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我和老公都是偏胖體型,我擔心將來寶寶也是個小胖子。請問肥胖遺傳嗎?
A:肥胖的遺傳,大多是生活方式的遺傳。父母肥胖的家庭,尤其要注意從小預防孩子肥胖,家長也要改變?nèi)菀讓е路逝值娘嬍沉晳T和生活方式。具體方法有:定期給孩子稱量身高、體重;養(yǎng)成愛吃蔬菜水果、愛運動的習慣;對于小孩子采取少食多餐的原則,不可一次吃得過多過飽;少吃油炸類高脂食品。注意以上幾點,孩子胖的可能性就會大大減少。
Q:我兒子兩歲多,胖嘟嘟的很可愛。可朋友們說:“你兒子太胖了,得注意體型了。”我該開始注意兒子體型了嗎?
A:對于2歲多的孩子來說,胖只是表面現(xiàn)象,不能因此判定孩子現(xiàn)在或?qū)斫】刀ㄓ袉栴},關鍵是看孩子的飲食行為和生活習慣是否健康。
如果孩子已經(jīng)是胖乎乎的,家長仍然對孩子過度喂養(yǎng),或孩子不愛吃蔬菜、水果,或不愛活動,那么肥胖的狀況可能會長期延續(xù),將來對孩子的健康造成損害。有上述肥胖危險因素,在身上快速增長(躥個)后很可能仍然肥胖,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Q:為什么有的寶寶看上去圓圓的,可每次稱重卻并不超重。我家寶寶體型勻稱,可每次體檢,總是在超重的邊緣上。不知這與他骨架大有沒有關系?
A:肥胖指的是體內(nèi)脂肪含量超過正常。有的孩子肌肉發(fā)達或骨架大,看上去很結(jié)實,即使體重超重,也不需要干預。重要的是看孩子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是否健康。
Q:兒子現(xiàn)在上幼兒園中班,是班里最高的,比班里最矮的小朋友高出近一頭,每次體檢老師都說他超重。請問,用什么標準衡量孩子是否超重呢?
A:在幼兒園,保健醫(yī)生一般是按照身高標準體重呆衡量孩子是否超重或肥胖,所以并不是說同一年齡的孩子,參考的體重都是一個數(shù)值你的孩子個高,體重標準相應也會高,如果體重超過身高標準體重10%為超重,超過20%為肥胖。
此外,判斷孩子是否超重,可以用
個簡單的辦法:讓孩子做深下蹲,彎腰手夠腳面,看他是否能做得到,如果不費力就能做到,應該沒問題。
Q:我的女兒已經(jīng)超重了,幼兒園的保健醫(yī)生建議我控制她的飲食。可每天接寶寶回家,她總?cè)氯聸]吃飽。看著孩子可憐的樣子,我真是狠不下心來,請問如何讓她吃飽又控制住體重呢?
A:孩子在幼兒園吃過晚餐,回家后就不用再吃晚餐了。但幼兒園吃晚餐較早。一般是下午4點半左右,這樣到睡覺前,寶寶可能又餓了因此,在家人吃晚餐的時候,給寶寶另備一份食物,比如個蘋果,告訴孩子先吃完蘋果,再吃其他的食品。有時孩子吃完蘋果,就忘記了起初要吃的食物,或者吃不下別的食物了。黃瓜、西紅柿、蘋果、梨等不太甜的水果蔬菜,可以作為王常進食后給孩子吃的食物。此外,多運動有助于減輕寶寶的體重。
Q:寶寶現(xiàn)在1歲,書上說要控制孩子飲食,不能吃得過多。可如何衡量孩子吃得是多還是少呢?我們也不可能像專家那樣精確計算每餐的熱量攝入等。有沒有一個簡單可行的飲食設計建議?
A:控制孩子的飲食,主要是避免過度喂養(yǎng),當孩子表示不想吃了的時候,不追著喂就可以了。另一個衡量孩子飲食是否合適的方法是定期(每月1次)稱量身高、體重,二者都正常就表示飲食適量。
1歲的孩子,每日應進食5~6次,可以安排3次飯,2~3次奶。每天3頓飯可以是蛋羹、面條、爛飯、饅頭、餃子等,另外可以加上各種水果、餅干、小點心等一這個年齡的孩子,可以任意選擇食物品種,但加工時需要做得爛和碎一些。
關于寶寶便便的Q&A
Q:我的寶寶3個多月,一直是母乳喂養(yǎng)。從出生后不久,他的大便就一直不成形。醫(yī)生說是生理性腹瀉,慢慢就會好的。請問什么是生理性腹瀉,為什么不用治療呢?
A:生理性腹瀉一般認為是與母乳中的前列腺素(PGE)含量過高有關。PGE可促進胃腸蠕動及水、電解質(zhì)代謝而導致腹瀉,孩子胃腸功能尚束發(fā)育成熟或是過敏性體質(zhì)而導致腹瀉。多見于6個月以內(nèi)母乳喂養(yǎng)的有過敏體質(zhì)的嬰兒。這些孩子外觀常顯得比較虛胖,并且臉部常有濕疹,出生后不久就出現(xiàn)稀水樣大便、伴有奶瓣或少許透明黏液。或有酸味,但無臭味,大便每天多達7-8發(fā)。孩子除大便坎數(shù)多不成形外,無其他不適,精神好、食欲佳,體重照常增長。
生理性腹瀉一般不影響孩子的發(fā)育,不需要治療,隨著月齡的增長,按時添加泥糊狀食品,大便就能逐漸轉(zhuǎn)為正常。
Q:如何解決寶寶因為吃配方奶粉而大便干燥的問題?
A:對待這種情況,媽媽可以試試以下方法:首先選用配方合理的配方奶粉。購買奶粉時仔細看好配料表,不要選擇酪蛋白含量高、飽和脂肪酸為主的配方奶粉。沖調(diào)奶粉時,注意接照說明書進行配制,不能濃度過高。
兩餐奶中間要喂白開水,寶寶滿2個月可以喝菜水。4個月以后,當寶寶已經(jīng)能吃泥狀食品或固體食物時,按時給寶寶添加果泥、菜泥、碎菜等較大顆粒的食品,1歲以上的寶寶可以適當?shù)靥砑哟旨Z,補充粗纖維的攝入。
養(yǎng)成定時大便的習慣。小嬰兒可以定時把大便;寶寶會坐后,逐漸練習坐盆。可以早日建立正常的排便反射。
Q:四個月大時寶寶便便就成形了,是不是太早了?
A:如果寶寶已經(jīng)添加輔食了,便便逐漸成形是正常的。寶寶便便的形狀和所攝取的食物有關。輔食添加后。尤其是粗纖維的攝入,會促使便便成形。只要寶寶沒有出現(xiàn)便秘、上火等癥狀,且食欲、精神等狀態(tài)良好,就無需討分擔心。
Q:以前寶寶的便便都是黃色的,可昨天他突然拉出了綠色的便便。不會是得了什么消化道方面的病吧?
A:大多數(shù)形狀正常的綠色便是正常大便。但以下情況也會造成綠色便:第一種,是消化不良或急性腹瀉的嬰幼兒因腸蠕動過快,膽綠素在腸內(nèi)尚未轉(zhuǎn)化為糞膽素所致。
第二種,是鐵劑服用過多或是維生素C缺乏引起鐵吸收不良。因為鐵在酸性環(huán)境中吸收得最好,如果配方奶中的鐵吸收不完全或者由于補充過多的鐵劑,一部分沒有吸收的鐵劑混在大便中排出,形成綠色便或黑色便。
第三種,進食的一些綠色蔬菜來完全消化,從大便中排出。
Q:3歲的壯壯剛上了幼兒園。可上幼兒園沒多久,他的小內(nèi)褲上總是有糞跡。壯壯媽很苦惱,帶他去醫(yī)院檢查,診斷結(jié)果是功能性便秘。既然是便秘,怎么又會不自覺地拉出便便來呢?
A:孩子剛上幼兒園,周圍的一切,包括幼兒固的環(huán)境、老師、小朋友、衛(wèi)生間等對于孩子都是陌生的,這樣的環(huán)境很容易使得剛離開父母的孩子產(chǎn)生緊張焦慮的情緒。當孩子有了大便可能不敢向老師提出,或者害怕在不熟悉的衛(wèi)生間大便,因此造成大便儲留在直腸里,致使腸壁過渡擴張,腸功能發(fā)生紊亂。
孩子對擴張的腸壁喪共了感覺,難以形成有效的排便反射,導致失控的大便留在孩子的小內(nèi)褲上。這些在內(nèi)褲上的大便也可能是在結(jié)腸近端新形成的液體便從堵塞的遠端結(jié)腸或直腸內(nèi)堵塞的糞塊周圍或者縫隙間流出的。
一般來說,失控的排便中95%伴有功能性便秘。因此家長和老師應該幫助孩子盡快熟悉幼兒園環(huán)境,給予孩子必要的關懷。孩子心情舒暢了,陌生感消失了,排便的問題可能就會很好的解決。同時要注意增加富含膳食纖維的食品,調(diào)節(jié)飲食結(jié)構,這個問題一定能夠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