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四月以來,A股市場最為耀眼的板塊無疑是溫州金融改革板塊。其領頭羊浙江東日在八個交易日創造了七個漲停板的紀錄。在大盤本周三選擇方向之際,浙江東日再度漲停,激發市場做多熱情,該板塊在大盤調整階段,發揮了鯰魚效應,對于大盤修復形態,擺脫困局起到了功不可沒的作用。
今年以來,如果以“自上而下”的選股思路,那么中短期內股市機會還是非常模糊的。因為從當前的相關數據看,與企業盈利、市場利率有關的,如PMI、PPI、CPI、GDP等數據,短期難以讓人樂觀。而對信貸放松的預期實際上也是不斷在落空。
市場多方主力在這種局面下采取了避實就虛的策略。所謂避實就是正視了受國外金融危機影響和國內經濟調控影響,2012年整體上市公司一季度業績下滑的不爭事實。炒業績更多的表現為尋找個股的業績成長,探尋子行業的業績復蘇。放棄了大兵團作戰的模式,而是把握局部戰術性機會。就虛則是擺脫缺乏想象力的業績的束縛,把握主題投資原則。比如這次溫州金融改革板塊,短期的井噴行情對市場人氣恢復具有重大意義。
回顧20多年的A股發展歷程,每一輪中大級別行情,都離不開改革與創新主題。最典型的是2005-2007年的大行情,初期的核心動力是股權分置改革,隨后才強化了重化工業、人口紅利等宏觀因素。去年以來,提出經濟轉型,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今年以來更明確轉向新一輪改革。一系列改革預期或方案,直接給市場帶來此起彼伏的主題投資機會。從最近政策面來看,目前的政策機會最為清晰的,一是金融改革,以溫州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為突破口,“減少管制”、“支持實體經濟”的方向,給市場帶來全新思維,這種現象也曾出現于2005年股改初期。新三板的預期,券商創新也在醞釀中,中信證券等券商股的股價走勢已開始擺脫長期空頭向下的格局;另一個是流通體制改革,涉及鐵路、電子商務、快遞、貨物交易中心、倉儲物流等,近期像長江投資、渤海物流、蘇寧電器、中儲股份等相關品種也持續活躍。此外,還有能源、稅收、醫療、文化體制改革,都是市場可利用的題材。從主題投資的角度去看投資機會,我們也會發現,當前處于機會聚集期。
從實戰角度看,在主題投資中首先要重視新題材,比如像新能源汽車這個題材已經本反復炒作,盡管周四再出政策利好,但相關板塊表現一般。而金融創新板塊則反復表現。其次要緊抓龍頭股。龍頭股能夠實現獲利最大化,同時在調整中承擔的風險比起炒作跟風股要小的多。主題投資更多地是炒作預期,投資者要對此有明確的認識,主力往往利用預期的變化,借助資金優勢,通過短期暴漲吸引人氣。其炒作路徑往往是通過打造翻番的龍頭股來引領板塊行情,而其獲利的主要來源往往在板塊聯動股上。投資者要認清這一點。
目前從基本面情況來看,貨幣財政政策的“預調微調”,相關鐵路、環保、水利等重大項目還在有序啟動,特別是服務實體經濟的新一輪金融改革給市場帶來想象空間。而且,我們從另一些角度去看觀察A股,也會有不同的預期。首先,目前處于A股過去10年、20年估值波動區間的下限,即使考慮歷史上常常出現的估值底下的“挖坑”行情,最壞的情形有可能也已過去。當然,從其他一些技術指標看,目前也處于歷史拐點的極端位置附近,如月線周期KD指標,已出現20年來第五次于20以下的黃金交叉。4月份又是多個頂至底或底至底的敏感時間周期。
在前面幾期的文章中筆者談到了對未來政策的認識,既不要太樂觀,也不必太悲觀。波段操作才能在今年這種欲調還漲的行情中生存。由于A股整體估值處于歷史最低區域,人心思漲,在經濟宏觀層面找不到上漲理由的時候,改革與創新所帶來的成長預期就直接成為推動股價上漲的核心動力,這種短期賺錢效應,也極易演化成為中級行情的催化劑,避實就虛的主題投資將成為近期市場獲利的主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