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好人可以影響幾代人,誠如雷鋒:一部好電視劇可以影響幾代人,誠如《渴望》、《牽手》……因為他們堅守著自己的道德標準,為整個社會樹立了一種榜樣,直接擊中人們內心最深處的魂靈。經年之后,新《亮劍》或許也會成為這樣一部電視劇,因為它同樣有著純粹的信仰、執著的追求以及恪守著純潔道德底線的角色與演員。萬難否認、在電視劇大爆炸的年代,人們的文化生活越來越豐富,但是能夠直擊人們靈魂的電視劇反而越來越少。本期圈子的主角新《亮劍》的導演楊陽、演員黃志忠、任泉將逐次為讀者解讀,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種現象,并提出自己相應的解決之道。
楊陽:不以無人而不芳
很難相信,坐在我面前的這個文靜甚至略帶羞澀的女人就是當年拍出火爆電視熒屏《牽手》的導演楊陽。沒有想象中的銳氣和風風火火,沒有人過中年后的滄桑與世故。我們之間的對話始于拍攝之前的化妝間內,一身普通的裝束和一張不著妝跡的臉龐。言談間,我能從她身上發現《牽手》里不同女主人公的影子:小雪的樸實、王純的灑脫還有小冰的純真。也許正應了那句話一一戲如其人。
道德之光
有數據統計,國內電視劇的年生產萎均在一萬集以上,這固然與我國電視劇的市場供求關系有關,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很多花了大筆資金、費時費力拍攝的電視劇,最終都因為整個電視劇產業的生產過剩而被電視臺為主的買家遺棄,成為一堆“廢品”。同時,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也使很多制作人或制作公司頭腦發熱,只看到短期的經濟效益而片面地迎合某些觀眾的低級趣味,生產出了一批粗制濫造的作品,使觀眾既看不過癮,還不能受到精神的啟迪和鼓舞。
對于國內電視劇市場虛假繁榮的現狀,作為導演的楊陽深感憂慮,“什么事情都會盛極必衰,就像現在的房地產市場,我很擔心在不久的將來,電視劇的市場也會發生類似的情況,因為如果創作人員都已經不專注于作品本身內在的價值和力量,只在乎外在的包裝,并且忽略了作品本身的質量或是真實度的話,一定會最終失去老百姓。”
正如楊陽所擔心的那樣,今天的人們可以看到一個奇怪的現象,我國電視劇制作越來越多,但是經典越來越少,很多電視觀眾,特別是一些中老年的收視群體都很懷念上世紀80、90年代那個電視劇經典頻出的時代,像四大名著、《渴望》、《圍城》、《過把癮》等能給人帶來心靈震撼的作品已經寥寥無幾了,經典電視劇的日益稀少也似乎印證了當今確實是一個精神貧乏的年代。人們習慣了在庸俗、瑣碎的電視劇之間來回切換頻道,對這些文化快餐厭倦而麻木,而這時經典可能會重新喚起觀眾以往的激情,于是在經典匱乏的情況下,經典電視劇的重播成癮,甚至出現了各大省級衛視輪番“轟炸”同一部電視劇的熱潮。同時,翻拍現象也蔚然成風,金庸武俠劇已經被內地導演翻拍了多次,盡管到頭來仍能使他們受益,電視臺仍能獲得不錯的收視率,但時間長了以后,觀眾難免會覺得厭煩,最后再和以前的經典版本相比,孰優孰劣立刻就會見到分曉。翻拍和重播的泛濫也反映了國內電視劇導演靈感的缺失和創新意識的淡薄。
與此同時,電視劇作為現代傳媒業的一種文化商品,堪稱當今電視市場上的一面旗幟。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電視劇一直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電視劇以深刻地反映現實生活和曲折生動的故事情節,俘獲了廣大電視觀眾的心。尤其是近幾年來,我國電視臺的娛樂、綜藝欄目的火爆程度逐漸下降,電視劇卻依然保持強勢,創作有增無減,電視劇已成為制作公司和電視臺開拓市場,獲取利潤最重要的推動力。因此,電視劇蘊含的社會文化屬性和意識形態屬性賦予了自身豐富的人文因素和精神價值,它不僅向觀眾展現活生生的現實生活,還以其無形的力量潛移默化地向公眾傳播特定的價值觀,深深地影響了他們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方式。
楊陽分析,這其實與國內目前電視劇的創作人員,尤其是一些導演和演員的創作狀態息息相關,這也是造成電視劇質量不高、精品較少的重要原因。在國內的影視界,有一種重“影”輕“視”的普遍看法,做導演的往往都想去拍電影,而對拍電視劇嗤之以鼻,仿佛電影就是高雅的精英文化,而電視劇則是低俗的大眾文化的代表,優秀的大牌導演都熱衷于拍電影,極少數愿意獻身于電視,而優秀電視劇導演本來就很少,再加上青黃不接,電視劇怎能拍好?
“我覺得還是利益驅動,還是市場決定的,因為創造力是需要激情的,也是需要自身沉淀的,一個人要忍受很多艱難困苦,甘于寂寞才能夠最終在安靜當中爆發,在現在很多喧鬧的環境下,在很多利益的誘惑下,很少有人能夠靜下心去積蓄自己內心中的能量。我相信這樣的泡沫早晚有一天會破滅的。而且我感覺時間已經不會太久了。”
突圍娛樂時代
面對國內電視劇市場內容和題材過度庸俗化的傾向,有些甚至向觀眾傳播不正確價值觀的現狀。楊陽認為,“我覺得電視劇真的應該擔負起自身的責任與使命感,因為在現在都市人們日常進行的各種文化活動中,看電視的人群應該是最大的~群。如果電視劇不能代表我們這個民族先進的文化和正確的價值觀念的話,我覺得就是在犯罪。”
楊陽建議,不僅應該積極加強立法工作,及時出臺一些法律法規,進一步規范電視劇市場的運作,保證它在實現經濟效益的同時,更好地履行文化職能,給觀眾以精神上的啟迪。而且從微觀的層面上來講,電視劇的創作及其成功需要制片人或制片公司、導演、演員共同的努力,需要他們相互之間的配合。為此,作為導演,應該樹立精品意識,不能只把電視劇視為一種贏利的消費品而唯利是圖,不顧廣大觀眾的審美趣味和期待,生產大量劣質的作品。應該把它看做一種精神文化產品,真正對觀眾負責,在令觀眾滿意、讓受眾收益的條件下實現其經濟價值。再有,作為導演,應該主動放下身段,認真投身于電視劇的創作,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重視電視劇人文關懷的表現。“平時在不工作的時候,我會像普通老百姓一樣,坐公共汽車、坐地鐵,看看報紙上的新聞,如果有興趣,還會親自去參與。這樣做的目前就是,在回歸生活的同時,能夠使自己有機會更近距離的觀察生活,為自己將來的創作去積累更多的素材。”
也許,從楊陽的話語中人們能夠探尋到進行電視劇深層創作的真諦。中國是個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國,傳統的文化資源取之不盡,作為導演、編劇、演員,要在吸收傳統中國文化中文學和表演藝術精華的同時,不忘在此基礎上的創新,并結合自身的修養和閱歷的提高,通過實踐的鍛煉,真正提高自己“編故事”“演故事”的能力。還有一點就是演員素質的提高,這不僅要求他們要提高自己的演技,提高他們駕馭各種角色的能力。此外,還要有敬業精神和合作精神,不要為角色和同行之間明爭暗斗,也不要一切都向錢看齊,努力為觀眾塑造更多更經典的銀幕形象。
“有那么多的老百姓去看電視劇,我覺得不能一味的順從目前這種大眾的享樂心態,我們對于大眾價值觀的確立和表現應該發揮出自己的能力或是貢獻。即使是那些有娛樂內容的電視劇也應該找到更好的結合點,能夠同時發揮出電視劇的教育功能與教育意義。我覺得還是要遵循電視劇創作的基本規律,要注重作品本身的藝術性和感染力以及制作上的精良程度,這都是需要堅持的地方。如果能夠堅持,最終一定會得到好的回報。就像我們人類,如果能夠做到熱愛自然、尊重自然,大自然也會回報給人類好的氣候一樣,電視劇也是一樣,如果只看重錢,把電視劇作的粗制濫造,一味的追求明星效應,劇本不去好好的打磨,對導演也沒有要求或是導演的要求也不去實現,就一定會被觀眾拋棄。因此,電視劇的娛樂功能與教育功能就像是人與大自然的關系,應該是相輔相成的。”
黃志忠:靈魂演員
黃志忠:中國內地著名演員,塑造了楊立仁、李云龍等許多經典熒幕形象,
看黃志忠在新《亮劍》中扮演的李云龍,會想起毛澤東贊揚彭德懷時寫的兩句詩: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豪氣沖天!電視熒屏上已經許久沒有出現如此經典的角色了:能夠直接穿透到人物的靈魂,讓所有的觀眾發出由衷的共鳴,爺們就該這樣。
娛樂化時代,電視劇產量的大爆發和經典角色鳳毛麟角之間的矛盾集中閃現,像楊立仁和李云龍這樣經典的角色已經很難在屏幕上出現。正因如此,當人們在屏幕上看見這些似乎久違的角色時,便立刻被其所吸引,所折服。“我不回避這還是一個講求利益的時代,但是如何平衡商業和藝術的關系,如何在利益最大化和藝術良心之間做出選擇卻是演員能夠把控的,并且應該把控的”,黃志忠說。
著名的哲學家康德有一段名言:有兩樣東西,我思索的次數愈多,時間愈久,它們愈以刻刻常新、刻刻常增的驚異和嚴肅之感充溢我,那便是我頭頂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出生于上世紀60年代的黃志忠便是用這句名言作為衡量自己演藝事業的標準。“良心是一種根據道德準則來判斷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種能力;它是一種本能,”黃志忠說,“現在有太多人,太多電視劇將這種本能異化為了能力,在利益需要的時候才使用。”
在黃志忠看來,快餐式的電視劇產出和消費只能帶來快餐式的道德操守。“現在的電視劇很多,但是能夠影響到人們,為這個社會樹立一種價值標準的卻甚少,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狀況,這是整個社會都應該思考的問題”,黃志忠說,“娛樂是有底線的,我們應該選擇什么樣的項目,選擇什么樣的團隊,應該如何表達,表達什么?這些都是我們應該關心的問題。”
“作為演員,娛樂大眾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是一種職責所在,但是電視劇同時還應具有引導的功能,教育的功能。而要達到這種效果,就需要演員塑造出經典的、讓人折服、信服、佩服的角色,樹立榜樣的力量,這正是目前大多電視劇所缺少的”,黃志忠說,“我很贊賞布萊希特的表演方法,演員要高于角色、駕馭角色、表演角色。這需要相當的功力。阿爾帕西諾和達斯汀·霍夫曼等老牌演員是我的偶像。”
在黃志忠看來,能夠作為一名演員出演閃耀人性光芒的角色,是最大的職業幸福,“我最自豪的是,我經歷了無數的人生,每一部作品都是一次修煉,可以無限接近那些偉大的靈魂。可以與這些人在精神上進行交流是一件無比幸福的事情。”
任泉:一食好“政委”
從演員到制片人,從藝人到商人,從電視到電影,從餐廳到會所,從劇場到學校,任泉不斷在理想與現實之間變換著自己的角色。盡管在大多數領域,任泉都是絕對的一號,是投資人、老板、出品方,但是在實際工作中,他卻經常把自己放在二號的位置,甘當一個襯托他者的政委角色:“我不會干涉所投資影視劇導演的工作、演員的表演,經營會所、學校和火鍋店也是全部交給別人打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在相關條例中,對于政委是這樣描述的:“……有豐富的政治工作經驗,較強的組織領導能力和開拓創新能力,較高的軍事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有優良的思想品德和作風,作戰英勇果敢,顧全大局,堅持原則,正確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善于團結同志,密切聯系群眾,求真務實,公道正派,廉潔自律,為人表率……”。任泉似乎天生就是一個好政委。堅定的內心、敏銳的思維、和藹親切的笑容,除了戰爭年代的特殊要求外,任泉具備了成為一個好政委所有的要素。因此,在最近熱播的電視劇《新亮劍》中,任泉成功塑造了一個好政委的形象,就不足為怪了。
智慧與事業
通常來說,政委給人們的印象都是智慧的代表,一如曾經最偉大的政委,設計了中國改革開放的二號鄧小平。殊不知,最大的決心產生最高的智慧,只有意志最堅定的人才能堅守住自己內心的追求與目標。“1998年,我在上海開設了第一家餐廳”,任泉說,“當時餐廳的整體規劃和設計都是我參與完成的,后來這家餐廳發展成為蜀地傳說連鎖店后,布局也是我來參與設計,餐廳的LOG0就是在開車時的靈光乍現。LOG0頗具中國象形文字的趣味,用帶有墨汁感的線條組成的圖案很像兩個‘川’字交叉放在一起,空隙中填充的中國紅成了點睛之筆,既象征了川菜火辣辣的味覺刺激感,又看起來形似一條魚,正巧與蜀地傳說的招牌菜辣子魚相得益彰。”
民以食為天,食以材為先。一次偶然食用辣子魚的經歷讓任泉萌生了開設自己的餐廳,并將辣子魚作為主打菜和招牌菜的想法。在上世紀90年代,中國的品牌意識和飲食行業的經營之道還不是很完善,任泉無意中抓住了蘊含在其中的機遇與機會。很多人都有吃辣子魚的經歷,但是并不是所有吃過辣子魚的人都能從中發現商機。“我愛好美食,當時吃的辣子魚被當做一道普通的菜,那個時候并不是所有的餐廳都能意識到招牌菜的力量”。
在中國的飲食行業剛開始萌發現代品牌意識的時候,任泉有意無意間參與進了飲食行業現代化的進程:個性化的設計與包裝、體驗式的就餐風格、明星營銷。這些在現在看起來都已經是司空見慣的宣傳手段,但是在10幾年前,能夠做到這樣的人卻是鳳毛麟角。“對于事業的執著與堅持到最后看起來總是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好像事業成功的人從一開始就是充滿智慧的樣子,其實不是這樣的,相比于智慧,我更愿意用堅持和執著來描述我的事業之路”,任泉說,“只有親身經歷的人才知道其中的艱難。我與別人不同的是我堅持了下來。最近我剛與四川最大的餐飲公司在北京簋街合作開設了一家火鍋店,生意異常火爆。”
投資與責任
雖然投資餐飲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作為演員的任泉對于表演事業有著由衷的熱愛。眾所周知,任泉最早出名就是《少年包青天》中智慧的化身,公孫策這一角色。“其他的對于我來說都只是副業,從骨子里說,我是一個演員,我熱愛表演事業,演戲才是我的主業”,任泉說,“新亮劍中扮演的政委趙剛是智慧的代表,有學歷、有經驗,與黃志忠老師扮演的團長李云龍互補長短,是最佳搭檔”。任泉不僅在影視劇中尋找著自己的最佳搭檔,在現實中也是如此。尤其是在建立了自己的影視公司以后。
2011年,任泉成立了自己的“天禧永泰任泉工作室”(“Quan’s Studio”),“其實公司成立之前,就已經試著做了幾部戲了。包括話劇等,都還播得不錯”,任泉說,“像2009年與其他人共同制作電視劇《尋找證人》,2009年投資制作話劇《瘋人院飛了》,2010年與別人共同出品電視劇《國色天香》等,部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更加堅定了我在演藝道路上的決心,不管是作為演員還是制片人、出品人。所以在2011年我又投資了電視劇《被遺棄的秘密》,又名《懸醫藏心術》,家庭倫理劇《兒女的戰爭》以及電視劇《第九個寡婦》等”。
“現在是一個文化大繁榮的時代,這個時代更需要有人做出好的電視劇”,任泉說,“我選擇電視劇首要是看劇本,一個好的劇本能給人以啟迪,能夠給整個社會帶來正面、有益的影響。其次,如果我投資電視劇,挑選演員的話,首要看重的是人品,只有會做人的演員,才能真正演好戲。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看法,在實際工作中,我是絕對不會干涉所投拍電視劇導演挑選演員的”。
大事業更需要大智慧。在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之后,任泉選擇進入學校充電。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同樣的道理,功成名就之后重新做回學生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2011年,任泉進入了由李嘉誠創辦的長江商學院攻讀EMBA。“在長江商學院我學到了許多以前從未接觸到的知識,與老師和同學的交流讓我受益匪淺”,任泉說,“現代的商業需要現代的管理理念和管理體制”。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有一段國人熟知的名言:“一個人的一生應該是這樣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就目前情況來看,任泉毫無疑問有著如同保爾·柯察金一樣強大的內心世界和對美好生活的執著追求。因此,用三毛的一段話作為本文的結尾或許是最恰當不過的:“請我擔負起對自己的責任來,不是活著就算了,更要活得熱烈而起勁,不要懦弱,更不要別人太多的指引,每一天,活得踏實,將分內的工作,做得盡自己能力之內的完美。就無愧于天地。”
三人行必有我師
《論語·述而》中有句千古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但是大多數人只知道這一句,而不知道,其后還有更重要的一句話,只有加上這句話,孔孟之道才能顯示出其本意:“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三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善的方面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用這句話作為本期圈子的結尾殊為恰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