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學或醫學獎很玄幻
“返老還童”在未來或可實現
10月8日,英國和日本科學家共同分享了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79歲的約翰·戈登爵士、50歲的山中伸彌,相差40多歲,他們發現“成熟細胞能夠通過再編程而具有多能性”。諾貝爾獎委員會認為,他們精彩的成果完全顛覆了人們對發育的傳統觀念。
傳統發育觀念認為生物從出生到死亡是不可逆的過程,中國通常將這個過程描述為“生老病死”,說的是這個過程誰也不能改變,不會發生“返老還童”的事情。而這兩位科學家的研究,從細胞水平和基因水平證實生物是可以“逆生長”的,發育的程序控制是可以人為重新啟動或改變的。從理論上說,這個成就證實,生物學意義上的“返老還童”在未來是可以實現的。
另外,研究還使器官捐獻短缺的問題在理論上可能得到解決。當技術進步到可以利用逆轉發育得來的多能干細胞發育成完整的心臟、皮膚等器官的時候,器官移植所需的器官可以通過人為手段獲得。
■物理獎很科幻
觀測量子穿越時空或成真
法國和美國的科學家共同獲得此項殊榮。諾貝爾獎評委之所以垂青他們,是因為他們提出了突破性的實驗性方法,使捕獲整個量子體系成為可能。
這兩位科學家研究的對象是“量子粒子”,這是個什么玩意兒?在量子世界中,有兩種基本粒子——光子和原子,光子形成光或電磁波,原子構成物質。在宏觀的現實世界中,我們看到的東西都是連續的,而進入微觀的量子世界中,我們看到的卻是另外一番景象。
舉個例子,在科幻電影中,我們常常能看到這樣的橋段:外星人在一個地方神秘消失,然后又在另外一個地方瞬間出現;或者將機密文件放入某個特殊裝置后突然消失,并瞬間出現在另一個特定裝置中。目前,中國的量子研究人員取得突破,在沒有光纖電纜或其他媒介的情況下,成功用少量光子,將一個質子發送出去,使其穿越一個湖泊,到達近百公里之外的地方。這可能使“超時空穿越”的神奇場景變為現實。
兩位科學家的研究,看似離我們普通大眾很遙遠,但其實目前已應用到全球定位系統(GPS)等科技上。
■化學獎很奇幻
破解眼可視、鼻可嗅、舌可嘗之謎
10月10日,兩名美國科學家因進一步揭示了G蛋白偶聯受體的內在工作機制,分享了2012年諾貝爾化學獎。
“G蛋白偶聯受體”是什么東西?諾貝爾獎評委專家這樣解釋,人們能看到咖啡、聞到咖啡的香味、品嘗到咖啡的美味,是通過眼睛、鼻子、舌頭這些感覺器官。感官細胞最特別的地方,在于一種分布在細胞膜上的特殊蛋白質,這被稱作G蛋白偶聯受體,而眼可視、鼻可嗅、舌可嘗,都離不開這個受體的作用。
專家解釋,人類有很多疾病是由于G蛋白偶聯受體“誤傳信號”造成的,糖尿病、心臟病、腫瘤等重要疾病的發生、發展與治療,都跟G蛋白偶聯受體密切相關。因此,我們所吃的西藥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給G蛋白偶聯受體“吃”的。每家制藥公司都希望能分享兩位諾貝爾獎科學家的研究成果,找到下一個可以大賺特賺的超級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