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如陽光,照亮心靈的角落。
疾馳在高速路上的印度
“印度公路”當代藝術展
即日至 8月19日 10:00 - 18:00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UCCA 大客廳
“印度公路”說的不是印度的公路,而是一個處于高速發展中的印度。發展帶來日新月異的變化,使得印度充滿活力和創意的文化正慢慢傳入中國。此次展覽帶來30多位藝術家的豐富作品,通過多種媒介來呈現不同的藝術主題。這些作品探索了現今印度的社會與政治現象,包括環保、宗教宗派主義、兩性和階級等。
還有人寫農民
對話人:王安憶 陳丹青
對話作品:《我的鄉土我的國》
陳丹青:《我的鄉土我的國》要出精印本,我多少有點意外。除了上海月刊《藝術世界》照例每期安排一版“民俗藝術”彩色專欄外,近幾年,不記得哪本當代美術雜志還會刊登描繪農民的圖畫,就算刊登,誰要看?謝宏軍的這批素描畫像畫于六年之前,愿畫中的病人多數早已痊愈,健壯如昔,能夠進城做苦役,其中的少數或者去世了吧。我格外記得的幾幅,畫的就是垂老的農婦與農夫,苦了一世,入土為安,也好。這一份圖冊的可看,又在謝宏軍為每幅畫像所寫的文字,使我們在凝視這些苦臉之際,還能讀到他們卑微而動人的身世、際遇及種種念頭。
王安憶:書中原本只是為素描所寫的這些解說性的文字,現在看來其實是可當做小說讀的,這個診所被描寫得相當人性。前來診治的人們,似乎很少有通常的確切的病名,只是受著一種漫無邊際的病痛的折磨。而醫生呢,也是以生活經驗的方式解釋病理,比如對那個女病人小芒,在一所市級中學里搞后勤的,書中這么寫道 :“醫生知道她的病根全在嫉妒太多,引起內分泌失調,長期下去,心中窩著悶氣,病愈會遙遙無期。”因此,這里的病和治療,都有著人生的廣義,不只是醫學范圍內的事情了。
《庫布里克傳——漫游太空》
庫布里克不只是北京和香港的咖啡店,庫布里克還是一位美國的電影導演。他執導的《光榮之路》、《斯巴達克斯》、《洛麗塔》、《奇愛博士》、《2001:太空漫游》、《發條橙》、《閃靈》和《全金屬外殼》等電影,皆為經典之作。但他離群索居,長期以來關于他的事跡鮮為人知。本書是第一部對庫布里克的生平進行全景式考察的專著。作者認真查閱了大量檔案資料,并對庫布里克的朋友、家人和同事進行了采訪,具有很高的可信度。
林憶蓮情感軌跡演唱會
8月10日 萬事達中心(原五棵松體育館)
從80年代到今天,華語樂壇歷經無數更迭,而林憶蓮一直都在,從未停止過音樂和表演上的求新與升華。80年代的強勁節拍,90年代的百轉千回,甚至最近幾年她沉迷的搖滾與電子曲風,無不散發懾人魅力。演唱會以象征“2012”含義的羅馬數字“MMXII”命名,以“天、地、人”為概念發想,橫跨林憶蓮不同音樂時期,描繪出都市人在環境變遷中的情感軌跡。
對話林憶蓮(《風尚志》=FW,林憶蓮=Sandy)
FW:相比以前,您演出和生活狀態有何不同?
Sandy:我現在的狀態用一個詞來說就是“享受”,演出時享受與觀眾的互動,更放得開在大家面前表演;生活也一樣,心中的束縛少了很多。
FW:您的哪些作品可以成為里程碑?
Sandy:因為我的新專輯的關系,我和音樂人常石磊認識了,讓我在唱歌方法上有新的領悟,特別是在《柿子》這首歌曲上有不一樣的演繹方法。
FW:之前在香港演唱會上,哪些片段令您難忘?
Sandy:在香港演唱會最后一場的時候,我看到歌迷們都做了老人的裝扮,舉起了“感情不老”的電子板,那一刻真的非常感動,眼淚就自己跑出來。
到韓國過音樂節
2012 韓國超級音樂節
8月3日至 8月4日 18:00 - 22:00
韓國首爾蠶室綜合運動場
韓國的電影和音樂在歐美和日本的藝術市場割據一方的形勢下硬是擠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空,也正因如此,世界回報韓國的藝術以更多的尊重。在UMF宣布今年的音樂節舉辦地為首爾之后,Carl Cox、Skrillex、Steve Aoki, John Digweed、 Yousef、 Jon Rundell這些令鐵桿樂迷尖叫的頂級明星就已經出現在了今年的演出表中。同時,蠶室運動場奧林匹克主體育場作為盛典場地非常具有魅力。
《宋代的宗教、身份與司法》
說起法律,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每天中午人困馬乏之時電視里各種匪夷所思的民事糾紛的分析講解。然而本書的作者,卻能以宋代的僧人和婢妾這兩類特殊又有趣的人群為例,分析在僧人發生刑事犯罪時和婢妾主張民事權利時,他們的宗教和家庭身分如何影響司法審判。作者柳立言,原本學史,后來在研究宋代家族及社會時,發現兩者深受法律的影響,轉攻法律與社會,至哈佛大學法學院進修,完成《子女可否告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