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淵《古木鳴禽圖》
該作為康熙帝第十七子果毅親王允禮、盛宣懷之子盛升頤舊藏。王淵,字若水,號澹軒,杭州人。幼習丹青,趙孟多指教之,故所畫皆師古人,無一筆院體,山水師郭熙,花鳥師黃荃,人物師唐人,——精妙,尤精花鳥竹石,當代絕藝。天機溢發,肖古而不泥古。至大三年作秋塘圖。故宮藏有至正九年作山桃錦雞圖。至正二十六年作萱花白頭圖。作品上有款識:元統改元十二月朔,為彥暉作古木鳴禽圖于愿學齋中。錢唐王若水識。鈐印:王若水印(白)墨妙筆精(白)鑒藏印:乾隆鑒賞(白)乾隆御覽之寶(朱)石渠寶笈(朱)三希堂精鑒璽(朱)宜子孫(白)芳林主人鑒賞(白)盛升頤(白)澹如齋書畫印(朱)。著錄于1 吳其貞《吳氏書畫記》,明末清初。2 《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匯編》一)P423,乾隆年間。3《改訂歷代流傳繪畫編年表》P40,徐邦達編,人民美術出版社。
任頤《五倫圖》
五倫意為以五種禽烏比喻君臣、父子、夫婦、昆弟、友朋之序。倡導中華文明之倫常、教化。曾經章敬夫清蔭草堂收藏。章敬夫(1848—1915),名思豫,以字行。世居江蘇青浦章堰。雅好書畫,經商滬上,與胡公壽、任伯年、錢惠安、吳昌碩、虛谷等畫界人士過從甚密,得贈佳作頗多。龔產興著《任伯年研究》記載了徐悲鴻關于此畫的經歷:吾于1928年初秋居南京,訪得一章敬夫先生之子,延吾住其家(玄武湖近),觀伯年畫,蓋其父生平最敬伯年,又家殷富,故得伯年畫頗多。記其佳者,有《唐太宗問字圖》,尚守老蓮法,但已具后日奔逸之風;又《五倫圖》,花鳥極精;又《群雞》,聞當日敬夫以活雞贈伯年,以畫報之者。此作雞頭為鼠嚙,敬夫請錢慧安補之,均佳幅。惜敬夫夫人過于密守,不肯示人,且至當時尚未付裱,故無從得其照片。該作著錄于1 《任伯年研究》2,75頁,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82年4月出版。2 《任伯年一年譜、論文、珍存、作品》47頁,上海書畫出版社,1989年6月出版。3 《中國民間秘藏繪畫珍品》75頁,江蘇美術出版社,1991年出版。
于右任題贈吳昌碩《昭陵六駿之什伐赤拓片》
此拓片為昭陵六駿之什伐赤。昭陵為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馳名中外的昭陵六駿浮雕曾置于內。其中颯露紫、拳毛于民國年間被古董商蘆芹齋盜去國外,現存美國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考古與人類學博物館,是為國恥。其余四駿現存西安碑林博物館。由于六駿拓片制作艱難,后世流傳下來的極少,此拓片為于右任贈予吳昌碩,并有民國六年所題長詩一首,此時據六駿被盜剛過三年,右任先生睹物生情,遂作此詩表達其憤恨之心。
此作品上有鑒藏印:長安市隱李月溪手 金石章(朱)。
吳冠中《彌勒佛》
1985年剛剛選全國政協委員的吳冠中先生,應全國政協宗教組與中國佛教協會的約請,為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創作了此幅《彌勒佛》,又名《契此僧像》。本幅“彌勒佛”是吳冠中依據靈隱飛來峰的布袋彌勒佛為藍本所作。此圖中的彌勒佛,袒胸露腹,雙目微睜,嘴部張開,呈大笑之態。其身后有八位小僧人,或乞食、或持蓮花,或遙望、或互視,姿態各異,身材幾乎與契此的手掌等長,如此更突顯出其身寬體胖,得天獨厚。在色彩上,此作以黑白為主色調,零星點綴先生慣用之彩色的點與線,為畫面增添了幾分活潑與生動。該作出版于:1《全國宗教界贊助殘疾人福利事業募集書畫紀念集書畫功德集》D9,中國佛教協會,1985年。2《收藏》總第214期,第35頁,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2010年10月。
吳湖帆《樓臺煙雨圖》
《樓臺煙雨圖》是吳湖帆青綠山水的代表作。出版于1943年出版的《梅景畫笈》上冊。中景樓臺溪山,山巒樹木,清潤可人。近處山石施用大斧劈皴,清俊中見生趣。整幅淡雅活潑,觀者如沐春風。這一時期吳湖帆鐘情于元人山水,集中創作了學習黃鶴山樵的作品。此件雖言“戲仿”,實筆筆以己意出之,為學王的創新之作。正如吳氏所言,臨摹古人,是以筆墨會古人,“同古人共享山水之樂”。王蒙素以水墨密致濃厚為勝,吳湖帆在黃鶴山樵筆意的啟發下加以青綠設色,生發出一種水墨設色的新繪畫模式。該作著錄于《吳湖帆文稿》吳湖帆年表著錄,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D04年9月出版。
清道光粉彩八蠻進寶圖雙耳瓶
本品為道光朝御瓷之重器,為檔案所錄,見于道光十三年年節御貢瓷器表“萬國來朝太平尊成對”,為時任九江關監督德順貢制。德順為道光朝任職時間最長的督陶官,亦是成就最為顯著者,其熟知窯務,深諳道光皇帝之審美需求,追求淡雅而秀美的藝術效果,所出之品獨步道光一朝。德順于道光十二年八月至道光十九年八月在任,出任伊始,恰逢慎德堂初成,道光皇帝對各項陳設瓷器需求必多,因此早期的慎德堂款御瓷皆由德順燒造。本品所繪八蠻進寶圖應是這種禮儀的實際反映,寓意向皇帝進貢寶物,表現出泱泱大清帝國一統天下,萬國來朝的景象。本品所繪多路進寶隊伍中皆有紅珊瑚,此物主要產自南海,是珠寶中唯一有生命的千年靈物,光澤艷麗溫潤,晶瑩剔透,自古就是珍貴的觀賞佳品,是吉祥富有與地位尊貴的象征。該瓶著錄于:Sotheby’s,New York,4 Jun.1985,Lot 74; Sotheby’s,Hong kong,8 Oct.1990,Lot 328; Sotheby’s,Hong KOng,1 Nov.1999,Lot 402.; Sotheby’s,Hong Kong,8 ADr.2009,Lot 1695.
清雍正茶葉末釉大畫缸
畫缸,有貯盛書畫功用,更為書齋所設一景,此器不同凡例的是取佛家所用之缽,即圓口,豐肩,鼓腹,近足處收斂。缽式缸為雍正時期新創器型,器底多滿釉,陰刻大清雍正年制篆書款。其釉色有青花、青花釉里紅、窯變、仿官、仿哥、青金藍釉和茶葉末釉。作為仿銅器之作,茶葉末釉更為接近銅缽的色澤和沉著。外底陰刻“大清雍正年制”篆書款。
清乾隆青花纏枝蓮紋賞瓶
賞瓶長頸豐肩,圓鼓腹,圈足外撇。器身通體繪九層紋飾,瓶口飾海水紋和如意云頭紋,頸部飾蕉葉紋及回紋,腹部為花卉紋、如意紋以及大面積的纏枝花卉紋,脛部繪蓮瓣紋和卷草紋,整器紋飾層次分明,風格各異,青花色澤淡雅,白釉滋潤,底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此類瓶始燒于雍正朝,稱之為“玉堂春瓶”,因以青花繪蓮紋,寓意“為官清廉”,乾隆朝時被皇帝用于賞賜重臣,故又名“賞瓶”,品種以青花為主,為清代陶瓷名品。
清代六方螭龍犀角杯
此角杯以良犀制成,較之通常隨型件,六角大作更為耗費工料;杯口沿、底沿淺雕回紋錦邊;杯身高浮雕螭龍盤繞于杯上,姿態生動,盤攀交錯,刀法嫻熟,技藝精湛,具有清中期的鮮明特征;杯芯內壁色澤瑩潤,典型魚子紋肌理清晰自然,層次豐富。縱觀整器,造型端莊秀美,紋飾張馳有度,古意盎然。
15、16世紀龍泉提梁水指
南宋時期政府財政困難,龍泉窯不僅是朝廷的金源,也是國內外貿易的經濟命脈,窯業之發展未曾間斷。明末清初僧人隱元禪師將煎茶道傳入日本,從此煎茶道的發展迅速蓬勃,更帶來日本的大量訂單。此器外覆巾著護套,手工縫典雅精美,同時配有替蓋兩副,施黑漆描金,飾以大名家徽,配上龍泉提梁水指,襯出青釉釉色,光似玻璃,色如美玉。藏者珍愛有加,特制桐木圓盒,內施朱紅大漆,外施黝黑大漆,惜物之趣,愛物之情,明乎。仔細推究此件器物的器蓋,我們可以發現其描金裝飾的特殊圖案,與日本豐臣秀吉家族的族徽圖案完全一致。再推究此件器物的燒造年代,明初日本皇室、臣宦多于中國定燒專用的茶器,根據此件器物的特征,正是這一時期的龍泉窯代表作品。由此完全可以肯定,其當為明早期日本豐臣秀吉家族于中國龍泉定燒的專用茶器。
馮康侯刻田黃、芙蓉石等林盛之自用印(二十方)
馮康侯:(1899-1983),廣東番禺人,原名疆,以字行,別署志康,號糖齋,祖母舅為溫其球,氏八歲從之習畫,年十三習篆刻,善繪事,論者以其篆刻高于書法,書法高于繪畫。善以鍾鼎博古綴以古梅,劍蘭,雅致宜人,可方海上孔小瑜。1949年后移居香港九龍,設廣雅學社傳授書畫篆刻。印文:1 客心澹巖溪間水2 明月清風不計年3 大江浴日真如畫4 江山秀麗歸吟5 寫蘭心事澹于禪6 且看滿眼江山好7 怡志養神8 孟有妻知畫理9 唱滄浪自放閑10 得月偏宜近水家11 檻外海瀾無盡態12 風月文章近可參13 詩禪寶極14 守璞何慚在玉山15 慣向明窗以硯親16 藥闌春滿亦桃源17 一甌在手吾真樂18 庵題老學眈畫癖19 百年有味是馀20 種得貞梅作逸民。邊款:1 康侯作。2 馮康侯刻。3 盛之撰句屬,康侯刻。4 康侯刻。5 林盛之句,康侯刻。6 康侯稱意之作。7 康侯為盛之。8 盛之以詩鳴夫人,亦深知亦法人生快意,莫樂于唱隨,因擇其句,為作此印,康侯。9 康侯略彷完白山人,參以己意,為盛之詩人刻,時在乙巳重陽。10 得月偏宜近水家,盛之撰句屬刻,康侯稱意之作。11 盛之兄屬刻二十石,經年而后成,丙午六月,康侯記。12 心平氣靜,乃得渾厚,康侯病起之作。13 盛之詩人,今歲四十八生日,北婆羅州僑賢選其觀瀾名句二十,屬余治石為壽,用紀其力學楊風子雅,蓋藝林盛事也。乙巳冬康侯刻。14 盛之兄以近作佳句屬刻,愧未能工也。康侯。15 丙午夏月,康侯彷刻玉。16 意在秋堂、曼生之間,康侯偶作。17 康侯此刻有鄧吳合處。18 康侯刻于香江,時年六十又六。19 康侯彷漢之作。20 馮康侯刻于香島。出版于:《馮康侯書畫篆刻》P136—145,澳門博物館出版,2000年。
陳逸飛《幸福家庭》
為紀念陳逸飛逝世五周年,2010年上海美術館舉辦近10年來上海最大規模的“陳逸飛藝術展”,展出的58件油畫作品全部為陳逸飛生前不同時期風格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此幅是“西藏系列”展品之一。也被收錄于最權威的陳逸飛畫冊,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陳逸飛》中。在《藝術當代》雜志去年出版的陳逸飛紀念專刊《夢里水鄉——懷念陳逸飛》中更收錄了此件作品。《幸福家庭》”是陳逸飛1988年首次去西藏游歷后所創作的,反映的是與“音樂家系列”相反的審美意趣。畫面以濃郁的色彩描繪了具有宗教情感的藏族一家人,在日常生活中自然流露出的溫馨的親情。父親慈愛的擁著大孩子,母親哺育著懷中的嬰兒,臉上充溢著幸福的微笑。而畫家并沒有以細膩的筆觸表現細膩的心理世界。一反他對新古典主義畫風的追求,極盡形象塑造的堅實感與真實感,以粗礪厚重的筆觸,干澀凝重的色塊,勾勒出這片土地特有的粗獷。
艾軒《童玩》
這幅作品是艾軒最有代表性的西藏孩童題材。背景是西藏廣袤無垠的雪域高原,遠處地平線上仿佛剛升起的太陽照亮整個世界,近處站著一個孩童赤裸著身體,全身上下只穿了一雙藏式靴子,腦后梳著一條垂直發辮,他斜背對觀者面向前方,好似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期盼和渴望。艾軒把藏區這不可預知的世界與前途未卜的兒童結構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藝術語言。同時運用嫻熟的寫實技巧,將自然的生態土壤、天空與現實的人物交融在同一個空間內,形成統一和諧的超寫實語言,極致表達了自然與人性的純真性。
百達翡麗型號5104P 950鉑金,精關全鏤空自動上弦腕表
這款腕表也充分考慮了實用性,專利裝置水晶圓碟使日期,星期,月份及閏年標志清晰可見。這款腕表締造了一個驚人的壯舉,再次表明巧奪天工的技藝更能帶來奪目美感。值得一提的是,這只腕表在市場上極為罕有,這是迄今為止全球拍賣市場上第二次現身。R27 PS-QR LU型機芯;GYROMAX擺輪;41顆寶石;48小時動力儲存顯示;日內瓦印記。鏤空機芯i藍鋼指針i3點位置月份顯示i6點位置月相顯示i 9點位置星期顯示;12點位置平閏年顯示;表盤外圈日期顯示。950鉑金表殼,表殼上有玫瑰金花飾;藍寶石鏡片及底蓋。機芯、表盤和表殼均有品牌印記;950鉑金標準穿孔式帶扣;原裝表帶。
PT950祖母綠鉆石項鏈
以33顆碩大深濃色祖母綠寶石、約32D0顆晶瑩美鉆和超過270克鉑金打造鑲嵌而成這款超重量級的祖母綠首飾,是藏寶人經過多年對裸石的收集,近年方才得以專門聘請設計師與珠寶師,耗功費時精心制作而成的巨作。設計風格經典而不失大氣,鑲嵌工藝精細繁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