資源;第二,沒有在短時間內形成壟斷及消費者印象。而這在本地生活這塊市場基本是難以達到的。所以長遠來看,個人更看好綜合性團購平臺,或許團購網站還會倒掉一部分,但剩余的企業將會瓜分本地生活這個上萬億的市場。
朱敏:專注精細的大垂直
首先,個人并不覺得嘀嗒團是綜合性團購網站,嘀嗒團更專注做吃、喝、玩、樂這幾個方面,目標是做精細化服務,給用戶一個清晰的定位。因此,從這個方面講,我覺得垂直還是要比綜合會更有優勢一些。而且,我認為,本地生活領域的垂直,也應該是一個大垂直的概念。
當然,綜合性網站對用戶的吸引會很大,但是要做好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在每一個領域都要跟合作伙伴保持戰略性的關系,不斷去拓展、消除行業之間的價值冗余,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他們的市場空間還是很大的,但是否能成功,還有待討論。目前,大部分的團購創業者精力也是有限的,所以應該專注把一件事做好。
記者有話說
團購行業需要中立態度
劉爽
當想到要做一個團購的選題策劃,記者心里仍有些許遲疑,因為面對各種論斷與斜睨,能否在這個眾說紛紜行業中再找到一個足夠殷實的立足點,是個大大的問號。但面對各種負面的聲音,記者認為對團購的發展方向應有一個中立而公道的判斷——不管選擇哪種方式,團購一直都在努力向前走。
當有一家本土團購網站嶄露頭角時,便會聽到諸如“這是一個接近偉大的創新,它必定會有一個璀璨的未來”的肯定之聲。但浮華過后,當團購顯露出自己本就不太成熟的一面時,衰敗的言論也隨之鋪天蓋地。被捧得多高,就會摔得多痛,但這個行業的從業者,只能扮演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角色,追捧或是冷眼,都只能接受。若拋開恩怨冷靜旁觀,境況何至如此?
其實,不論是尋找平臺合作,還是單打獨斗,無論是堅守綜合一路到底還是垂直品類加大發力,都是團購的其中一個方向。哪一個方向,都可能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或許,以后對于這個行業模式的討論,還會有更新的聲音和理論,但無論哪種,都是一個希望,作為媒體,或業內資深者,真的應該時刻保持冷靜,保持一個中立的立場,以給這個行業更加開放、公平的環境。
在這個時代,幾乎每人都有個開天辟地的夢想,但真有勇氣實踐者,仍然不多,創業,且需要極大的勇氣,成功有多難,更是不需多說。各界聲音,是否也應該對團購給予一點人文關懷?就像嘀嗒團副總裁朱敏所說:“不管行業目前如何,至少創業者是值得尊重的。”面對走得踉踉蹌蹌的團購行業,別有太多幻想,也別有太多指責,給一個中立的態度,給創業者更大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