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行走在九寨溝,無論是在田間地頭,還是在機關企業,都能看見黨員的身影在忙碌;無論是在辦事大廳,還是鎮鄉村落,都能看見黨員盡心竭力地為群眾服務。
一幅幅生動的畫面,一個個感人的故事,記錄下的是四川省九寨溝縣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堅實步伐,展現著的是該縣黨員干部為人民服務的精神風貌。
近年來,九寨溝縣緊緊圍繞建設新九寨為目標,以踐行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為主線,大膽探索,開拓創新,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不斷提高,為加快推進“國際旅游名城”建設,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政治和組織保證。
不斷完善的黨建制度
助力黨員干部轉變作風
“心系群眾為人民,勤廉日志要推行;注重實效下基層,做好群眾帶路人;作風整頓不放松,帶入惠民行動中;實事求是作風改,贏得群眾齊喝彩……”近日,在九寨溝縣農村流行著一串串反映干部作風轉變的順口溜。這些順口溜像一面面多棱鏡,折射出了該縣農村的新氣象和黨員干部的新面貌。
今年年初,九寨溝縣啟動了黨政干部“下基層月”活動,全縣副科級以上領導紛紛走村進戶,與各聯系點對接,研究解決問題。
“大爺,請你幫我簽個字,再把你電話號碼也寫在上面……”農業水務局經作站李和平拿起《勤廉日志》本笑著說。
轉作風必須重落實。為了讓全縣干部每年下基層不少于100天,該縣紀委監察部門精心編印了3000多本《勤廉日志》筆記本發放到干部手中,通過簡明記載解民憂、化民怨、辦民事內容外,還要當事人親自簽字和留記聯系電話,避免《勤廉日志》“注水”。
“原來總以為工作干得不錯了,可真正深入到群眾中后才發現,的確還有許多工作不扎實,老百姓不滿意的地方還很多。只有在農民炕頭上作出的決策,才能實打實地解決老百姓的困難。”如今,干部下鄉不再是轉轉看看,而是認真解決問題,許多農民向干部訴憂怨、講困難,他們真正相信:“咱的困難,干部能解決。”保華鄉靈華村年逾古稀的陳忠孝老人說:“土改時干部帶著糧食下鄉,現在干部帶技術、種苗、資金進村。”
近年來,九寨溝縣結合“掛包幫”活動和“三百”示范工程建設,調整領導干部聯系點,明確39名縣級領導干部分別聯系一個鄉鎮及該鄉鎮的一個重點村,120名科級領導干部分別聯系全縣120個行政村,政府職能局“一把手”聯系2011年重點建設的33個幸福美麗村寨,建立健全了黨建經費保障機制;通過推行“縣委常委月調研制度”,每位常委代表縣委班子分月深入各部門、各鄉鎮(村)進行綜合調研,及時解決影響全縣發展的熱點、難點問題;采取縣下派辦公室提目標、農民群眾提意見、下派干部提措施、鄉鎮黨委提要求的“四提”措施,科學制定下派干部任期目標任務,對下派干部實行量化目標管理和考核。在村干部考核中,推行了“一述兩評一建”制度,有效落實了基層群眾的參與權和監督權,調動了基層干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同時,該縣堅持“黨要管黨,治黨必嚴”的方針,通過制定和實施發展黨員公示制、干部任前公示制、雙向駐村選擇制、首問責任制、民情日記制度、“公推公選”、目標管理責任制等制度,以實際行動取得了廣大群眾的信任,同時黨員干部在實踐中得到了鍛煉,增強了執政行政和為民辦事的能力,進一步密切了全縣黨群、干群關系,鞏固了基層黨組織在基層的核心地位和黨員在群眾中的威信;結合年底目標考核與創先爭優活動,建立健全科學的黨建目標考核機制,突出考核重點,明確考核辦法,充分調動基層黨組織創優熱情,將抓黨建由“虛功”變“實做”,有力促進了黨建責任制的落實。
多項人才培養計劃
助推九寨溝“國際旅游名城”建設
3月21日晚8時,九寨溝縣委偌大的五樓會議室內座無虛席。臺上,旅游規劃學博士楊國良正在做題為《地方文化與旅游開發》的專題講座;臺下,縣里的干部一邊聽一邊做著筆記。
“自從開辦‘百千萬’人才培訓大課堂,課堂場場爆滿,有時還出現站在后排、坐在地上聽的感人場景。”九寨溝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孫富華說。
今年,九寨溝縣把人才培養和素質提升作為增強軟實力的主要抓手,于去年底創造性啟動實施“百千萬”人才培養計劃,著力用5年時間,培養100名拔尖人才、1000名工作骨干和10000名致富能手。100名縣級拔尖人才分為專業技術人才、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和25歲左右年輕優秀人才六大類,采取組織推薦、審核、評審等方式,分系統、分部門、分單位開展推薦和選拔。目前,已舉辦培訓大課堂47班次,培訓學員9000余人次;17個鄉鎮120個村舉辦了農村夜校,已辦班380余場次,培訓學員5000余人次。
而“百千萬”人才培養計劃只是九寨溝縣加強基層黨組織人才建設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九寨溝縣不斷細化各類措施,強化基層黨組織的人才建設:緊扣90周年建黨主題,開展了評選表彰先進、學習宣傳典型和“送唱看講”活動,廣泛開展“送唱看講”活動,送黨課下鄉131場次;在28個村強力推進“藏區千村黨建提升工程”。截止目前,28個村共發展新黨員62名,培養后備干部149名,確定入黨積極分子192名,班子能力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明顯增強;結合援藏工作,啟動第三批“百名干部下基層”活動,建立“四提”目標管理辦法,切實加強下派干部日常管理和年度考核,加大“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的選派管理及“大學生村官”崗前專題培訓制;不斷選派優秀領導干部到黨校、行政學院、干部學院、高等院校等各類培訓機構進行脫產培訓或“菜單式”學習。
同時,針對農村地區分布廣、部分黨員居住分散的特點,積極創新遠教方式,采取“遠教+喇叭”、“遠教+電影”等模式,定期播放黨的知識講座、農村實用技術知識講座、紅色題材電影等,確保廣大農村黨員能夠及時接受黨的知識和科技知識教育。并啟動遠教電信寬帶應用試點工作,通過寬帶互聯網傳輸途徑,為農村黨員干部提供了“信息田園”和“寬帶星天地”信息服務,有效推動了遠程教育的學用轉化;在17個鄉鎮通過“三制”、“三定”、“三教育”、“兩下”、“兩集中”等具體措施,積極探索和加強鄉鎮黨委科學化建設。采取以會代訓和集中學習等方式,對全縣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婦干、團干等400余名村干部進行集中學習,提高了工作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