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抗戰時期,云南新聞媒體眾多,它們大都能以宣傳抗日救國為己任,高奏抗日救亡主旋律,并在新聞報道上呈現出鮮明的云南特色。
【關鍵詞】抗戰時期 云南 新聞事業
抗戰時期,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新聞傳播事業由于受到戰爭的影響而陷入低谷,但云南由于曾為抗戰的大后方,滇緬公路甚至一度是我國對外聯系的唯一通道,因此云南的新聞傳播事業反而繁榮興旺起來,成為抗戰時期我國的一個重要新聞傳播、文化宣傳中心。抗戰時期的新聞傳播事業在云南新聞傳播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一、新聞媒體眾多,新聞傳播事業繁榮
云南是個邊疆省份,經濟文化比較落后,抗戰爆發之前,云南的新聞傳播事業遠落后于中東部地區,僅有國民黨云南省黨部主辦的《云南民國日報》和云南省政府主辦的《云南日報》兩家報紙。但抗戰爆發后,云南省成為大后方,內地一些企事業單位和大量人員轉移到云南,許多大報也遷來昆明出版,如天津的《益世報》,南京的《朝報》,上海的《中央日報》,柳州的《中正日報》,以及從泰國遷來的華僑報紙《暹華日報》(后改為《僑光報》)等。
同時,由于是大后方,大量內地企事業單位和大量人口涌入云南,云南在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的地位就突顯出來了;加之,日本封鎖我國沿海港口后,我國海上國際交通線被切斷,滇越鐵路、滇緬公路、駝峰航空線、中印公路四條陸、空運輸線,分別成為我國抗戰不同階段維持對外交通、獲得外援和開展外貿的重要國際通道,后來日寇占領東南亞以及云南滇西地區后,云南又成為抗戰前線,云南在抗戰中的地位和作用空前突出;此外,云南地處祖國邊陲,輻射東南亞,是我國開展對外宣傳的重要陣地。因此國民黨、共產黨、云南地方實力派以及其他政治勢力都非常重視在云南特別是昆明的新聞宣傳工作,紛紛創辦媒體,開展新聞宣傳活動。
抗戰時期,國民黨除從上海遷來《中央日報》,出版昆明版,從柳州遷來《中正日報》外,國民黨昭通縣黨部、保山縣黨部、景東縣黨部等先后創辦《滇東日報》、《保山日報》、《景東周報》等機關報,使這些從未辦過報的專縣地區也出現了報刊;國民黨駐昆第五軍于1943年創辦《掃蕩報》,使云南省第一次出現了大型軍隊報紙;國民黨中央廣播事業管理處還于1938年5月在昆明建立了當時亞洲功率最大的廣播電臺——昆明廣播電臺,用于抗戰時期的國內外宣傳。
抗戰時期,在中央南方局領導下,云南地下黨成立了云南省工委。云南省工委非常重視抗戰時期云南的新聞宣傳工作,云南地下黨組織公開出版了黨刊《南方》,中共昆明支部也公開出版了黨刊《前哨》;此外,還與云南一些地方進步人士合作創辦出版了一些報刊,如《曙光日報》、《戰時知識》月刊、《文化崗位》月刊等。由地下黨員與民族資本家、個舊錫礦公會主席蘇辛農等合作創辦的《曙光日報》于1940年3月在個舊創刊,后成為當時云南省內頗有影響的地方性報紙,是云南省工委在滇南開辟的一個重要宣傳陣地。此外,在云南省工委的領導下,一些進步團體也創辦報刊,開展新聞宣傳工作,如云南省各界救國會創辦了會刊《救亡》,青年記者學會昆明分會創辦了會刊《文化新聞》等。
云南地方實力派為了加強抗戰時期的新聞宣傳工作,也新創辦了一些報刊。如云南省政府的云南日報社于1944年增辦了《云南晚報》,云南省政府主席龍云的夫人顧映秋于1944年創辦《真報》;云南地方勢力陸子安、林南園于1943年創辦了《正義報》;地方人士方樹梅在抗戰時期先后創辦《新民畫報》《西南周刊》《昆明周報》《生活導報》《文林半月刊》和《中南報》等。
抗戰時期,北大、清華、南開、同濟等10所著名大學遷來云南,大批專家學者、著名教授和文化名人也來到云南,一時云南專家學者云集,群英薈萃,這也直接帶來了教育類、文化類報刊的勃興,抗戰時期云南創辦的教育類報刊有《云南教育》《云南教育周報》《聯大通訊》《西南教育會周報》等,文化類的報刊有《文化周報》《戲友》《金碧旬刊》《黎明半月刊》《大國民報》《評論報》《新真導報》等。
此外,其他一些團體組織和政治勢力也在云南創辦新聞媒體,如民盟云南省支部于1944年創辦機關刊物《民主周刊》,云南省民革也于1944年創辦機關報《觀察報》,國民黨軍人宋希濂、李根源在大理創辦《滇西日報》,云南省歸僑民眾團體于1940年在昆明創辦《暹華日報》等。
總之,在抗戰時期,由于云南省特殊的政治經濟文化地位,一批省外的大報遷來云南,在云南的國內主要政治力量也紛紛創辦報刊開展新聞宣傳工作,從而使云南出現了新聞史上前所未有的繁榮,從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云南先后出現的報刊達68種之多,特別是一些從未辦過報紙的專縣也第一次出現了報刊。云南省,特別是昆明市成為全國少有的幾個新聞傳播、文化宣傳中心之一。
二、新聞宣傳高奏抗日救亡主旋律,新聞報道特色鮮明
抗戰時期,云南的新聞媒體不但數量多,而且多種多樣。就創辦者來說,有國民黨辦的,有共產黨辦的,有云南地方實力派和地方勢力辦的,有國內其它政治力量辦的,有資本家私人辦的,有文人墨客辦的,還有歸國華僑辦的;就媒體性質來說,有黨報,有軍隊報,有商業報,有同人報,有各種專業類報紙,還有僑民報紙,……雖然媒體創辦者不同,辦報宗旨和報紙性質也存在一定差異,辦報水平也參差不齊,但在民族危亡時刻,大都能以民族大義為重,以宣傳抗日救國為已任,高舉團結抗日的旗幟,高湊抗日救亡主旋律。
如《益世報》以“堅持抗戰必勝,建國必成的信心,號召人民武裝抗日,聯共抗日,停止內戰,實行民主政治”,發表大量報道揭露日寇侵略陰謀和殘暴罪行,號召全國人民團結一致奮起抗日;《掃蕩報》將抗戰報道放在第一位,表示“我們掃蕩的矛頭指向日寇”,發表了大量宣傳抗日的報道和評論。《曙光日報》,在創刊詞中就明確宣布辦報宗旨是“堅持抗戰、堅持團結、堅持進步;反對投降、反對分裂、反對倒退,團結愛國力量,把抗戰進行到底”。《僑光報》也發表社論《報紙的靈魂》表明報紙的宗旨是“為了抗戰救國,追隨部隊活躍于戰地,采訪新聞,報道消息,供給前后方人民精神食糧,發揮其力量”,發表了大量報道內國抗戰的消息和南洋華僑積極參加國內抗日戰爭的英雄事跡,鼓勵廣大愛國僑胞積極支持抗戰。
抗戰時期,云南省的媒體在新聞傳播上,除了大力報道全國各地抗日救國、團結御外的新聞和全國人民奮勇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英勇事跡外,還特別突出報道了以下幾個重大事件,呈現出鮮明的云南特色:
1、滇軍抗戰。抗日戰爭爆發后,云南省于1937年組建第六十軍開赴抗日前線,并于1938年參加臺兒莊戰役;1938年,云南省又組建第五十八軍,并與第六十軍和新編第三軍組成第一集團軍開赴抗日戰場。滇軍在抗日戰場上,英勇殺敵,屢立戰功,做出了重大犧牲。特別是1941年,滇軍老三軍在中條山戰役中,全軍官兵陷入重圍,但個個英勇不屈,奮勇殺敵,大部分將士壯烈殉國,書寫了抗戰史上可歌可泣的一頁。云南的媒體對滇軍開赴抗日前線和奮勇殺敵的英勇事跡給予了大量報道。如《云南日報》發表報道《臺兒莊大捷張云鵬(沖)師長采訪記》、《血肉筑成的長城,臺兒莊三河口血戰》等,《云南民國日報》也發表了《魯南二次血戰展開,滇軍健兒初建奇功》《滇軍將士又建奇功,禹王山敵全被擊潰》等報道,對滇軍出省參加抗戰的過程和在抗日戰場上英勇殺敵的事跡進行了詳細、深入、突出報道。云南媒體對滇軍英勇抗戰事跡的報道,既大大增強了云南人民的自豪感,也有力地鼓舞了云南省各族人民抗戰必勝的信心,對宣傳發動云南各族人民積極投入到抗戰中去產生了重大影響。
2、修建滇緬公路。抗戰爆發后,為了維持對外交通、獲得外援和開展外貿,國民黨政府決定修建滇緬公路。1937年,云南省政府采取“非常時期”的動員辦法,下令滇西各縣政府,征集民工修筑滇緬公路。滇緬公路全長1000多公里,沿路地理氣候條件極為惡劣,修路工程極為巨大,云南省每天征集十多萬各族民眾參加修路,歷時9個月終于完成了這一被譽為“新長城”的浩大工程。云南媒體對修筑滇緬公路這一巨大工程進行了突出報道,報道了修筑滇緬公路的意義和修筑過程,特別突出報道了云南各族人民為修筑滇緬公路作出的巨大犧牲。云南媒體的報道,對發動和組織民眾參加與支持修筑滇緬公路起到了很好的宣傳鼓動作用,云南媒體對云南民眾以血肉鋪筑滇緬公路的報道,鼓舞了全國人民,也深深感動了世界人民。
3、美國空軍志愿人員參戰。1941年夏,美國空軍志愿人員組建“中國空軍美國志愿大隊”來到中國,參加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陳納德將軍率第1中隊和第2中隊駐昆明,他們在中國西南及泰國、緬甸、越南對敵作戰中取得輝煌戰果,一時轟動世界。云南媒體對美空軍參加中國的抗日戰爭及其取得的輝煌戰績給了突出報道,稱美國志愿隊的飛機是“飛虎”,以致“飛虎隊”成為中國空軍美國志愿大隊的代稱而名揚中外。后美國空軍志愿人員又先后組成美國空軍駐華特譴隊,美國陸軍第14航空隊,為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做出了重大貢獻。云南媒體對此做了詳細報道。如《云南日報》1942年7月發表《我空軍美志愿隊員政府授予勛章,該隊并入美航空隊前夕發表聲明,一年來擊落敵機二百八十四架》詳細報道了美空軍志愿隊成立以來取得的光輝戰績;1944年3月發表報道《光榮的記錄》詳細報道陳納德將軍率領航空隊在中國作戰的英勇事跡及取得輝煌戰績。云南媒體對美空軍參加抗日戰爭的報道,向全國人民傳播了國際友人支持我國反侵略正義戰爭的信息,鼓舞了全國人民抗戰的斗志,增強了我國民眾對抗戰勝利的信心。
4、滇西抗戰。1942年春,日寇侵入云南騰沖、畹町、瀘水等滇西地區,1943年至1944年春夏之交,我國軍隊和云南各族人民向日寇發起反攻,發起著名的滇西抗戰。云南媒體對其進行了集中突出報道。如《云南日報》發表《怒江西岸我軍力戰阻敵,瀘水近郊激戰》《我軍兩翼迫圍騰沖》《怒江西我重大勝利,龍陵完全克復》《滇西我軍攻克芒市》《滇緬大軍正式會師》等報道了滇西抗戰的全過程。云南媒體對滇西抗戰的報道,對于增強云南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團結和發動云南各族人民支持軍隊和滇西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對于滇西抗戰節節勝利的報道,對于鼓舞我國淪陷區人民的抗戰也產生了一定影響。
總之,在抗日戰爭時期,云南省的媒體盡管多種多樣,但都能以民族大義為重,以宣傳抗日救國為己任,高舉團結抗日的旗幟,高奏抗日救亡主旋律,并突出報道了滇軍抗戰、修建滇緬公路、美國空軍志愿人員參戰和滇西抗戰等重大事件,呈現出鮮明的云南特色。□
【本文系云南省社科規劃項目、云南省教育廳重點項目、昆明理工大學人培基金項目(YB201149)成果】
參考文獻
①王作舟:《云南新聞史話》,云南大學出版社,2008
②方漢奇:《中國新聞事業通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
(作者:昆明理工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教授、博士)
責編:姚少寶