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編是我國民間廣泛流傳的手工藝品,“編筐、編簍,家家都有”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柳編家居用品,主要的材料有柳條、核桃皮、窄長的薄木條、麻繩或尼龍繩等,一般柳條種植采用專用柳條樹種,土地以水、沙壤土條件為上,柳條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晴朗天氣進行收割,而柳編的工具則分別有大鐮、小刃、錐子、木尺等。
“柳編是個純粹的手藝活,一是割柳,選細柳至少一米長,剝皮、削光、曬干、截齊、浸泡后備用;二是織繩,選優質麻稈浸泡后剝皮、擰繩、風干,待用;三是編織,要將備好的柳條整齊地排列在一起,調整好順序,再用大鐮、槽錐、線錐、線刀、削刀認真地編織;四是檢查修整,用削刀削去粗糙的部分,精心為柳編“整容”;五是染漆,用各種顏色的漆涂染成不同的圖案。
天然柳條經過嚴格的高溫、防水、防蛀工藝,產品具有不褪色、不干裂、不易變形、易刷洗、堅固耐用等特點,純手工的編織,既具有實用性,又具有很高的藝術觀賞性、天然環保無污染、自然時尚又健康,并且可根據客戶需求定制樣式和尺寸進行編織。
選料
選用柳條,以伏天柳條為最佳,這時的柳條較為成熟、剝皮容易、顏色白,直徑大約為1-5毫米,原料一般選取杞柳、檉柳、倒垂柳等。用于編織的柳條不是柳樹上的枝,是一種生長速度較快的灌木植物,與柳樹統屬一類,樹葉形狀完全一樣,由人工種植。在6-7月間第一季的柳條成材同時也是收割的季節。
浸泡
浸泡,使柳條變軟,易于彎曲,平加其強度,方便編織。將涂有顏色的用料,放入水中。粗柳條要浸泡20分鐘,細柳條10分鐘。泡制要軟硬適度,每次編織前都需要浸泡,這樣柳條就有韌性,不會被折斷,編織時就更不會有太多的麻煩。
編制
柳編制品的工藝繁多,流傳下來的有簸箕、簸籮、籃子、簍子等,其工藝主要有平編、紋編、勒編、砌編、纏邊五種。平編,其特點是經緯交織,互相穿插掩映,可以挑一壓一,也可以挑二壓二、挑二壓一,從而形成不同的交叉編織紋樣。
晾曬、刷漆
熏蒸后的成品要及時地進行涼曬,熏蒸和涼曬都是為了防止產品發霉和變形。曬干以后,刷上漆,保持產品的美觀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