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工無疑是作為國家機器中利器一般的存在。從007到碟中諜,特工們都在以“保衛世界”的名義在保衛著自己的國家利益。誓言無聲,條約如影,國家利益成為了特工們唯一的信仰。
電影的高潮隨著引火線的點燃,熟悉的開場音樂的響起似乎就已經提前到來了。而這,無疑是最好的一部《碟中諜》。
電影在布達佩斯火車站特工劫持核彈發射密碼失敗拉開了序幕,緊接著湯姆克魯斯在俄羅斯監獄里隆重登場,成功越獄。第二個高潮隨著仿真投影儀和被爆的克里姆林宮來臨,這就是全劇充滿亮點的《碟中諜4》。
“速度”是這部電影令觀眾持續高潮的要訣,電影從一開始在布達佩斯火車站上演冷艷刺殺,到俄羅斯監獄騷亂越獄,再到克里姆林宮的高科技失竊案,哈利法塔上的攀巖,沙塵暴中的極速追車,印度停車場爭分奪秒的對決。影片整體的敘述可謂流暢到極,沒有任何伏筆,反派所占用的菲林令影片根本不像是還存在“反派”,要么是與特工們擦身而過,要么就是與他們產生正面沖突。也就是說,影片的敘述進度完全按照主角的行動蹤跡進行,哪怕是他接受任務的那刻,影片也不費周折,輕描淡寫地劃過。這速度還包括湯姆克魯斯為完成任務追擊目標——失敗——變換場景再來——失敗——變換場景再來……的效率上,整個過程毫不拖泥帶水,一氣呵成到令人目眩。由匈牙利、俄羅斯斗到迪拜和印度孟買,節奏奇快,絕招奇多,不斷出奇制勝,計算機科技與動作雜技都很犀利。大鬧監獄,爆炸克里姆林宮,杰瑞米·雷納擔當的遙控真人飛降凌空停頓,迪拜塔上的高空作業可謂驚險夸張之極,皆充滿不可能卻又逼真的動感奇觀。片中不再玩易容術,但各種計算機玩意很神奇,最過癮是魔術式投影障眼法。布局最優異的則是隔樓雙重交易密碼,這是工于心計而又科技先進的間諜手段。總之出人意表的招數層出不窮,機關法寶無奇不有。這是完全看透目標觀眾需要什么的導演,這是吃透這類影片后的完美呈現。
相比《碟中諜4》,前三部電影仿佛部是導演板著臉拍出來的:不茍言笑,一本正經,很難找到一絲諧趣做劇情潤滑劑。但無論是德·帕爾瑪,吳宇森還是JJ,年表上其實都不缺乏幽默逗樂的作品,只能說他們太看重間諜片的嚴肅性,怕在其中加幽默調料會損害整體氣氛。但拍動畫片起家的伯德似乎沒有這份顧慮,毫不避諱的把IMF組員全整成了冷笑話高手——最明顯的是加大了前集小試牛刀的西蒙·佩吉的戲份,但我們已在他的英國片中見識了他的絮絮叨叨和沒頭沒腦,所以反而沒那么出彩,給人驚喜的反倒是那幾位應該百分百靠譜的特工——湯姆克魯斯跑出醫院,赤裸上身在墻角做欲跳不跳狀,惹得那位俄羅斯特工和觀眾一樣哭笑不得;老好部長一本正經說出的“除非……”;雷納縱身跳到電腦陣列上空,大吼一聲:“我是不是不該跳?我已經跳了!”;寶拉·巴頓勾引電信企業家時甩出的那個巴掌……該片引起的善意笑場最起碼有十幾處,前三部電影加一塊也沒這么多。
之所以說到幽默,是因為幽默在電視劇版《碟中諜》中是屢見不鮮的,尤其是很多集都以一個精妙騙局的完成收場,大反派恍然發現自己深陷圈套、任人擺布,卻已回天無力,或喪心病狂,或萬念俱灰,做出荒唐之舉,對于此時處在全知視角的觀眾,有一種獨特的詼諧效果,不亞于見到一直被蒙在鼓里的憨豆做了蠢事。此外,《碟中諜4》的一些鬼馬橋段還是特地為致敬所創:制作了一半的人皮面具突然卡殼,反派靠面具占得上風,這是對電視劇和前三部電影幾乎用濫的面具橋段的戲謔和顛覆;至于那個自我調侃的“五秒鐘自毀不成功”,更算得上是神來之筆。
不可忽視的是《碟中諜4》還有一個名字:幽靈協議。這似乎在充滿著激情與幽默的影片背后,提醒著我們特工這種特殊職業的悲劇色彩。還有影片中不只出現一次的警告:“如果事情敗露,我們將否認你的存在……”。實際上,湯姆克魯斯在整部影片中,扮演的部是一個幽靈般的存在:不被承認的保護著國家的利益、不被承認的保護著自己的女人。
特工無疑是作為國家機器中利器一般的存在。從007到碟中諜,特工們都在以“保衛世界”的名義在保衛著自己的國家利益。一旦特工的任務失敗,政府能做的僅只是放棄你,當你不存在過,你要證明你的存在,就要重新肩負起任務或是根本的使命。誓言無聲,條約如影,國家利益成為了特工們唯一的信仰。
在觀影的最后,或者是因為克里姆林宮的出現,或者是因為近期的大選,都讓我們不得不想起特工中的佼佼者:普京。不知道當他看起這部酣暢淋漓的《碟中諜4》的時候,又會作何感想。毫無疑問的是:湯姆克魯斯老了,普京也老了,但是他們仍然在完成著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可見特工和共產黨人一樣,都是由特殊材料做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