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客戶呼來喝去,如果能簽單,哪怕有機會簽單,也就忍了。沒想到,只是白白做了客戶的工具,當了一次炮灰,收了三頂“帽子”。
每個人都比較樂意分享自己成功的經驗,但并不是每一個人都敢于直面剖析自己的失誤。因為,回首一個失誤,就如蛇脫一次皮,痛苦一次。但是,只有不斷回首自己的失誤,才會讓自己真正的成熟起來。
回首過去,曾經因為失誤,讓我失去了簽單的希望,還讓我在老板面前的印象大打折扣。
猶抱琵琶半遮面
有一個客戶不知通過什么途徑了解到我們公司,跟公司的一個老業務員聯系上,說是有一個項目想和我們合作。根據公司的相關規定,這個區域是我的,所以老業務員接到電話就應把客戶的聯系方式第一時間轉給我。但當時公司的管理有點亂,老業務員并沒有及時轉給我,還和客戶保持了一段時間的聯系。
客戶電話轉給我后,我向老業務詢問項目的具體情況,與客戶洽談過什么內容,老業務不知何因也沒有跟我講清楚什么。于是我主動聯系客戶,表明身份。客戶叫我最好盡早過去,再不過去的話,就沒有項目合作的機會了。
我通過自己的渠道,了解到甲方確實在上這個項目,而且已經動工了。按理說,這么大的項目,肯定經過了招標。也就是說,在投標時,客戶肯定和相關的供應商有一定的聯系。可這個項目我們前期根本就沒有介入,客戶為什么要找我們?這個問題我沒有想明白。
做業務的,只要有機會,只要有一線希望,肯定就要好好爭取。于是,我就去了。
一路狼狽一路煩
出發前,我先聯系了客戶,問他到什么地方見比較方便。客戶告訴我到C單位,很近的,從火車站打車過去也就10多塊錢。
我下火車時,天氣大變,只穿了一件短袖的我冷得直發抖,我學地理專業的,知道每一個地方的大致氣候,但這一次,因為少帶了衣服,讓我吃盡了苦頭。我好不容易攔到一輛出租車,向客戶說的地點走。到了之后,出租車顯示的價格是35元(后來我證實出租車沒有繞任何的路)。對于差旅費公司是有規定的,一個差期出租車限報50元,就這么一下,用去了一多半,當時我對這個客戶的印象就打了一個不小的折扣。
我打電話給客戶說我到C單位的大門口了,問他我應怎么走。客戶在電話里說讓車再往前開,到什么地方左轉,再往前開,然后再右轉什么的。我聽著頭就大了,因為我當時已下車。
我撐著一把傘站在雨中,冷風不斷往我身上刮,周圍比較荒涼,根本看不到出租車過來,好不容易來一輛,上面還有人。后來總算來了一輛空車,上車后我卻說不出來到哪里,只好打電話叫客戶為出租車司機指路。電話接通的那一刻,我明顯感覺到客戶的不奈煩。出租車轉了幾個彎,停了下來,司機說前面他不能開了,要我下車走進去。我付了10元錢準備下車,卻發現腳下根本就沒有下腳的地方,整條路全是深不知底的泥漿。說實在的,我還是第一次到這種地方談業務,當然,心情還真是差到了極點。
走了一段爛泥濘的路,我看到一牌子上寫著“**建設工程指揮部”,前面的抬頭就是甲方的單位名稱。看到這個,我心里有點來氣。客戶是工程商,但甲方是哪個單位,客戶卻一直不肯告訴我。客戶知道我們是專業做這個行業的,對行業的甲方客戶或多或少有點了解和接觸。因為是直接和工程商合作,一般我們是到工程商的辦公地點進行洽談,最后施工時才到甲方現場的,所以我才事先問客戶到哪里見比較合適。客戶如果直接跟我說到甲方的施工現場,我也不用費這么大周折來打車轉車,也根本不用在路上跟他打電話問路什么的。當時我的心里真的有點來氣,感覺客戶是如此不信任我。
站在過道上,我聯系客戶說我到了,問他在哪。客戶回話說叫我等一下。我全身冷得發抖還要假裝堅強,可是滿腳的黃泥及褲管上的泥漿我沒法掩飾。當時的我,真的很狼狽。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客戶來了之后,把我領進一間辦公室,跟房間里的另一個人說了一聲我的身份。我掏出名片給了他一張,也遞了一張給另一個人。這時客戶電話不斷,還不時有人來找他。我不斷地在辦公室的過道上變換自己的位置,好讓其他人經過或到他的辦公桌前談工作。他們說的是當地話,我很難聽懂。當時的我,站也不是,坐也不是,真的很狼狽。
坐了一夜火車,又遇到這種天氣,這樣的場景,我感覺很累。于是我把我的電腦包放在客戶的辦公桌上。辦公桌上實在沒有多少空余的地方,我只好把電腦包放在一份大約有三五頁的文件上。但我的包把這份文件全蓋住的話,萬一客戶一會兒要用看不見就不太好,所以我想把這個文件放到我的電腦包上面來。等我拿起來文件一看,是一份其他系統的預算表。當時我頭腦一熱,自作聰明地如商業間諜般想翻看一下最后的總價。就在這時,客戶看到我在翻看這份文件,便一把奪過去,又去忙他的事。
客戶好不容易有一個空檔,跟我說:“你們老*(我們公司的老業務員,年紀比我小)怎么不來?”
我說這個區域市場是我在負責。當時我就感覺客戶的臉色不是很好看,輕聲向我嘀咕了一聲:“你怎么一點規矩都不懂。”
我明白客戶的不高興,但我自我安慰:一個業務員想看其他的預算,是不太光彩,但也算是情有可愿,接下來把事情做好,還是可以取得客戶認可的。
客戶總算是有點時間跟我談了,我簡單介紹了一下我們公司。在介紹的過程中,我問他是不是有一個產品和**公司在合作(因為我剛才聽到他和其他人交談的過程中,說到這家公司,這家公司跟我們合作也不錯,我想借這家公司來拉近我們的距離)。客戶臉一沉,說:“不該翻的東西不要翻,不該問的就不要問。”
客戶要我介紹我們的產品,我反問:“這個項目有沒有具體的要求?或者當初招標時,招標文件與我們產品相關部分有沒有電子版?要么我先了解一下你們的需求,再來介紹我們的產品。”任何業務員,總是想先了解甲方的需求,再有的放矢地進行產品介紹,這樣更有針對性,更容易打動客戶的。
客戶卻說:“不要管這里的要求,就介紹自己的產品。”
我對我們的產品進行了簡單地介紹。讓我想不到的是,客戶把我們的產品批得一無是處,說什么我們根本就不了解這個行業,一點也不專業,很多細節沒有考慮。
我聽客戶這么說,真有點不服氣。這兩個產品,可以說國內還沒有哪家公司可以做得有我們這么專業,對這個行業的需求,還沒有哪家公司比我們有更深入的了解。我可以拿出事實來跟客戶講,但我講清楚了、講明白了又有什么意思呢?只好強忍住不講。
其實客戶講的一些東西,一些細節,有些我們本身就考慮到了。有些功能只要這個甲方客戶提出來,我們的系統雖然沒有這樣設計,但在技術上我們完全可以滿足的。這就是我之前為什么要客戶給我說要求,想看當初的招標技術要求的原因所在。而我現在在這里,完全被動了。但爭論又有什么用呢?我只好以退為進。跟客戶說:“我今天先回賓館,晚上針對你們的要求修改我們的方案,特別針對甲方特殊要求的地方,我會用粗體顯示。”客戶表示認可。
在回賓館的路上,我接到了老板的電話。老板問我到底怎么回事,一個老業務員了,怎么還會出這樣的差錯,在客戶那里亂發名片,亂翻東西,亂說話。
我被客戶扣上了三項帽子,這個項目可想而知了。
柳暗花明曇花現
回到賓館,我連夜根據客戶的需求修改方案。第二天,我把修改好的方案送到客戶那里。這次和客戶的溝通我感覺還好,至少沒有看到客戶不高興的臉色,客戶還把我引見給他的上司——他們公司的老總。老總一直強調要跟我們這種有實力的知名公司合作,要求我們重視這個項目等。
晚上客戶快下班時,我打電話約他吃飯,但客戶拒絕了。
第三天,我充分調用自己在這個城市的人脈資源,想跟甲方接上頭,看看能不能做通甲方的工作。由于人脈實在有限,我沒能找到關鍵人。當天晚上,我又打電話邀請客戶吃飯,客戶還是拒絕,但我在電話里聽到了他的笑聲,我能想象出他接這個電話是微笑著。這個笑聲,是我接觸這個客戶以來第一次聽到的笑聲,我以為只要我們的價格他能接受,客戶會給我一個機會。
我回去之前,客戶打了兩個電話聯系我們公司的老業務員,包括我主動打電話聯系時,客戶一直都說這個項目急。于是,我決定報給客戶一個比較低的價格。客戶說這幾天沒有時間細看,他也要匯報給老總,叫我先回去,過幾天聯系我。
置之死地未后生
我回來后,開始還隔兩天給客戶打一個電話,但絕大多時候是要么關機,要么沒人接聽,難得一次正在通話中,而我卻沒有接到客戶的任何一個回電。差不多三個多月后,那個客戶發短信給我說:兄弟呀,你怎么一點音訊也沒有呢?上次那個項目,我們公司組織內部招標,要我再降點價什么的,爭取合作成功。當時我想,這個項目能不能死而后生就看此一舉了,因此我把價格拉到了最低點。價格發出后,聯系那個客戶,他說把我們的報價給老總了,最后讓老總來定,但老總的聯系電話他一直不給我。
于是,這個項目就在我的記憶里慢慢褪去了。
后記:
后來跟一個行業里的朋友說起這個項目,朋友知道這個工程商和這個總項目的一些運作情況(當時我還不認識這個朋友),他告訴我一句話,讓我死得有點明白:人家根本就沒想和你們合作,因為招標方案里根本就沒有設計我們的產品。他們找你來,就是想借你們來砍供應商的價格。
我在不明不白的情況下,做了一次炮灰,收到了三頂“帽子”。
關于客戶對自己公司的誤解,最好的應付方法不是高談雄辯,而是通過展示實力和專業,讓客戶心服口服。
案例點評
崔建中
資深銷售培訓師,顧問式銷售的倡導者,兼具深厚理論基礎和多年實戰經驗,著有中國第一部顧問式銷售小說《縱橫》。
好的銷售都是從血泊里爬出來的,失敗是銷售的一部分,甚至是最重要的部分。在銷售領域沒有什么常勝將軍,如果有,老板一定要開除他!因為那不是因為他的能力,而是因為他在有意回避一些可能失敗的項目。這樣的懦夫當然要干掉他,還客氣什么?
失敗是劑良藥,吃起來雖然苦澀,但是吃下去卻能治病。所以從這點看,作者敢于回味自己的失敗,本身就是值得學習的事情,因為大部分人都是希望把它埋在心里,甚至不愿記起。
表揚完了,我們再分析一下案例失敗的一些根本原因。
1.放到籃子里的并不都是菜
文章中有一句話:只要有機會,只要有一線希望,肯定就要好好爭取。這個觀點也許是銷售中最大的錯誤,卻是很多領導最喜歡教育新銷售的觀點。
所謂銷售,就是一次次的生意。既然是生意,自然考慮投入產出比,有戲的上,沒戲的撤。銷售是門科學,不鼓勵喊著口號去當炮灰。因為對銷售來說,最寶貴的東西就是時間,決不能把時間浪費在不可能的項目上。可是新銷售為什么最容易犯這種錯誤呢?原因在于他們有時間。他們之所以有時間,是不知道該干什么,看到項目就想向前沖。而無論是客戶還是競爭對手都需要陪綁的,所以,你就成了炮灰。
2.不是所有客戶都是好客戶
我一直非常反對喬吉拉德的一些銷售理論,我認為他誤導了銷售,尤其是新銷售。他把推銷而不是銷售的思想灌輸給了銷售,把銷售者變成了推銷者。比如他說“壞客戶總比沒有客戶好”,或者他的著名的見人就發名片的理論,無不是這種觀點的炫耀。這害了很多銷售,這個案例就是如此。
大項目銷售中有句話:客戶沒有目標,銷售就沒有希望。這容易理解,客戶必須非常清楚銷售人員的產品或方案能帶來什么,才會下定決心購買。就像你買衣服總是要試穿一下,目的也是要知道購買之后能達到的效果。
但銷售中還有一句話:如果客戶有了清晰目標,銷售希望也不大了。這話也不難理解。客戶的目標怎么來的?絕大多數不是客戶想出來的,而是你的競爭對手幫助他樹立起來的。你的對手會幫助他樹立什么目標?當然是有利于他自己的目標。如果是有利于他自己的目標,后繼者還有戲嗎?
有家國際性的大公司,非常具有競爭力,他們曾經做過一個統計:在一個采購項目中,如果客戶的目標不是他們營造的,成功率不超過7%。也就是說,100個這樣的項目,要丟掉93個。別忘了,他們公司擁有全世界最好的技術和產品。
7%已經是相當高的數字了,如果是客戶主動邀標(就是文章中的情況),大部分情況下,你的可能性只有2%。即使是銷售老手通過一個科學的流程去爭取這個項目,其成功的概率也不會超過24%。
2%不值得銷售去努力,除非你是成功學出身的,或者你是頂尖的高手。前者反正腦子有水,不怕累,而后者有能力翻盤。
3.運作過程中的問題
文章中,客戶沒有給銷售人員機會讓他了解問題,而是直接讓他介紹產品,這更進一步說明,陪綁的嫌疑很大。遇到這種情況該如何做?
(1)建立信任
碰到這種情況,首先要做的是建立信任。如果沒有信任,一切都沒有可能。但是如果時間很短、當時情況又很復雜,這時候最可能的辦法是利用“專業信任”,這是建立信任最快的方式,簡單說就是讓他覺得你是專家。手段有幾個:
● 先“開門”。如果這樣說話,一般人沒法拒絕你,比如:張總,我想請教幾個問題可以嗎?
● 問非常具體的問題。比如:你們現在采用清單算量還是定額算量?如果是定額算量,選定與哪種定額相掛接?
● 列出你們公司曾經做過的案例,表明你是行家里手。
● 適當裝修你的經歷,表明你是專家。
(2)預算問題
文章中有一個橋段,即偷看別人的報價。這是小聰明,我們試想一下,即使你知道了報價又能怎么樣?最可能的做法是為了拿項目去降低自己的價格,希望比對手低一塊。可是真降下來,客戶會怎么樣?最大的可能是拿你的價格去壓對手的價格,還是沒你什么事。何況,這個預算也許是客戶和對手共同策劃的,那就更麻煩了。
所以偷看得不償失,還不如假裝高尚。反正如果后面真有戲,一定會有人告訴你別人價格,因為那時候,你肯定是搞定人了。
(3)是海市蜃樓不是“曇花一現”
文章中說:交上方案后,客戶的態度好了很多。這再正常不過了,客戶找到了一個心甘情愿來陪綁的,當然高興。因為很多項目招標或者議標都需要幾家公司參與,才顯得公平公正,而找這樣的人并不容易,所以一旦找到,一定要帶到領導那里去展覽一下,以便在領導面前表明他是多么努力地工作。
當然,這種情況下,客戶肯定不會出來吃飯,他要假裝高尚。如果是真吃飯,一定是他請你。為什么?大家可以想想。
(4)真能推翻嗎
這個項目顯然是被做局了,而銷售人員接觸的這個客戶角色,一定是參與做局的。讓我們想一想,誰能推翻這個局?答案只有一個:更高的領導,否則一切都是瞎扯。
讓我們再想想,領導什么情況下才愿意推翻這個局?答案也只有一個:能夠改變關鍵需求。
所以,如果想翻盤,只有從這兩個思路上下功夫了。下面有一個筆者經歷過的類似案例,可以供大家參考
(編輯:吳明 housy0116@126.com)
鏈接案例
天上掉下的林妹妹
——如何應對送上門來的招標書
招標書主動送上門,是好事還是壞事,接還是不接?明知是個套又不甘失去機會,怎么辦?這里是筆者曾經經歷的一個類似案例,為了幫助大家對這個問題有一個比較完整和深入些的認識,一并發出來供讀者參考。
崔建中
大約5年前,我剛剛跳槽到一家公司做銷售總監,當時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客戶資源極其貧乏,部門銷售漏斗里根本就沒有幾個像樣的項目。沒辦法,我給自己部門的兄弟下了死命令:逢單必搶,看見蒼蠅也要給我啃下一塊肉來!
不期而至的標書
我的運氣實在好的不得了,命令下達的第二天,就有一只蒼蠅飛到了我的嘴邊:湖北的一家企業招標,希望我們能應標。標書風情萬種地擺在我的辦公桌上,卻給我出了一道實實在在的難題:上,還是不上?這是個問題!
上吧,前期一點工作都沒做過,成功的希望跟鳳姐嫁給金城武的概率差不多。不上吧,這確實是塊肥肉。看需求,往少里說也得500萬,對我完成任務大有裨益。
要是擱在往常,這種項目我連想都不用想,肯定是放棄。不過人窮志短、馬瘦毛長,對一個餓暈了的家伙來說,做這個決策確實不容易。
我考慮再三,還是拿不定注意,最后決定先和部門的同事一起商量一下。于是我馬上召集兄弟們開會,可沒想到的是,聽完這幫家伙們的慷慨陳詞,我越發暈菜了。下面摘錄大家的發言如下,各位看官不妨自己評測一下:
路人甲:“作為銷售,不能放過任何的機會,哪怕只有一線希望,也要盡100%的努力。銷售就要迎難而上,銷售人員就是為了解決困難而生的,不經歷風雨,哪能見彩虹?”
我同情地望了他一眼,心想:可憐的孩子,被成功學搞壞腦子了,我雖然也餓的發暈,但是還不至于拿著雞蛋撞石頭。于是我說道:“我當然希望見到彩虹,可是這輩子你見過幾次?你又淋了多少次雨?做人要現實,全世界的雞蛋聯合起來也撞不過石頭啊。”
路人乙:“這個絕對不能上,閉著眼都知道,這種項目早就被人搞定了,你看那標書寫的,多么神采飛揚,不是行內人代筆才怪。這樣的項目純屬浪費時間,也浪費差旅費。有這個功夫還是到別的地方碰碰運氣吧。”
我郁悶地望了他一眼,贊揚道:“好主意!不過有別的機會我還死盯著它干嘛啊?要不咱這樣,我給大家每人都多壓點任務,這個單子咱就放棄?”
可想而知,接下來大家立刻眾口一詞地批評路人乙。
這時候路人丙挺身而出了:“老大,干脆這樣,我們隨隨便便地寫個應標書,之后,報個能報的最低價。能拿下來當然好,拿不下來,也把對手的價格砸下來。咱們沒戲,別人的日子也別打算好過!”
我崇拜地看了他一眼,問道:“你黑社會出身啊?”
意見都被我否定了,大家也開始變得沉默了。沒辦法,我只有挺身而出打破這種沉默了。我開口問道:“各位,如果我們要拿下這個單子,必須要具備什么條件?”
“先得推翻這個標書,否則就是眼睜睜的跳到陷阱里。”路人丁說道。
“誰能推翻標書?”我接著問。
“當然是客戶的高層。”大家的意見終于取得了一致。
“那我們就一起討論一下,怎樣利用這個天上掉下的‘林妹妹’見到客戶的高層吧。”我說。
大家一聽都來了精神,紛紛開始獻計獻策。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何況一群天天以“坑蒙拐騙”為生的大客戶經理。
兩個小時很快過去了,我們終于有了一個結論性的東西,大家對自己總結出的這個東西紛紛表示由衷的自我表揚。以后的實踐也證明,這個東西確實給我們帶來了簽約。
如何應對客戶的投懷送抱
老銷售都知道,其實上面案例中的項目希望非常小。小到什么程度?從我們的統計來看,成功的概率只有2%,不過小是小,不代表沒有希望。我們都見過成功翻盤的案例,但是翻盤是有條件的,而且還是兩個:能夠改變關鍵需求;能說服高層。這倆條件是缺一不可的,所以標書的處理過程就要沿著這兩個思路展開。如果這兩個條件也達不到,趁早離開,別扮演陪太子讀書的角色了。銷售中最大的倒霉蛋就是跑第二名的家伙,他干了所有的事情,但卻什么也沒得到。
不過要想具備這兩個條件,可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一般情況下,都需要和客戶扯幾個來回。總結一下我們這一群人的血淚史,操作這種天上掉餡餅的勾當,最好按照以下7步走:
第一步:提交換條件
銷售中有一條法則:沒有得到,就不要付出。這條法則告訴我們,當客戶要求我們做什么事的時候,正是我們要求客戶做事的最好時機。可惜,很多傻銷售只知道悶頭替客戶做事,搞得自己比驢還累,比雷鋒還偉大,卻總也拿不到單子。
而現在客戶要求你回應標書,你最應該提的條件是:調研,而且必須會見他們三個以上的關鍵人物(只有關鍵人物才能翻盤,不見不行啊)。你可以參照如下的方式給客戶回一封郵件或者傳真:
Re: 關于xx公司方案征求的回復
張先生,您好!
首先,感謝您將我們公司的系統作為你的一個潛在解決方案。謝謝您的信任。
不過,按照我公司的相關規定,在對貴公司沒有任何了解的情況下出具方案應答書,是被絕對禁止的。如果我們不能夠親自了解相關領導的要求和業務目標,我們很可能會造成重大遺漏,并給你帶來巨大的風險。這不是一種對客戶負責任的態度,也違反了我們公司一貫的做事原則。
但是,如果您希望我們參加這次選型,并能費心為我們安排會見銷售副總裁趙總、采購副總裁錢總和CIO孫總,我們很愿意積極地參與。從我們的經驗來看,如果希望成功實施XX系統,管理者通常必須要參與。這樣做既能最大限度的滿足貴公司的需求,也能最大程度避免貴公司的采購風險,從而使雙方最終受益。
等待您的下一步安排。再次感謝您對我們方案的興趣。
順祝商祺
您的朋友:XXX
信發出去之后,球就在客戶那邊了,你不用擔心客戶沒有反應,客戶找個陪綁的也不容易,通常不愿意輕易放棄。客戶接到信函后的反應通常有兩個:同意你的要求,或者不同意。如果同意,進入到第二步,否則進入到第五步。
第二步:確定關鍵采購人的關鍵目標
要想力挽狂瀾,關鍵點在于找到或者改變關鍵人物的關鍵目標。目標變了,需求就變了;需求變了,標書就變了;標書變了,一切就都可以重來了,你又可以從容開始你的銷售工作了。而且從經驗來看,大部分競爭對手(也包括客戶的采購人員)根本就不顧及、不了解或者不全面了解關鍵人物的關鍵想法。他忽略你沒忽略,你就占據主動了。當你見到客戶的關鍵人物的時候,你一定要問兩個核心問題:
1.這個項目你最關心的是哪幾個方面?
2.你希望通過這個項目達成哪些目標?
然后順著這個缺口攻進去,也許你會有驚人的發現!這一步完成,進入到第三步。
第三步:提供招標應答
這個簡單,按照你了解的情況,開始撰寫方案應答書。不過這個地方要特別注意,你的客戶中肯定有人是被對手搞定了(否則前面的標書怎么出來的),這時候你需要把水攪渾,不渾就沒法重新洗牌。
攪渾的辦法就是彌漫痛苦,也就是要讓更多人了解領導頭疼的問題和要達到的目標。要讓大家知道,從前的標書其實是錯的,至少是不完善的,領導有自己的想法的,不改變是不行的。
這種做法,我們老祖宗曾經用過。當年劉備江東娶親的時候,就是有意炒的滿世界都知道,最后才抱得美人歸。這步做完,轉到第四步。
第四步:發確認函
這一步和第三步可以同時進行,發確認函的目的一是防止應答書到不了關鍵人物手里,二是把事情做絕,讓對手沒有翻盤機會。
確認函既可以根據不同的對象發不同的內容,也可以匯總后發給相關人,但是一定要做到讓更多的人清楚和了解。
確認函的格式通常如下:(以CFO為例)
尊敬的xx總,您好!
非常感謝您對我們公司的信任,和您交談是一次愉快的經歷。在與您的交流中,我們的主要議題是:現行的資金管理模式無法適應集團快速發展的需要。
在會談中,您認為主要原因是由于:
1.賬戶管理混亂,造成資金管理的風險加大;
2.公司統一管理和調度資金程序多、跨銀行、管理層級復雜;
3.資金使用計劃形同虛設,人為的因素太多。
您認為如果具備如下的條件,現狀將會得到有效的改善:
1.建立全集團集中的資金管理平臺;
2.建立結算中心,統一資金管理的崗位建設;
3.規范公司的計劃管理流程,進一步提升對計劃的審批力度。
您的意見非常重要,為了將整個項目良好推進,我們制定了相關的解決方案。一并附上,希望得到您的寶貴意見。
此致
敬禮!
您的朋友:XXX
X年X月X日
發信函要注意三點:
1.信函發出去的時候,一定切記:附上的方案不是那厚厚的一大摞書,而是專門摘出來的針對當前客戶角色的部分,也許只有幾頁。因為太厚了根本沒人看(如果你寫的比《紅樓夢》還好則另當別論)。
2.每個你認為重要的角色最好都要發,以便造成“彌漫”的效果。當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痛苦,這個要把握準。
3.如果這些人中,你認為有對你比較青睞,或者對競爭對手比較反感的人,務必做一次回訪。回訪中,把你給所有人的資料,統統給他一下,以便教會他如何幫你。下面的事情,他自己就會做了。
這一步做完,如果高層有反應,轉入正常的銷售程序。如果還是沒有,轉到第五步。
第五步:找標書的毛病
找不出毛病?你以為你的對手是上帝啊,他幫客戶做的標書是不可能沒有毛病的。因為那個標書一定是偏向他做的,既然有偏向就會有毛病。如果你找不出來,只能說明你對行業或者自己的產品還不熟悉。
這里要注意三點:
1.問題不能僅僅找一個,至少要找三個以上,越致命越好。
2.問題越大越好,因為問題大了,負責具體執行的人就不知道也不敢回答了,他更愿幫你向上層找人來回答,這正是你希望的。比如:詢問基層人員公司戰略問題,詢問技術人員財務策略問題。總之,你覺得他們什么不懂,就畢恭畢敬地問他們什么。他們不懂了,自然會替你找懂的人,這些懂的人通常也是有權力的人。
3.實在找不出大問題,就沖著將來項目實施可能存在的風險問題用力。客戶發完標書后,其實心里也在打鼓。何況大項目中,客戶方方面面的人都會有自己的小算盤,想給自己的政治對手找茬的大有人在,這幫家伙們正等著你輸送炮彈呢。
找毛病的目的還是要見到客戶,尤其是客戶的高層,因為見不到肯定沒戲。所以一切都是手段,見到高層才是目的。
見到了客戶高層轉到第二步,見不到,轉到第六步。
第六步:找自己的老大出面
注意,是銷售人員自己的老大,不是客戶的老大。找老大的目的有兩個:
一方面是讓他代表公司與客戶聯系一次(銷售人員提前做好鋪墊,說清楚,你老大有多么的偉大),表示你們對客戶的足夠重視。中國人對權力的重視超過一切,從經驗上看,拿你的領導唬唬人往往能讓客戶重視,逼出客戶的老大。逼出來的目的還是要見面,不見面解決不了問題。
另一方面是讓你的老大幫你協調一下資源,你的老大資源肯定比你多,說不定可以迂回見到客戶高層。
如果還不行,轉到第七步。
第七步:不玩了,愛誰誰
這么折騰都不行,就沒有必要堅持了,三只腿的蛤蟆沒有,兩條腿的客戶有的是,再找就是了。做銷售又不是做超女,堅持到底的未必就是純爺們。
通過以上7步運作,根據統計規律來看,翻盤的概率可以由2%提高到24%,雖然希望還不是太大,但是作為銷售人員肯定可以竊喜了。
想知道開頭那個項目的結果嗎?不復雜,當我走到第五步的時候,客戶的采購部門實在受不了我的款款深情,答應帶我去見他們的財務副總。一見面,問題就出來了:標書里一直談的準時交貨率問題,副總根本不在意,他們是大型裝備行業,這個行業里這個問題早就是行規了,客戶也早已經接受了這個潛規則。副總真正關心的問題是成本總也算不清楚,也就不知道合同簽訂時該給客戶報多少錢。找到問題就好辦了,于是接下來我們干柴烈火,一拍即合,很自然,項目屬于我了。
(編輯:吳明 housy0116@126.com)
主動上門的業務,是餡餅還是陷阱?你是獵物還是獵手?關鍵在于你能否掌握主動、巧破機關。
銷售不是做慈善,講究付出必須有回報。客戶要求我們做事,也正是我們要求客戶做事的最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