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所謂有志不在年高,最近一群90后甚至95后的青少年也擠上了創業的班車。這個團隊給人的第一印象是稚氣未脫,事實上他們大多數確實還是高中生,平均年齡不足19歲。但是談到他們的創業項目——在聊網時,他們馬上能侃侃而談,還說得頭頭是道。今年3月,網站已獲得150萬元的天使投資,雖然目前網站對外還只是bete版,正式版本將于6月1日上線。
在聊網創始人張林軒在美國上完高中后回到北京。回國后張林軒有過不少培訓教育方面的工作經歷,并對整個市場有了自己的理解。他認為目前國內學生學習口語的需求旺盛,但國內外教的價格昂貴,質量有時也不如人意。那么,能否讓美國需要打工收入的學生給中國有口語提高需求的學生們提供一對一教學服務呢?經過初期的醞釀和籌備,在聊網的雛形和創業團隊初步形成。
從本質上講,在聊網是一個類似淘寶的平臺,區別在于,淘寶平臺上進行的是商品買賣,而在聊網上是一對一口語教學服務的買賣。在美國有賺錢意向的學生提供口語教學服務,并給出自己的簡歷、特長、時間段等。而中國有口語提高需求的用戶可以在他們的網站上挑選“老師”,接受一對一教學。最后,由國內得到教育服務的用戶在線付費給美國端的“口語老師”,訂單在在聊網形成。而教學過程在Skype上通過視頻對話來實現,教學后學生還可以為“老師們”評級打分,這將直接影響這個老師以后接單的情況。而張林軒他們要做的只是搭建一個良好的平臺,吸引國內外的用戶上線來各取所需。
在聊網的技術門檻并不高,用19歲的市場總監許文博的話來說:“成敗取決于用戶能否迅速聚集。”而團隊成員的線下資源都比較豐富,比如許文博曾是高中留學圈一個著名社團的負責人,這個社團向高中生提供申請國外學校相關的服務和實習機會,與北京各中學有留學需求的學生聯系緊密而廣泛。這些校園人脈網絡,可能就是在聊網上第一批“買家”。
創新工場合伙人邱浩認為這個團隊的創業思路很有意思,他建議在聊網不必太早尋找商業模式,而是首先為中美的青年人,乃至全世界的青年人提供一個平臺去聊天、溝通,做一個有前景的小眾SNS社區,然后再在一個穩定的用戶基礎上尋求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