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的前期準備曾經是件很麻煩的事,訂票、訂旅館、制定旅游線路……不少人光想想都覺得頭大,更別說付諸行動。不過隨著近些年旅游類手機應用突飛猛進的發展,很多事情只需用戶點幾下按鈕就能輕松搞定,旅游從花錢買折騰的受罪慢慢變成了消費去放松的享受。
旅游類應用大有可為
根據易觀智庫數據統計,2011年底,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已突破4億,而作為與其緊密結合的旅游業也擁有了巨大的發展空間。中國旅游研究院預計,到2014年通過手機客戶端完成的在線旅游業務將達15%。抱著先下手為強的心態,不少商家已經帶著自己的應用“殺氣騰騰”地沖入了這個市場。其中,傳統的旅游票務預訂應用依然紅火,酒店日租類服務應用同樣不甘示弱,較為新興的旅游線路及互動分享應用“高舉雙手”以示存在,其他各類應用也處在蠢蠢欲動的醞釀期。易觀國際分析師齊劍哲認為旅游企業在移動端不斷推陳出新,各類旅游應用正處于多元化發展時代。
傳統旅游應用實惠多多
票務與住宿算是旅游類應用里的老大哥。票務類預訂及服務應用是線上OTA模式的延續。除了攜程、去哪兒等依托大型旅游網站的應用,還有“航班管家”等小型服務類應用,它不僅提供全國航班動態和機票銷售信息,還提供同機驢友信息等社交功能。另外,打折景區門票也是各類旅游應用主打的功能之一,如途牛網推出的“特價門票”應用可以預訂全國超過3000個景區的門票,市民更可以獲得最低2折的實惠。
作為旅游花銷中的“大頭”,酒店預訂和短租應用也是旅游類應用發展的重點之一。與線上相比,移動端的酒店預訂融入位置服務功能,從而更好的滿足了用戶在旅途中的預訂需求。同時,移動端還會推出酒店特價和團購等折扣促銷模式。短租類的應用屬新熱點,由于花費低、有特色,比起酒店,越來越多的游客會選擇租住在景區周邊的民房,因此,以螞蟻短租為代表的短租平臺類應用正受到廣泛關注。
“客戶養成式”的新興應用
旅游線路及互動分享應用相對較新,形式也比較多樣。有的主要通過用戶瀏覽應用上推薦的各種旅游度假線路,最終完成預訂消費。有的則是以各旅游景區介紹為主,其中會匯集各種類型旅游景區的圖片及介紹,不僅滿足用戶休閑娛樂的目的,還可以培養潛在用戶。還有些應用則主推互動分享功能,此類應用中的內容由游客自己創造并添加了點評功能。以去哪兒網最新上線的“旅圖”應用為例,它具有記錄、展示、分享、發現等四大功能,類似旅游行業的Instagram。此外,“旅圖”還打通了新浪微博、QQ空間等主流社會化媒體和社交網站,所有內容實現一鍵同步,背靠大平臺龐大的用戶量,不斷積累自己的市場。
在線旅游產業已經迎來了爆發式增長,2010年中國在線旅游產業規模達到390億元,相比2009年的275億元增長將近四成。面對龐大的利潤,在線旅游企業的“群雄混戰”模式開啟,不少門戶網站也紛紛跳進戰局想分得一杯羹。競爭的白熱化讓不少從業者開始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和盈利模式,如何在一片紅海中找到生存的藍海,在線旅游類手機應用可能是個不錯的突破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