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文化部:
“十二五”時期文化產業倍增計劃
近日,文化部發布《文化部“十二五”時期文化產業倍增計劃》,這份全文近2萬宇的倍增計劃,提出了“十二五”時期文化部門管理的文化產業增加值至少翻一番的目標,努力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根據倍增計劃,“十二五”期間明確11個重點文化行業發展目標,如演藝業,要建設10家左右覆蓋全國主要城市的全國性或跨區域的文藝演出院線,形成1~2個國際知名的演藝產業集聚區;娛樂業,要打造5家至10家具有較大產業規模和較強競爭實力的娛樂業品牌,使國產娛樂設備、國產原創娛樂內容占據國內市場60%以上份額;動漫業,到2015年要實現超300億元的增加值;藝術品業,市場交易總額達2000億元;工藝美術業,增加值超過6000億元,出口額超過200億美元等。
02
118億:歐盟發起世界最大的文化贊助項目
在全球金融危機不斷沖擊各國的狀況下,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計劃發動一項截至目前世界最大的文化贊助計劃,名為“創意歐洲”(Creatlve Europe),內容涉及視覺、表演、電影、音樂、文學及建筑等,總金額高達侶億歐元。這項補助若能順利在今年底通過,將于2014年至2020年間發放,受惠藝術家估計約有30萬人,2014年由電影產業開始發放9.1億歐元,再接著讓其他項目慢慢到位。雖然該計劃得到許多人支持,但也有專家表示,投入如此龐大的資金企圖刺激歐盟經濟的做法有待商榷,亦有藝術家質疑審查過程的公平性、最后得到利益者到底是誰?由于英國首相卡梅倫對歐盟新條約修訂案的否決,歐盟委員會文化發言人表示,“創意歐洲”計劃將不涉及英國藝術家。
03
不被看好的藝術品質押融資
日前,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在上海的“文化藝術品評估體系——質押合作試點”課題項目正式啟動。這是國家針對藝術品評估融資的首個試點,也是收藏藝術品質押融資在國內的首次嘗試。該中心希望通過此次試點,摸索藝術品質押未來的發展方向,為藝術品價格評估體系制定一套相對科學的標準。業內人士則認為藝術品質押融資存在結構性缺陷:藝術品的鑒定和估價存在很大困難;目前國內藝術品的流通性有很大的局限,并不符合藝術品質押融資對于資金快速流動的要求。對此,在藝術品典當的鑒定、估價等方面,還有待相關機構出臺“尺度”與規范。而其優勢則在于與藝術品拍賣相比,半年以內的短期融資,藝術品典當在成本及時間上更具優勢。
04
國際藝術品保險巨頭試水中國市場
豐泰保險(亞洲)有限公司(簡稱“豐泰保險”)日前宣布,該公司已經收到中國保監會關于開展藝術品保險的批準。豐泰保險隸屬于法國安盛集團,后者是全球惟一承保藝術品的專業保險公司,市場占有率占全球三分之一。豐泰保險一位人士表示,該公司藝術品保險的保單覆蓋的標的為人們有興趣愿意去買和收藏的東西,例如汽車、郵票、手表都可以包含在內。從收藏主體來看,主要分為私人和企業收藏保險,展覽和運輸保險,博物館保險,拍賣所畫廊保險等。保險責任可為一切險,除了故意損壞或是自然折舊等常規除外責任以外。據了解,豐泰保險已經獲保監會批準開展藝術品私人和企業收藏保險,展覽和運輸保險的工作。
05
嘉德書畫拍賣再奪全球桂冠
根據Artprice發布的報告,2011年,中國藝術品市場以47.9億美元的成交額登上全球藝術品市場榜首,在全球總成交額中占到41.43%。美國的成交額排名第二,達到27.2億美元,比例約占23.57%;隨后是英國,成交額為22.4億美元。中國內地拍賣公司的年度總成交額也在2011年首次突破百億大關。根據中國嘉德公布的業績,2011年全年中國嘉德共成交29700件拍品,全年總成交額突破百億,高達112.3億元人民幣,四件拍品過億,144件拍品超過千萬大關,創出公司成立侶年來的最高成交紀錄,相比2010年全年75.5億元人民幣總成交額增長了48.7%。其中,中國書畫部分共成交作品10700余件,總成交額超過74億元人民幣,三件作品邁過億元大關,94件作品超千萬成交,再次穩居全球榜首。
06
蘇富比2011年總成交額58億美元
盡管仍陷罷工糾紛、且第四季度收益下滑幅度高達26%,蘇富比剛剛發布的2011年度報告還是顯示了總成交額58億美元的驕人業績,這比佳士得的交易總額整整多了1億美元,其中亞洲地區交易額為10億美元。更有說服力的數據表明,2011年蘇富比的私人交易總額為8.146億美元,全年收益8.318億美元,凈收益則達到了1.714億美元。蘇富比的CEO Bill Ruprecht表示,公司將會繼續加大亞洲市場的投入,并在香港擴大拍賣業務。蘇富比還很有可能會加強對中國大陸市場的滲透,滲透的方式則很有可能是通過和國內大拍賣行的合作來實現。
07
2.5億美元:卡塔爾王室買下塞尚《玩牌者》
卡塔爾王室以超過2.5億美元價格私下成交塞尚的畫作《玩牌者》,創造了單件藝術品成交價的世界紀錄,2.5億美元的價格打破了杰克遜·波洛克的《No.5,1948》2006年創造的1.568億美元成交紀錄。保羅·塞尚一共畫過5幅《玩牌者》,其他4幅全都收藏在世界各大博物館中,包括巴黎的奧賽博物館、紐約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倫敦的考陶爾德學院以及費城的巴恩斯美術館。而這幅作品被認為是塞尚《玩牌者》系列“最陰暗”的一幅,創作于1895年左右,休斯敦美術館館長加里·廷特洛表示:“在省略了之前幾幅中不必要的元素之后,呈現出最根本的樣貌。”而這件作品此前是希臘船王喬治·艾米比利克斯的私人收藏。
08
深圳水墨論壇將展開
“線條與圖像”研究
將于3月侶日至19日開幕的“深圳水墨論壇”是“深圳國際水墨雙年展”的重要項目之一。本屆論壇邀請了長期從事書法、繪畫和文字學研究學者,以“線條”作為一個基本的概念,展開對東西方文化藝術的討論和研究,出席學者包括范景中、陳煒湛、高千惠、巖城見一等。無論哪個民族的圖像和文字,在各自的上下文里一直是相互解釋和闡發的。作為人類賴以傳播信息和知識的重要途徑,圖像與文字至今仍然是當代世界文化在創造、表現和傳播活動中不可或缺的載體;對視覺文化研究來說更為重要的是,兩者都是以線條作為最基本的構成媒介,而線條本身則是人類對三維世界作二維抽象提煉的最初結果。
09
上海關術館變身霸氣中華藝術宮藝術家多數派反對
今年10月,具有60年歷史的上海美術館將遷入上海世博園中國館更名為中華藝術宮,中華藝術宮屆時與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暫定名)隔江相望。按照中國館的建筑格局分布,開館展覽可分為兩大板塊:在原中國國家館,擬設立“海上升明月中國近現代美術的起源”常年主題展覽,保留多媒體版《清明上河圖》,設立任伯年《群仙祝壽圖》專廳,并在此基礎上繼續制作多媒體版中國近現代優秀美術作品,用于長期陳列上海近現代美術史上的珍品;中華藝術宮的“海上升明月中國近現代美術的起源”展覽,可同時展出作品約1200件。對此,有不少藝術家持反對態度,認為在情感上難以接受,“中華藝術宮就像一個街道工廠出身的企業家好大喜功的創舉,或者一個暴發戶太太辦的偽文藝沙龍。”
10
北京展開全民文物保衛戰
今年1月,梁思成北京故居遭“維護性拆遷”引起了社會的熱議。近日,中新社北京報道,為加強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力度,從3月1日起,北京市啟動千名文物安全監督員上崗工程,在全市范圍內,將由熱愛文物并熱心遺產保護的人士,對不可移動文物進行24小時全程監督。此次千名文物安全監督員,是由各普查登記文物所在街道辦事處、居委會從熱愛文化遺產的人士中推選出的,他們多居住在重要文物的周邊區域,可及時發現文物受到破損的問題,向本區縣文化委員會及時反映。而相關部門可在第一時間內了解文物破損情況,以便及時采取切實可行的保護措施。北京市文物局表示,作為古都名城,北京文化遺產豐富,北京市各級不可移動文物總數為3840處,其中分布在全市各區縣的普查登記文物達到2800多項。
11
古根海姆美術館將關閉柏林分館
古根海姆美術館將在今年底關閉與德意志銀行共同經營的柏林分館,雙方都未公布關閉的具體原因。古根海姆美術館柏林分館自1997年開館以來舉辦過57個展覽,吸引了超過180萬參觀者,今年剩下的時間里還將有三個展覽,分別呈現斯洛伐克藝術家羅曼·翁達克(Roman Ond ak)、墨西哥藝術家加布里埃爾·奧羅斯科(Gabriel Orozco)以及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的作品。盡管從純專業性角度來看,古根海姆美術館柏林分館算得上是柏林最重要的美術館之一,然而它似乎從未真正贏得活躍的柏林創作者的心。古根海姆基金會主席Richard Armstrong表示,這一關閉舉措并不代表著基金會和德意志銀行合作關系的結束,而是將尋找機會展開新的合作。
12
畢加索《格爾尼卡》為迎75歲生日作“體檢”
美聯社馬德里消息,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藝術作品之一的畢加索名作《格爾尼卡》為迎接即將到來75歲生日正在接受“體檢”,這個體檢大夫是名為“帕布力圖”的機器,這臺機器人是由《格爾尼卡》所屬的蘇菲亞王后藝術中心和西班牙電信公司共同研發出來的,該機器可使用高科技的紅外線和紫外線攝影術進行專家們所不能達到的上萬次的微拍攝。這幅作品最后一次旅行是在1981年,從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轉移至西班牙,此前畢加索一直將其出借于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直到西班牙恢復民主。唯恐遭襲擊,在普拉多博物館時它被封藏在防彈玻璃和持槍警衛的多重保護下。最終,《格爾尼卡》還是回歸到了蘇菲亞王后藝術中心。
13
惠特尼雙年展上演“占領鬧劇”
據Artinfo報道,2012年惠特尼雙年展3月1日開幕,融當代藝術各門類,乃至舞蹈、音樂、戲劇、電影于一體,參展的55位藝術家的作品,全面展示了近兩年來美國的當代藝術現狀。然而,不和諧音符也在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外奏響:蘇富比的藝術品搬運工和曾參與“占領華爾街”運動的若干組織,通過游行發出質疑并呼吁終止惠特尼雙年展,理由是這一雙年展“支撐著一種以藝術工作者的勞動為代價,卻為收藏家、信托公司與企業帶去利益的體系”。與此同時,一個偽造得幾乎亂真的“惠特尼官網”出現在網絡上,頁面公然宣布本屆雙年展將撤掉德意志銀行和蘇富比這兩大主要贊助商。假的新聞、假的網站,卻是真實的聲音。這一屆雙年展,注定將和這出玩笑以及抗議一起被記住。
14
首都博物館修復清朝木版大藏經
日前,首博正式啟動了大藏經的清洗保護工作。《清敕修大藏經》一般稱為“大藏經”,簡稱“龍藏”。其經版是我國保存至今唯一一套木板雕刻的漢文大藏經版,它是中國最后一部官刻大藏經。經版共有79036塊,現存69410塊,其中20%以上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壞。北大文博苑制定了本次清洗工作的方案:采取蒸汽對墨“先軟化,后去除”的方法,避免物理性傷害。此次大藏經保護工作還將設法把經版補齊。據項目負責人介紹,目前首博已經從全國各地找齊了清乾隆3年的大藏經底本。所有缺失的經版,將根據大藏經底本補刻齊全。大藏經的清洗、補刻、保護工作將在8至10年全部完成,7萬多塊經版都將建立數字化檔案,這套經版將進行少量印刷用于研究。
17
西安郭子儀曾別、墓發現仙鶴壁畫
西安文物考古工作者最近在2010年到2011年的跨年發掘項目——唐代名將郭子儀曾孫的墓葬中有新發現。工作人員在墓道、甬道和墓室,墓室四壁發現10只仙鶴,呈屏風狀,共有10屏,每屏高約2米、寬約1米。顯示出晚唐時期,達官貴人流行的“賞鶴”之風。專家介紹,這些仙鶴都是單筆勾繪而成,特別是朱紅頂、黑喙和黑腿,正是我國古代被描繪為仙鶴的“丹頂鶴”。此外還有文吏、仕女形象。工作人員透露由于盜擾嚴重,棺具結構不詳。墓主骨架已朽成黃色粉末,散亂分布于墓室淤土中,難以采集。嚴重被盜導致墓室僅出土塔式罐、玉劍格、石器蓋及墓志等隨葬品。還在棺床上清理出大量鐵棺釘、銹殘的鐵泡釘及黑色漆皮殘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