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股市動態分析30回顧及簡評
上證指數上周末收于2359.16點,本周末收于2406.86點,上漲2.02%;股市動態30指數上周末報收758.37點,本周末收于770.22點,上漲1.56%;其中股票組合上漲2.04%。
股市動態30指數自2008年1月1日設立以來,下跌22.98%,同期上證指數下跌54.26%。本周股市動態30指數跑輸、股票組合跑贏大盤。
本周市場信息方面,券商創新大會5月份召開,郭樹清表示新三板在加緊推出但還未報批,高鐵十二五規劃出臺等帶來了券商、新三板、高鐵的主題投資機會,全周中小板指數上漲1.42%,創業板指數上漲1.36%,小盤股表現遜于大盤指數。
農產品預計一季報預增,凈利潤約4300萬元,比上年同期上升約150%。業績變動原因主要是:(1)聯營企業蚌埠海吉星農產品物流有限公司實現利潤增加公司投資收益約1300萬元;(2)公司轉讓青島青聯股份有限公司股權實現稅前收益1288萬元。
中國北車簽訂重大合同公告,近期簽訂了若干項重大合同,合計金額約為34.17億元人民幣,約占公司2011年度營業收入的3.82%。
瀘州老窖公布2011年年報,公司實現收入84.3億,同比增長56.9%;凈利潤29.1億,同比增31.8%。公司擬轉讓湖南武陵酒有限公司32.9%股權予聯想投資,金額1.65億元。
西藏礦業10轉贈5派1元,增加股數30萬股,增加現金54000元。
二、股市動態30指數
三、最新評論
在目前減稅和養老壓力的大環境下,市場預期養老保險稅收優惠試點將于2012年6月份在上海和廈門推出。稅收遞延養老險是近年保險業最大的政策紅利,也是金融改革的重要一環。
目前我國的養老體系由三大支柱構成,第一支柱是由政府組織統籌面向全社會的基本養老保障;第二支柱是作為部分企業復利的雇主補充養老計劃(企業年金);第三支柱是個人退休賬戶,在國內主要是個人購買商業養老保險。來自第一支柱的資金分布是0.86萬億在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1.57萬億在各省自己的社保經辦機構;來自第二支柱的大約0.28萬億,分別在證券公司和基金公司作為企業年金管理;第三部分商業的壽險大約有1.4萬億。
按照國際經驗,退休后養老金替代率大于70%時才能維持原有生活水平,如果低于50%,則生活質量大幅度下降。我國全社會退休后養老金替代率2009年是46.8%,其中機關事業單位公職人員替代率高達80%,而企業職工的替代率普遍在50%以下。個人養老保險的市場需求在等待稅收優惠的政策催化劑,作為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產品的試點城市,上海從2009年就開始了政策起草和產品創新的準備,目前太保控股的長江養老和平安旗下的養老保險公司均完成了個稅遞延養老保險的系統開發工作,只等稅收優惠的政策東風。
通過測算,上海試點假設10%職工投養老保險,按照每月稅前扣除600元計算,年交養老保險費7200元,上海城鎮就業人口736萬,則一年養老保險費52億,2011年末上海壽險保費454億,增量超過10%,如果20%職工投養老保險,則增長比例接近25%。稅延養老的影響不單獨是對上海的影響,而更多體現在推向全國后對整個行業的影響。
目前上市公司控股養老保險公司的基本情況是中國人壽控股中國人壽養老90%,中國平安100%控股平安養老,中國太保控股長江養老51%,中國太平控股太平養老96%,新華保險暫無養老公司。
養老保險稅收優惠政策試點階段將以企業為平臺操作,那么太保和平安最受益,在上海試點階段太保最受益,全國推廣開后將取決于全國的銷售能力,中國平安相對優勢更大,當然只要推廣開來,中國人壽、新華保險一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