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近期中國不少行業的龍頭企業如家電行業的美的集團、房地產行業的恒大等,出現了大裁員的現象,你怎么看?
A:在任何經濟體中,大型企業是否會大量裁員以及裁員之后對公司、雇員和宏觀經濟的影響,取決于勞動力市場本身,尤其是勞動力市場的流動性和競爭力。反過來說,龍頭企業的招聘、裁員和培訓(人力資源投入)等政策也會對勞動力市場的流動性和競爭力產生影響。也就是說,勞動力市場的宏觀流動性與企業的微觀(勞動力管理)行為之間是相互關聯并互動的。
Q:中國部分企業的裁員與歐美等國的裁員潮有何異同?
A:在中國龍頭企業大量裁員的背景下,中國政策制定者以及企業領導需要了解,他們到底需要推行怎樣的勞動力市場?是自由開放流動性強的,還是相對穩定的?
這是舉足輕重的問題,將影響到中國未來若干年的發展。這一問題實際上和商會組織形式、工會的集體行動框架以及公司治理、龍頭企業所在的資本市場環境都相互影響,融會貫通。
Q:裁員是否意味著經濟結構調整的開始?
A:在過去的若干年內,中國改革和制度架構發展過程中的某些要素被考慮在經濟刺激之后,這是現實。但鑒于中國當時面臨的情況,并考慮到領導層當時避免中國經濟迅速放緩的決心,這在某種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
Q:你是否贊同“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時代已結束,開始步入比較平常的增長階段”的看法?
A:我們確實正在看到歐元區陷入經濟衰退期(2012年的實際GDP增速預期為-0.7%),但美國并沒有。在2008至2009年的危機和大蕭條之后,美國的經濟正在持續緩慢的恢復中—盡管它仍然面臨著危機時代的一些后患。我們預期美國的實際GDP增速在2.1%。
在這一背景下,中國面臨的大裁員潮與中國經濟放緩緊密相連,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國即將面臨經濟衰退。盡管我們預測2012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速將跌破8%,但下半年增速會有所加快,全年的實際GDP增速在7.9%左右。
我認為,在未來若干年內,中國潛在的經濟增長速度將會緩慢下滑。這主要是因為中國和發達經濟體的技術性差距正在縮小,同時人口老齡化因素導致勞動力增幅放緩,農村地區提供的可方便分配勞動力資源正在干涸。
Q:美國經濟學家約瑟夫·斯蒂格利茨認為2012年將是75年來全世界最嚴重的經濟災難走向更嚴峻階段的開始。你認同這種觀點嗎?
A:我們認為2012年全球經濟增速將遠遠低于2011年。歐元區經濟將直接為全球經濟增長抹上陰影,同時也對其他地區的經濟增幅產生溢出效益。另一方面,日本在2011年的地震和海嘯災難后,經濟一度陷入低谷。目前由于重建需求增大,應當會經歷一個比較強勁的經濟復蘇周期(+1.9%)。
Q:中國經濟能否按計劃軟著陸?
A:我們預期中國會有一個經濟“軟著陸”。我的判斷是,由于全球經濟下行,以及2011年中國緊縮政策的滯后效應,中國經濟將在今年上半年有所放緩;但由于中國強大的經濟增長動力和新的政策支持(比如經濟適用房的大量投資),下半年增長將加速。
Q:在歐債危機愈演愈烈,美國失業率高居不下的背景下,作為新興經濟體的中國經濟該如何過冬?
A:過去三年,確實讓我們看到了歐美經濟對新興經濟體強大的周期性影響。但數據顯示,自從2008年第四季度以來,中國每個季度的平均經濟增速仍然達到了9.2%。這段歷史已經表明中國完全有能力通過自己的方式來“過冬”。數據說明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