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技術的逐步進步,賦予了這一通訊工具更多的功能和用途。其中,通過移動工具隨時隨地閱讀,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閱讀方式。
艾瑞咨詢不久前發布了一系列數據,包括:2012年第一季度,閱讀類App占安卓應用下載市場的5.6%;廣告主在電子閱讀類應用投放的廣告比例為25.6%,排第一位。這些數字的背后,是移動閱讀的洶涌來襲。
移動閱讀作為一種新的閱讀媒介,給傳統出版人帶來了莫大的挑戰。一些保守的出版人將其視為洪水猛獸,而一些開明的出版人,雖然樂于看到新興媒介的進入,卻又過度樂觀地以為新的閱讀時代即將建立。
在筆者看來,這兩種態度未免都有點“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閱讀的功能和目的,無非是學習、娛樂、獲取信息、吸收別人的經驗與思想。不管媒介和載體如何改變,只要能夠滿足這些需求,這個市場就不會消失。所以,保守出版人大可不必過多擔心移動閱讀會一統天下,將傳統閱讀誅而殺之。
而那些關于移動閱讀開創了新的閱讀時代的觀點也很武斷。雖然移動閱讀發展迅速,但它是以低學歷、低年齡、低收入的“三低”形式建立起來的。這一特質限制了移動閱讀受眾的消費力,對閱讀內容的接受力,以及閱讀功能的娛樂性和休閑性。而且,限于消費群體的特質,移動閱讀的內容定價只能以低定價策略為主。在低定價策略下,除了移動服務商可以賺取高額利潤外,圖書內容提供者、作者、出版商都很難賺到收益。
目前,移動閱讀的發展尚處于初期階段,對于傳統出版人來說,這正是培育新用戶的大好時機。此時,傳統出版人不妨動動“小心思”,耍點“小聰明”。比如,針對目前移動閱讀三低的狀況,傳統出版人可以暫不把新圖書授權,而是選擇將一些已經逐步退出實體書銷售市場的產品進行授權,這無形中就延長了一本書的市場壽命;可以把一些深閱讀及系統的內容,根據移動閱讀終端的顯示特性,把圖書改為幾十字、幾百字一個小段落的內容表達方式;可以把圖書的重點內容制作成精華版,在移動閱讀空間上授權,如果讀者喜歡,反而可以促進實體圖書的銷售。
此外,還有一點我們必須清楚,隨著技術發展,移動閱讀的特性也會不斷發生改變。比如,傳統手機每屏可以顯示50個字左右,新的移動平臺則可以顯示幾百字,甚至上千字。并且,隨著存貯技術及網速的改變,多媒體形式也會逐步增加,內容也會更加多元化。在這種形勢下,傳統出版人不要把移動閱讀去模式化,固化為某種形式或者概念。而應該隨著技術進步,消費方式、閱讀形式的改變去調整自己的經營理念。只有隨時改變,隨時學習,隨時吸收新事物,才可以把沖擊轉變為機會,把市場的分化轉為盈利的契機。
(作者簡介:杜輝 出版界老蟲一只,先摻和門店后摻和期刊發行,然后流躥到圖書領域做發行,現任職北京書尚天下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營銷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