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上月刊登了《巧護理 幫寶寶退熱》的文章以后,不少家長咨詢寶寶發熱后如何防止小兒高熱驚厥的問題。小兒高熱驚厥是兒科常見的一種急癥,沒有生命危險,也不會對孩子智力造成影響。在這里給讀者介紹一下高熱驚厥疾病的一些知識,以便家長朋友了解該如何預防發作,或者抽風后該如何應對,不至于盲目驚慌。
孩子高熱后(大多高于39℃以上)發生一次突然的抽風,我們稱之為高熱驚厥,表現為意識喪失、雙眼上翻,牙關緊閉、四肢抽動。一般多見于6個月至5歲的嬰幼兒。驚厥多發生于高熱時,持續時間比較短,約2~3分鐘,驚厥停止后,患兒也隨之清醒。一般情況下,在患病的過程中只抽一次。
驚厥時家長怎么辦
不要慌忙把孩子抱起來,應將患兒迅速擺成側臥位,這樣做可避免患兒嘔吐時發生窒息的危險。
迅速將孩子衣服解開,以便孩子呼吸順暢和散熱。
不要口服喂退熱藥,可在患兒肛門內放入退熱栓,同時用溫毛巾擦拭孩子頭頸部和四肢(不擦前后心)協助降溫。
當孩子驚厥停止后,立即送孩子去醫院,如果驚厥超過3分鐘還未停止,不要等待,立即送孩子就近入院。
孩子驚厥發生時,家長常常十分驚慌,不知所措。一些家長用力掐孩子的人中,這樣做是不合理的,因為常常沒有效果,而且還會把孩子幼嫩的皮膚掐破。
驚厥后要住院檢查
孩子驚厥后,尤其是第一次驚厥的孩子,一定要詳細檢查,包括頭顱CT、腦電圖、血常規、生化全套等,不能心疼孩子,拒絕檢查。
驚厥后不要隱瞞家族史
高熱驚厥的孩子絕大多數有家族史,就是說,這個病和遺傳有很大的關系,很多孩子爸爸媽媽小時候有熱驚的病史。但是很多人否認自己有這個病史,一個是有所顧忌,故意隱瞞;二是確實不知道,因為孩子父母上一代人就隱瞞了病情。其實,我認為,從某個角度講,有熱驚家族史的孩子比沒有熱驚的要好,因為有遺傳傾向,診斷起來就容易了;而沒有遺傳傾向的,忽然抽風,有可能是其他疾病。所以,孩子熱驚后,孩子父母一定要回家詢問自己的雙方父母,自己小時候或其他兄弟姐妹有無熱驚厥病史。
高熱驚厥重在預防
高熱驚厥的發病率約2%~4%。高熱驚厥患兒中,1/3有第二次驚厥,這其中又有1/2有第三次驚厥。大約1/10有3次以上的復發。高熱驚厥復發均發生于首次發作3年內。驚厥雖不同于癲癇,大多孩子預后良好,可是,每次的驚厥發作,多多少少會對孩子的身體和心理造成一定的影響,對孩子的父母,更是一種很大的心理壓力。如何能預防或減少熱性驚厥的復發非常關鍵。
減少原發病的發生
高熱驚厥,幾乎都是孩子呼吸道感染后出現急起高熱后引起的。所以這樣的孩子,要盡量減少感冒,感冒少了,發生驚厥的概率就少了,這是關鍵。在臨床中,我觀察到,不少高熱驚厥的孩子同時是過敏體質,有過敏性鼻炎、蕁麻疹等疾病,這樣的孩子,要注意同時治療過敏性疾病,而不能只注意抗炎治療。過敏糾正了,孩子“反復感冒”的情況才能減少,熱驚也就減少了。所以,高熱驚厥的孩子,除了找神經科大夫就診以外,如果有過敏體質,一定要在呼吸科大夫處再就診一下,協助糾正過敏體質。
長期連續用藥預防
有關本病的長期連續用藥預防存在以下沿革:
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許多醫學研究者提倡用長期連續用藥預防,主要用藥為苯巴比妥,少數人用丙戊酸鈉。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于隨訪資料證明,大多數該病患兒呈良性經過,出現癲癇發作或者神經發育異常的比例極低;反之,長期應用苯巴比妥預防可以導致一些患兒精神發育和行為異常,以及困倦、睡眠障礙、攻擊行為、多動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反應。而長期服用丙戊酸鈉,除了可導致患兒出現行為異常外,還可能導致嚴重的肝臟損害。2000年尼氏兒科學第16版已經不再推薦用苯巴比妥長期預防用藥,提出可以用安定短程給藥預防。當然并不是說,長期用藥已經淘汰,不同國家的專家提出一些使用的指征。
1998年日本的福山幸夫在熱性驚厥座談會上提出,如果出現以下任何三項,要主張長期用藥:
(1)發熱前已有神經系統異常;
(2)15~20分鐘長程發作者;
(3)呈部分性發作或者伴有泛化者;
(4)父母或同胞有無熱驚厥或者癲癇者;
(5)初發年齡<1歲或者>6歲;
(6)24小時內復發2~3次者;
(7)發熱前體溫不足37.5℃;
(8)單純熱性驚厥1年反復發作4~5次以上;
(9)腦電圖有特異性癇波發放者。
中國的蔡方成教授1999年提出:
(1)已有2次或者更多次低熱發作史者;
(2)每次發作有15~20分鐘的長程發作史或者間歇投藥無效者。
2001年日本的中澤友幸專家提出;
(1)發熱前已有中樞神經系異常;
(2)低熱即可以引起發作而且反復發作;
(3)復雜部分性發作且呈長程發作者;
(4)間歇投藥預防失敗或者實施困難;
(5)已查出有熱性驚厥有關基因者。
間歇用藥預防
目前,國內短程安定具體用法基本達到了共識:用法是直腸給藥,劑量每次0.5毫克/千克體重,在首次使用8小時后再重復使用第2次,就可收到較為滿意的療效。若24小時后患兒仍有發熱(>38℃)。可以第三次給藥。尼氏兒科學介紹也可以用安定片劑口服,劑量每次0.3毫克/千克,每隔開8小時用一次。一般隨熱程可以用2~3天。此種方法,副作用有嗜睡、煩躁或者共濟失調等。
總之,對該病的研究有待于進一部做前瞻性等研究,以便作出客觀的評價。同時必須指出,對所有高熱驚厥患兒來說,在口服安定同時必須使用退熱藥(如布洛芬和對乙酰氨基酚)以求快速降溫,并積極選用抗生素以控制原發病。
高熱驚厥預后
研究表明,可以基本肯定高熱驚厥絕大多數表現為一種良性自限性疾病,其中轉為癲癇的比例不超過5%,但有高危因素者可能還要高些。患兒家屬最關心的是驚厥是否造成患兒智力、行為、學習能力、學業進步等影響,初步結論是樂觀的。Verity等對全英國1970年4月某周出生的小兒14676名進行前瞻性研究,其中287例為單純性熱性驚厥,94例為復雜性熱性驚厥。與無熱驚厥病史的對照組相比,其智力發育,學業進步與無病者無差異。我國劉智勝、林慶對1984年~1987年在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因為首次熱性驚厥發作住院的106名兒童作了5到8年的遠期隨訪,發現5.7%轉變成癲癇,有3例留有智力低下。對這三例有智力缺陷的兒童進行進一步的分析發現,一例發病前已經有神經發育異常,一例雖發作僅僅一次,可是父母均為文盲,對患兒缺乏關心和教育,另外一例,每次發作均超過10分鐘,考慮是驚厥性腦損傷所致。
如出現下列癥狀,要住院檢查,排除腦炎或癲癇等疾病。
●熱度不高(38℃以下),便出現驚厥;
●驚厥持續時間較長,一般在5分鐘以上;
●驚厥的同時伴有嘔吐;
●驚厥停止后,意識仍不完全恢復或四肢活動跟平常時不一樣。如:四肢僵硬、顫抖和癱瘓等;
●24小時內再次出現驚厥,并在2次以上;
●不是全身抽動而是身體某個部位抽動;
●6個月以內的嬰兒和6歲以上兒童發生驚厥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