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柯達宣布破產時,有媒體發文稱:柯達長期專注于膠卷業,它“放棄”了很多機會。對,是“放棄”,不是“錯過”。但是,“錯過”這個詞對于柯達而言,或許真的不為過。由于過于專注,柯達在其發展歷程中,品類拓展的次數屈指可數,以至于當膠卷成為古董時,這個有著132年歷史的商業帝國也不得不隨之沒落。
不過,要用“錯過”一詞來總結國內的電商企業,那真是大錯特錯了。當前國內的電商企業,哪一家不是“全能人才”,生怕自己錯過那個賺錢的商機。但筆者卻認為,在電商行業發展初期,應該學學柯達,堅持向內行走,減少冒進戰略。
本周,京東商城的品類擴張又有了新的舉措:拉手網、嘀嗒團、窩窩團、滿座等團購網站與京東達成協議,以保底利潤加分成的模式入駐京東團購,成為首批入駐京東團購的第三方獨立團購網站,這是京東繼賣書、賣車、賣房之后又一新的品類拓展。京東已經成了綜合電商巨頭,又在自建物流的道路上摸索著,此次搭建團購平臺,是意欲改變以自營為主的形象,通過合作加速前進。
京東擴張的步伐越來越緊促,引得整個電商圈的氣氛都緊張起來,于是各家都開始打起自己的小算盤。騰訊的算盤打得最響:本周,騰訊宣布將對公司的組織架構進行調整,將電商平臺從騰訊互聯網業務中分拆出來,成立電商控股公司,全力打造超級電商平臺。擁有強大用戶資源的騰訊帝國,一直瞄著電商這塊肥肉,想吃卻總是找不到下嘴的地方,這次的業務重組,確實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
除了大佬們在電商界的奮力開拓之外,其他B2C電商同樣不甘落后,當當網在本周甘當“早起的鳥兒”,提早開始了兒童節促銷活動;化妝品電商NALA shop推出社區網站納米匯,加入社會化電商的大軍。
縱觀以上案例,我們仿佛已經看到電商圈的繁榮浮華,但冷靜下來,拋開電商企業勇于開拓市場的精神,看看一季度各家的財報,冷水便如瀑布般撲面而來。據最新的財報顯示,一季度麥考林凈虧損420萬美元,同比擴大8%;當當網“更勝一籌”,一季度凈虧損近1億元;而剛剛流血上市的唯品會一季度則凈虧損860萬美元,同比擴大28%。由此可見,看上去光鮮亮麗的電商企業,多是在賠本賺吆喝。因此,當下的電商企業,應該放緩擴張腳步,叫停低價促銷戰火,回歸本真,內向行走,以備后顧之憂。
這一點,看看淘寶近來忙著做的事就該有所感觸。從淘寶腐敗到“壽衣門”事件,再到淘寶搜索規則變更,馬家軍正在處理各種看起來不起眼的“地雷”,只有把“地雷”處理妥當,才能保證淘寶帝國的“官民”繼續存活。物流、銀行、媒體合作、地面店等等,淘寶已經嘗試了諸多橫向擴張方式,如今則到了“守土”的階段。但當淘寶腐敗發生時,這個本來有著先發優勢的帝國,卻很可能會因沒能很好地解決自身問題,而被新勢力嚇得步子促亂,甚至生態失衡。
淘寶已經是電商行業中的元老級企業了,它的成功經驗,值得新興電商學習,它的失敗經驗,更值得新興電商引以為戒。歸于本源,堅持內向行走,把功夫下在顧客、誠信、創新等方面,多解決內生之危。畢竟賣家和買家的擁護,才是平臺之命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