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百年孤獨》是震撼人心,那么《霍亂時期的愛情》就是深入人心。尤其是書中人物心態的變換非常細致,沒有一個遺漏。
在現在還活著的作家中,加西亞·馬爾克斯是最偉大的一位。《百年孤獨》像上帝用天才寫的,一日百年,神鬼莫測;《霍亂時期的愛情》像老者用生命寫的,大喜大悲,愛過恨過。
小說中,阿里薩和費爾米納的愛情始于一次驚鴻一瞥的邂逅,因為年輕,所以這場愛來得純凈,但在父親的干涉下,費爾米納后來嫁給了一個世家子弟,悲痛中的阿里薩從此把愛情當做事業來經營,甚至下定了死在費爾米納丈夫后面的決心。
書中最讓人難忘的,是年逾古稀的兩人在費爾米納丈夫葬禮之后的重逢,阿里薩踉踉蹌蹌地走到費爾米納面前,告訴她:“我等待這一刻,已經半個世紀了”。小說的結尾,阿里薩帶著費爾米納在南美的河流上旅行,他命令船長豎起表示船上有霍亂病人的黃旗標志,這樣他們就可以不用靠岸而一直在河上漂流。
馬爾克斯曾說,創作的初衷,是想用一本書說盡世間所有形式的愛情。在阿里薩長達五十三年七個月零十一天的等待中,他收藏了二十五個記錄著他獵艷經歷的本子,跟著阿里薩的腳步,我們看到了各式各樣的愛情,以及有關愛情的一切:暗戀、單戀、初戀、失戀、等待、殉情、喪偶、偷情、婚外戀、夫妻親情、露水姻緣、黃昏暮情、老少畸愛等等不一而足。但曲終人散,每一樁愛情過后,仍然是深深的失落,阿里薩的思念從未真正消褪,對費爾米納的愛也從未消褪。
擯棄了魔幻現實主義后,《霍亂時期的愛情》并沒有失去明顯的馬爾克斯特征,所有的文字都帶著某種韻律在眼前流淌,使人一下子就掉入深深的迷亂之中不可自拔。作家余華評價:“如果說《百年孤獨》是震撼人心,那么《霍亂時期的愛情》就是深入人心。尤其是書中人物心態的變換非常細致,沒有一個遺漏。我認為偉大的作家會把小說中的情節推向高潮,而更偉大的作家是會恰到好處的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