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字是我國一種古老的書體,具有“原生態”的特征,也是所有書法的源頭。篆書的基本特點是因形立意,如馬、羊、象等字。我們建議娃娃學書法從篆書開始,是因為篆書具有圖形文字的特征,每一個字就是一幅圖畫、一個故事。再加上表意性強,便于聯想,所以非常符合娃娃們的天性,能夠吸引他們去探究漢字的來歷,進而達到學前啟蒙的目的。
【講故事】
家,一個多么親切而溫馨的字眼,一個供人遮風擋雨的地方,因為那里,有自己最愛的親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家,充滿著關愛,充滿著親情。
鳥巢是鳥兒的家,蟻穴是螞蟻的家,大海是魚兒的家。
【認漢字】
“家”字是象形字,由“一”(mian)和“豕”(shi)組成。本義:屋內、住所。
甲骨文①字形,上面是“一”,表示與室有關,下面是“豕”,即豬。從這個字可以看出,在上古時代,人們的畜牧業是從養豬開始的,可見豬對人有多么重要。
“家”字是個會意字,看看金文⑦就更形象了,外面是屋,屋內有一只頭朝下的豬。小篆③是屋內有“豕”(豬)。所以房子里有豬就成了人家的標志。
將小篆的弧線拉直實現了隸變,成了隸書,隸書與楷書④與小篆大體相同。
【學書法】
“家”,甲骨文、金文、小篆的寫(畫)法,基本筆順為:自上而下,從左至右,由外而內,即可。
示范一個金文“家”字:
1、先寫(畫)一個寶蓋;
2、再畫一個“豕”。
【受啟迪】
我愛我家,每個人都有一個家,我們要愛家里的每個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
漢字中用“家”字組成的詞、成語有很多:
如:四海為家,就是說我們長大了要志在四方,不戀家或個人小天地;
如:愛國如家:就是愛我們的國家如愛我們的小家一樣,真心真意;
如:百家爭鳴,原指先秦時代各種思想流派,后指各種政治、學術派別。鳴:發表見解。就是說我們在學習中,對一些知識要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大家相互借鑒,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