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是新生兒中的特殊群體,其生理和病理的特殊性,意味著他們一出生就應該得到特有的關愛和照顧。早產兒的媽媽要付出更多的耐心來照顧自己的寶寶,如何科學的護理讓早產兒盡快追趕上足月兒呢?
早產兒概述
早產兒又稱未成熟兒,是指胎齡小于37周大于28周的新生兒。多數早產兒體重小于2500g,而體重小于1500g的稱為極低出生體重兒,體重小于1000g的則稱為超低出生體重兒。早產兒不僅僅是出生時間提前這么簡單,根據胎兒在母體內的生長發育規律,不同時期的早產兒會表現出不同的形態乃至生理功能的不成熟,直接結果就是導致其適應環境的能力較差,患病率及死亡率都較普通新生兒為高。
早產的原因
常見的造成早產的原因及高危因素有:母親年齡過小(小于20歲);子宮先天畸形、宮頸機能不全;多胎、胎兒畸形、羊水過多導致子宮張力過大;胎膜早破、前置胎盤、胎盤早剝等;生殖道炎癥如細菌性陰道病、衣原體等;妊娠期急性感染如急性闌尾炎、胃腸炎、腎盂腎炎等;孕婦原有心臟病、腎病、糖尿病、甲亢等合并癥,或者罹患妊娠期并發癥如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妊娠期膽汁淤積癥等;孕婦曾有晚期流產(妊娠12-28周)、早產及產傷等病史;不良生活習慣如吸煙、酗酒、過度勞累等。
早產兒的特征
早產兒與普通新生兒有相當多的不同之處,除了身體外觀方面(膚色胎毛、乳暈乳腺、足底皺褶等),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 體溫調節困難且不穩定,易產生低體溫或發熱。
2 抵抗力弱,即使輕微的感染也可導致敗血癥等嚴重后果。
3 呼吸快而淺,并且常有不規則間歇呼吸或呼吸暫停,
4 吸吮及吞咽能力均弱,賁門括約肌松弛,易致嗆咳,吐瀉及腹脹。
5 對膽紅素的結合和排泄不好,其生理性黃疸維持的時間較足月兒為長,而且較重。
6 肝臟合成凝血因子功能不全,容易出血。
7 臺成蛋白質的功能不好,可因血漿蛋白低下而形成水腫,
8 內環境調節能力較差,容易產生水及酸堿平衡紊亂。
9 中樞未成熟,哭聲微弱,活動少,肌張力低下,神經反射也不明顯,咳嗽、吮吸,吞咽等反射均差。
早產兒護理的要點
早產兒成熟度越差,因此其并發疾病的發生率也就越高,常見的疾病有: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視網膜病變,膽紅素腦病、貧血、佝僂病、硬腫癥等,因此早產兒在護理方面更加需要花心思。
首先,皮膚要勤清潔。很多家長都存在認識上的誤區,認為早產兒體質弱,怕感冒,就給他減少洗澡次數,其實早產兒的皮膚薄,更容易受細菌感染,清潔顯得更為重要。清洗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其褶皺部位,屁股每次換完尿布后要及時用清水清洗并擦干??谇灰脹鲩_水清理,防口腔霉菌感染。
早產兒在喂奶的時候要控制好頻率和奶的沖調比例。由于早產兒一般要進ICU,脫離母親的時間比較長,所以出院后基本上都是人工喂養或者混合喂養,在住院期間一般由醫院為早產兒配置奶粉。用奶瓶喂奶時,奶頭孔眼不宜過大,否則乳汁流得太快,易引起嗆咳,甚至發生窒息。但奶頭孔眼也不宜太小,以免吸奶費力,引起疲勞。吸吮和吞咽能力差的早產兒,可使用套有橡膠管的滴管喂奶。喂完奶后,可讓嬰兒側臥,這樣即便是吐奶也不容易嗆咳,能避免嘔吐物吸入氣管,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
家長要盡量多進行撫觸和語言溝通,給孩子一些愛的傳遞。但要注意的是,撫觸時要確保房間內溫度適當,一般保持在20℃~30℃,另外要選擇合適的時間,一般選在寶寶吃飽后1~2個小時清醒時為佳,不要選在吃飽后或饑餓時或想睡時。
總而言之,早產兒不僅在諸多外部特征及生理功能上有別于普通新生兒,而且在喂養及護理上需要額外注意,特別是一些常見的疾病需要家長細致的觀察才能及早發現及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