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侯:親愛的,好好愛自己,沒人會心疼你。如果不開心了就找個角落或者在被子里哭一下,你不需要別人同情可憐。親愛的,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誰都不欠你,所以不要隨便跟人發脾氣耍性子。親愛的,全世界只有一個你,就算沒有人懂得欣賞,你也要好好愛自己。
@微笑安安:原來改變自己也不是一件難事兒,有時候你可能會想,從明天開始,我要改變自己,NO,要改變就從現在開始,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想要做好一件事,就不要拖延,拖延只是不愿意做的借口。
別了,江門
要走了,真舍不得離開你,江門!
三年了,我生命中的美好三年留在了這里。我喜歡這里四季常綠的樹,寬大的樹陰遮住毒辣辣的陽光,為我們這些打工者留下了片片綠蔭。水常流,樹常綠,給人一種清新盎然的感覺。我喜歡這里四季不變的綠,木棉花的紅,可我知道我只是這里的一個過客。
我的朋友,我的老師,我的精神家園——《江門文藝》,是你讓我在這異地他鄉不再孤獨,是你每晚陪著我直至入眠,是你激勵著我讓我消極的生命有了積極向上的動力,我感謝你!
別了,江門!你成了我背后的風景,我會更加堅定地向前走!
(廣東江門 墮 緣)
其實相親也不錯
看罷上期龍喜場作者的編讀往來《自由戀愛更精彩》,對于龍大哥的觀點有些不敢茍同。君不見現在年輕人,工作壓力都比較大,生活圈子又比較狹窄,到了適婚年齡,即使自己無所謂,身邊的親戚朋友也開始著急起來,特別是父母。每到這個時候,我們應該理解他們。因為,兒女的大事,是他們最大的心事!
對于相親,真的沒有必要排斥,最重要的是放平自己的心態。相親,只是作為一種結識對方的途徑。所以,為什么不給自己、給對方一個機會呢?也許你會發現,眼前的他,就是自己的緣分呢!何況,相親也可以當是去認識一位朋友,談不來的不做情人可做朋友嘛!
(湖北省天門市 張艷波)
兩難的親子教育
下班回家,我把剛買的《江門文藝》放在床頭,然后一邊吃飯一邊上網,而妻子愛不釋手地捧著新雜志讀了起來。
突然,我聽到妻子哭了,忙問她怎么回事,她哭得更厲害了,說明年一定要親自帶女兒了,不能再丟在老家不管了。我說好的好的,于是悄悄地湊了過去,發現雜志翻開在那兒,題目正是《我們的女兒》,陳再見寫的。
我也瀏覽了一下這篇小說,頓時明白她為什么哭了,因為作者細膩的筆觸和真實的情感觸動了我們心里最柔軟的部分。在外打工,帶小孩確實不容易。在外親自帶吧,又會影響到工作,丟在老家讓人帶吧,孩子又缺少了父母的親身教育,真讓人頭疼。
(湖南婁底 龍喜場)
在城市還能找回
那份純樸和真情嗎
曹鴻騫的《隔壁人家》一文雖然不是很長,但講述了一個讓人深思的故事:在鬧市區的新大樓“城市華庭”里,來自農村的善良熱情的黎大娘,一個偶然的機會,發現住在隔壁的人家正是多年前的老鄰居二嬸的后人,這個發現讓她興奮不已,滿以為兩家又能親昵相處,沒想到后來仍然只能做普通鄰居,見了面匆匆而過,回家后便匆匆關上了厚重的防盜門。
一墻為何會隔斷兩家情呢?原本是親密的鄰居,搬到城里后卻失去了那份純樸和熱情,慢慢地似乎又成為了陌生人。城市的發展呈現出鋼筋水泥的美麗,然而人心卻逐漸在疏遠,彼此失去信任。掩卷沉思,我忍不住問自己:“在城市還能找回那份純樸和真情嗎?”
(廣州市花都區 曹意蘭)
一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取決于經濟上的效益。所以我們打工者應當用勤勞的雙手為企業創造效益,因為只有老板的“鍋”里有了,咱們打工者的“碗”里才會有!
(廣西賓陽縣 薛旭昌)
關心一切可以關心的事,感動一切可以感動的人;溫暖一切等待溫暖的心,溫馨一切等待溫馨的人!讓關心和感動成為打工一族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熱門詞,讓溫暖和溫馨成為打工旅途中的一縷春風,吹拂一池春水,也吹散打工路上的滿天烏云!
(廣州市海珠區 唐文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