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縣域中小企業作為縣域經濟的主要實體,其發展壯大更是離不開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扶持和幫助。但是由于縣域中小企業自身存在的一些融資能力不足的因素,使得貸款難成為制約它們發展的主要瓶頸。對此,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試圖改進和完善縣域中小企業金融服務,拓寬融資渠道,進一步緩解企業融資難現狀,支持和促進企業持續發展。中國農業銀行作為服務“三農”的大型國有商業銀行,提出“決戰在縣域”的口號,確定縣域藍海市場發展戰略,扎實推進“三農金融事業部改革”,初步實現了在商業化經營基礎上對縣域中小企業的有效服務。
福州縣域經濟發展總體概況
福州現轄五區兩市六縣,其中縣域地區涵蓋福清市、長樂市、閩侯縣、平潭縣、閩清縣、連江縣、羅源縣、永泰縣。近兩年來,隨著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建設的提速,福州縣域經濟形勢向好,經濟環境改善,區位優勢明顯。福清大力發展特色工業,已形成醫藥、玻璃、電子、食品、塑膠等五大支柱產業;長樂立足傳統產業,突出當地特色,壯大紡織、冶金兩大支柱性產業;閩侯大力發展特色工業及優勢農產品,形成了汽車制造及配件生產、工藝品制造業、茶果生產等優勢產業;平潭立足海島區位優勢,大力發展海洋漁業、船舶修造、風力發電等特色產業;閩清依托當地豐富的高嶺土資源,重點發展陶瓷產業;連江發揮獨特的臨海區位優勢,打造臨港工業基地,形成海洋漁業、水產品深加工等特色產業;羅源依托羅源灣區位和當地資源優勢,重點發展以建材、能源、船舶修造、食品加工、輕紡為主導的臨港工業;永泰結合山區農業的特點,大力發展生態、休閑旅游等產業。
農業銀行在福州縣域地區貸款情況
總體情況
截至2012年6月末,農業銀行在福州地區各項貸款余額476.54億元,比年初增加40.63億元,增幅9.32%。其中城區貸款余額為329.02億元,余額占農業銀行福州全轄貸款的69.04%,比上年末下降1.94個百分點,貸款比年初增加19.62億元,增幅6.34%。縣域各項貸款余額為147.52億元,余額占農業銀行福州全轄貸款的30.96%,比上年末上升1.94個百分點,貸款比年初增加21.01億元,增幅16.61%,高于全行貸款平均增幅7.29個百分點。
從貸款區域分布情況分析(見表1)縣域貸款投放前三位的是:福清市、長樂市和平潭縣,增幅前三位的是:平潭縣、羅源縣和永泰縣。與2011年同期相比,除永泰縣、閩侯縣、連江縣外,貸款均有增量。
法人客戶貸款情況
截至2012年6月末,福州縣域地區法人客戶貸款余額85.44億元,占縣域貸款的57.92%,較年初增加18.72億元,增幅28.06%。農業銀行在福州縣域地區法人貸款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信貸業務品種較為單一,主要集中在流動資金貸款和固定資產貸款。至2012年6月末,縣域流動資金貸款余額和固定資產貸款余額,占縣域法人貸款的比重分別為57.6%和41.1%。在新興的貿易融資貸款和其他貸款品種方面,發展較為滯后(見表2)。
二是企業經營規模以中小型為主,與縣域經濟發展特點相適應。2012年上半年,農業銀行縣域法人客戶237戶,其中大型企業9戶,貸款余額28.22億元,占縣域法人貸款的33.06%;中型企業88戶,貸款余額43.16億元,占縣域法人貸款的50.58%;小型企業140戶,貸款余額13.96億元,占縣域法人貸款的16.36%。中小企業客戶數占農業銀行縣域法人客戶的96.2%,是農業銀行發展縣域業務的生力軍。
三是從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來分析,貸款主要投向制造業,與縣域經濟主要依賴于實體經濟相吻合。2012年上半年數據顯示,有45.1億元信貸資金投向制造業,其中閩侯、閩清、長樂、連江等制造業產業集群地帶的信貸資金占73.1%;有15.2億元信貸資金投向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有13.56億元信貸資金投向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主要是福永高速和漁平高速的基礎設施建設貸款。
對福州縣域中小企業發展的支持
從運作流程、業務辦理角度來看。根據《中國農業銀行小企業信貸業務管理辦法》、《中國農業銀行小企業簡式快速信貸業務管理辦法》,在授信、用信方面給予小企業特殊政策,允許根據擔保情況、銷售收入或實收資本以及實際經營需要核定信用額度。在審批流程上,對于辦理小企業簡式快速信貸業務的企業,免去采用模型工具進行信用等級評定的流程,直接根據擔保方式評定信用等級,同時在業務流程上可以采取直接審批方式,由有權審批人直接審批,無需經過貸審會或合議會審批環節,有效提升了信貸業務運作效率,符合小企業對辦貸效率要求高的特點。
從信貸業務擔保方式角度來看。2011年農業銀行總行專門為縣域中小企業制定出臺兩項制度辦法,用于緩解縣域中小企業經營規模較小、可抵押物不足等問題,拓寬了縣域中小企業客戶融資擔保的渠道。一是《中國農業銀行縣域中小企業動產質押融資管理辦法》,優先選擇經營管理規范、財務狀況良好、能提供風險較小押物的優質縣域中小企業,將其合法所有的動產移交農業銀行或者農業銀行委托的倉儲公司、物流公司、資產監管人等中介機構占有,作為企業向農業銀行申請辦理信貸業務的擔保。二是《中國農業銀行縣域中小企業產業集群多戶聯保信貸業務管理辦法(試行)》,將福建地區確定為開辦該項信貸融資業務的試點區域,允許位于同一產業集群內的若干中小企業借款人自愿組成一個聯合擔保體,為聯保擔保體內的成員在農業銀行辦理信貸業務提供共同連帶責任保證擔保。目前福州地區僅長樂紡織產業集群通過審批允許產業集群內的中小企業采取多戶聯保方式辦理信貸業務。
從供應鏈金融角度來看。農業銀行通過審查整條產業集群供應鏈,在供應鏈中選擇核心環節(即制造業)中的市場競爭力較強、誠信度高的知名品牌企業客戶作為核心企業,圍繞這一核心企業,根據其上下游業務發展情況提供金融服務。為此,農業銀行于2011年連續出臺了《中國農業銀行縣域中小企業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業務管理辦法(試行)》、《中國農業銀行福建省分行縣域應付賬款融資業務暫行管理辦法》等一系列為產業鏈提供資金鏈的綜合性融資業務。
農業銀行除了配套出臺的一系列優惠政策和措施以外,還遵循“三農”和縣域信貸業務經營管理的基本原則,綜合考慮各地縣域經濟發展、經營管理水平和未來發展潛力,確定福清、長樂、連江、平潭、閩侯等五個縣域支行為福州地區重點縣域推進支行,給予適當的配套資源和政策。同時,針對所處的地域、資源、產業、市場等方面的優勢及差異,因地制宜、分類指導。信貸資源重點投向長樂紡織業、連江水產品加工、閩清陶瓷業、閩侯工藝品業、平潭船舶運輸業、福清塑膠制造等產業發展較為成熟、前景向好、優勢特色明顯、帶動力強的產業集群。
截至2012年6月末,農行共有長樂紡織企業客戶51戶,占長樂農行制造業客戶的一半以上,貸款余額11.53億元,占長樂農行制造業貸款的48.57%;共有閩清陶瓷企業客戶21戶,占閩清農行制造業客戶的75%,貸款余額2.33億元,占閩清農行制造業貸款的70%;共有閩侯工藝品制造企業客戶8戶,占閩侯農行制造業客戶的38%,貸款余額4.93億元,占閩侯農行制造業貸款的83.56%;共有連江水產品冷凍加工企業2戶,占連江農行制造業客戶的33.3%,貸款余額0.14億元,僅占連江農行制造業貸款的5%。
支持福州縣域中小企業發展中的經驗
重在“實”和“新”
“實”體現在農業銀行結合各地縣域經濟發展實際,信貸資金著重投放當地縣域主導產業和龍頭企業,重點發展實體經濟,同時能夠針對不同地域、產業、市場等方面的優勢及差異,因地制宜、分類指導,不斷打實業務經營基礎。
“新”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機構創新。按照“三農金融事業部改革”要求,設立縣域信貸專營機構,分設農村金融產業部和三農信貸管理部,厘清與城區業務邊界,初步形成獨立的縣域信貸經營管理組織架構。二是流程創新。針對縣域中小企業時效要求高的特點,在崗位制衡、風險可控的基礎上,盡可能減少業務運作環節,向著中小企業“零售化”、“工廠化”方向邁進。三是品種創新。針對縣域產業集群積聚的特點,綜合考慮產業鏈、供應鏈等鏈條內的上下游企業生產經營模式,創新信貸業務品種和擔保方式,制訂縣域中小企業差異化信貸政策。
尚有不足之處
一是縣域信貸有效投放不足。一方面,從信貸業務總量分析,2012年上半年,農業銀行福州縣域貸款余額為147.52億元,僅占農行福州全轄貸款的30.96%,僅為城區信貸業務總量的45%,城區信貸業務占據福州農業銀行信貸業務的主體地位。另一方面,從法人客戶分析,2012年上半年,全行法人客戶473戶,其中城區236戶、縣域237戶,整體相當。但城區法人貸款為202.78億元,是縣域法人貸款的2.37倍。而且縣域法人貸款中還包含近14億元的基礎設施貸款和房地產貸款,若剔除后,實際投放到縣域中小企業的貸款僅70億元左右。
二是“兩鏈”風險防控有待提高。相對而言,縣域中小企業經營不夠規范,經營規模較小,信用觀念較為淡薄,易受內外部經濟環境影響,信貸經營風險較高。而且處于產業鏈、供應鏈等各環節的企業,如果其中一個企業資金鏈斷裂或不愿償還銀行債務,就會對整個鏈條的企業形成連鎖影響,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目前,農業銀行雖建立了較為嚴密的風險管控機制,但針對產業鏈、供應鏈內的企業如何防范連帶風險,研究還不深入,水平還有待提高。
相應對策建議
提高思想認識,充分認識縣域經濟對農業銀行發展的重要性。貫徹落實農業銀行“面向三農”的既定方針和根本戰略。完善“三農金融事業部改革”,做細做強農業銀行服務縣域經濟的工作。
加強與政府、龍頭企業的溝通聯系,進一步挖掘縣域信貸市場潛力。要充分發揮農業銀行品牌效應和地區競爭優勢,深度對接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和福州“十二五“發展規劃,支持產業集群化的先進制造業體系,支持紡織、建材、輕工等縣域特色傳統產業發展,與發展前景良好的產業集群簽訂整體授信合作協議。了解不同產業集群的資金使用與風險,優先支持合作協議內企業的融資需求,優中選優。
加快產品創新,因地制宜地制定差異化信貸政策。一是充分研究福州縣域經濟特點,著力破解縣域金融信息不對稱和抵質押品相對缺乏的兩大難題。借鑒金融同業機構的先進做法和經驗,積極探索和創新擔保方式,針對福州民間財產種類眾多,價值較高,市場流轉順利的特點,研究在不違反法律法規強制性規定,且當地政府對流轉結果明確加以保護,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逐步擴大可接受押品的范圍,為農業銀行信貸資金安全提供有力的第二還款來源。二是要積極營銷拓展國內信用證、國內保理、銀行承兌匯票以及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扭轉農業銀行當前在福州縣域以開辦短期流動資金貸款業務為主的局面,進一步加大縣域市場信貸投放力度。
加強信貸全流程管理,完善信貸風險防控機制。要加強貸款“五個環節”管理,認真履行調查、審查、審議、審批及貸后管理等職責。尤其要嚴格落實貸后管理,及時評估行業、產業發展狀況,并深入企業了解企業用信后的生產經營情況及與上下游企業的供銷情況,建立風險管理預警機制,保障信貸資金安全。
(作者單位:中國農業銀行福建省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