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處充滿神奇色彩的土地:湖泊成串,飛瀑成群;灘流林彩,峰高冰藍;更有那藏情“六絕”、國寶出沒,被譽為“童話世界”、“人間仙鏡”。
這是一處令世人無限向往的土地——享譽中外的九寨溝,婀娜多姿的神仙池、美麗迷人的甘海子、幽靜傳奇的黑河大峽谷、靈氣十足的白河金絲猴、憨態可掬的大熊貓,還有那神秘驚心的白馬舞、悠揚動聽的南坪曲子、原始古樸的大錄藏寨等……這些自然生態和魅力人文的天人合一,都是上天賜予的最慷慨的禮物。
這更是一處充滿騰飛遠景的土地——生態優良,人文昌達;政治清明,社會和諧;先后榮獲“人與生物圈”、“綠色環球21”、“國家AAAAA景區”、中國旅游強縣等各項特殊榮耀,令世人稱奇道絕。
歷史記錄著災難。“5·12”汶川特大地震波及九寨,享有人間天堂美譽的九寨溝風景區雖然在地震中逃過了劫難,但旅游業仍然不可避免地遭遇了重創。4年的快速恢復,涅磐后的九寨又煥發出原來的生機。
思考——振興九寨
“我多次來九寨旅游,雖然這是震后第一次,但這次的感受卻最深最難忘,真沒想到災后的九寨風光更加迷人,真沒想到大災之后僅2年的九寨旅游接待設施更加完善、服務質量更加周到、城鄉環境更加優美……”
如果您現在來到九寨溝縣,一定會和這位來自韓國的金先生一樣,真切感受到九寨蓬勃發展、活力迸發、絢爛如錦的發展態勢。
鼙鼓動地,號角聲聲。災后九寨恢復重建,寄托著四川旅游業富強和騰飛的夢想,九寨人不能不快。從2009年3月開始,在轟鳴的機器聲中,總投資2.9億余元的省道205線九寨溝雙河至黃土梁公路和總投資1.86億元的省道301線九寨溝縣城至甘肅界公路晝夜施工,克服重重艱險,僅用165天便順利實現基本通車。7個月后,該路段全線正式貫通,創造了九寨筑路史上的奇跡。隨后,總投資4.8億元的黃土梁隧道工程項目、設計年旅客流量達250萬人次的九黃機場第三次擴建工程及設計成都2小時至九寨的成蘭鐵路全面動工;汶九高速、綿九高速即將開建……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確保九寨“平安游”、“安全游”,九寨旅游不再“難”。
路通了,怎樣在游客心目中塑造新九寨形象呢?
從漳扎鎮入手,投資2000余萬元對漳扎鎮環境進行大“換臉”。小到車輛的停放方向、果皮箱的增設、商店招牌的規范、沿線的綠化帶實施美化……大到規范和拆除有礙觀瞻的建筑物、誠信旅游活動、加快旅游服務咨詢站和游人服務中心建設……將漳扎鎮率先建成九寨的發展示范地、生態宜居地、管理模范地和平安先進地。
在九寨溝縣舊城區“整容”,站在打造“國際旅游名城”的高度,對九寨溝縣新舊城區及旅游沿線的不符合規劃的建筑物、失去使用價值的建筑物全部拆除,對道路、給排水、排污等基礎設施進行全面改造,城區內所有建筑物進行全面更新,形成新舊城區環境的相互協調。
與此同時,全力做好農村“美顏”,投資400萬元在九寨溝縣17個鄉鎮修建220個定點垃圾焚燒池,11處垃圾收集站,1239個垃圾桶、果皮箱,配備2輛壓縮式垃圾車和316輛人力手推垃圾收集車,全面改善人居環境。
現在,臟亂差的現象已成為九寨歷史,游人無論在景區內還是景區外,都會感受到更加舒適的環境。環境變風景、風景變資本的治理模式在這里得到“升華”。
奮進——九寨嬗變
“5·12”地震之后的第一個月,四川省旅游的數據是慘淡的——2008年6月當月收入為59.94億元,同比下降63.7%。尤其是九寨溝,連續17天景區內游客量為“0”,各大賓館和演出團體紛紛“關門”,全年接待游客不足70萬人次,同比下降76.4%,旅游社會總收入同比下降72.7%。
面對九寨旅游的“冬天”,九寨人沒有灰心,而是鼓起十足的勇氣,全面為旅游復蘇的“春天”做準備,苦練內功,其目的就是為了給游客提供更高品質的產品和更高水平的服務。
高質的旅游服務、規范的旅游市場、和諧的旅游環境和廣闊的旅游營銷,是加快旅游產業上檔升級的重要保障。九寨溝縣利用災后“空檔”,堅持“一切圍繞游客、一切為了游客”,除強化旅游知識和實用技能培訓外,請進國內外專家人才出謀劃策,送出旅游精英人才取經討藝,全面提升旅游服務水平。針對旅游市場的規范化管理,旅游、公安、工商等部門有機聯動,采取日常檢查與突擊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對擅自更改旅游線路和運行計劃、誘導游客購物、私收回扣等非法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對流動商販跟隨游客兜售商品等現象給予堅決制止,對營業性演出市場實行最高限價并向全社會“透明”公開,多措并舉直接向有損游客利益、有損九寨旅游形象的行為問責,旅游市場秩序井然。在做好“內務”工作的同時,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等多種方式,充分利用民俗風情月、九寨冰瀑節、重大節點免收門票等手段,借助“西博會”、“旅交會”、“世博會”等平臺和窗口,不斷加強對外宣傳營銷,讓更多人了解九寨、熱愛九寨、走進九寨。
細微之處見真章,細節決定成敗。九寨溝管理局對陳舊、破損的22.5公里的棧道率先進行精細化改造,讓景區服務設施更加人性化;為保護環境和方便游客,新增7輛流動廁所大巴和130余處垃圾箱,對泥石流易發的日則1號溝、煤炭溝、箭竹海地段全面進行治理,讓環境更加美麗、更加舒適;對諾日朗游客就餐點進行全方位改進,由原來單一的中餐轉變為西餐、伊斯蘭餐等多功能餐點,更理性化滿足不同游人需求。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九寨溝在全國率先提出“智慧景區”概念,由九寨溝承擔的國家863重大課題《基于時空分流導航管理模式的RFID技術在自然生態保護區和地震遺址的應用研究》,目前已經正式開題。該課題主要研制基于RFID技術的景區管理模式,以解決資源電子化、門票智能化、游客行為追溯、智能化引導和時空分流、景點負荷監控等問題。
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使震后九寨旅游快速起曖升溫,超過震前水平。2012年,一季度共接待游客23.94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7億元,遠遠超出震前水平。
展望——魅力九寨
五月的九寨風光美麗迷人,五月的九寨城鄉游意正濃。時下,九寨溝縣勿角鄉白馬藏族山寨熱鬧非凡,50多名綿陽戶外運動群的驢友們不約而同匯聚于此,前來體驗這里獨特的白馬風情。
有的在千年古樹下深思靜坐,有的在古老木房前合影留念,有的在村民指引下學起了藏繡,有的圍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舞”傳承人班文玉老人四周看他制作“舞”面具,還有的隨著陣陣號角聲歡快地跳起了“舞”、火圈舞……
這些游客,雖然來自不同地域,雖然有著不同語言,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心聲——在這里可以呼吸清新空氣、品嘗綠色山珍、品位魅力人文,在這里可以輕松地游玩、高興地參與、盡情地狂歡,在這里可以忘卻城市的喧囂和所有的煩惱。
來到永豐鄉下寨村殷飛家,一幅三合大院的景象映入眼簾,四季常青的竹林、古樸精致的花窗、別具一格的木樓,盡顯經典川西北民居的特色,來自四面八方的客人,逍遙地坐在飄滿果香的院子里,或敞開心扉品茗閑聊,或三三兩兩品嘗特色美味佳肴,或聚在一起傾聽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南坪曲子的悠揚彈唱。走進漳扎鎮中查村白介支書家中,新裝修的藏家樂,游人正喝著香噴噴的奶茶……
一路走來,九寨人付出了艱辛和努力,也創造出了文化魅力的新模式。它結合區域特色,將九寨溝縣民俗文化劃分為白馬“舞”體驗區、南坪曲子體驗區、中查藏文化體驗區,形成賞九寨山水、聽南坪曲子、品特色文化為主要內容的“三連環”文化旅游發展模式,更好地吸引八方游客。同時,還將優秀南坪曲子納入全縣中小學校音樂課程,制作1000把土琵琶發放到學生手中,“舞”傳習所和《南坪曲子》傳習所已全部建成,多種措施鼓勵魅力文化的保護、傳承和弘揚,努力促進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實現“旅游文化化”、和“文化旅游化”,真正讓九寨文化娛悅游客、惠及百姓。
神奇九寨再展魅力。穿梭于獨特文化的白馬山寨,漫步于深幽的永豐民居,品味古老神韻的白馬舞,聆聽絕倫絕妙的南坪曲子,真可謂:“景在城鄉穿,人在畫中行。”
如今,九寨溝縣,正憑借雄厚的基礎和無窮的魅力,將又一次站在旅游發展的領跑線上,向世人展示著她迷人而獨特的風姿。魅力九寨,正以昂揚的斗志、創新的姿態,向著國際旅游名城的奮斗目標昂首闊步,奮勇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